蓋興海
摘 要: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fā)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小學生德育教育實踐證實,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同心教育,對提升小學生的道德素質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應該在教育實踐中充分發(fā)揮三者的協(xié)作作用。本文在深入分析小學德育教育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的闡述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小學德育教育模式。
關鍵詞:學校 家庭 社會 三位一體 小學德育 教育模式
通過實踐證明,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德育教育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而且能夠促進小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小學生德育教育需要經過多方的共同努力,充分發(fā)揮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作用,給小學生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德育教學環(huán)境。但是從當前的小學德育教育實踐來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作用還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因此,探討“三位一體”的小學德育教育模式,對于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學校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考試成績和升學率依舊成為學校關注的重點,學校教育越來越關注學生的升學質量,教育的重點也在于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德育教育對于學生升學的影響似乎并不大,所以一些小學認為,德育教育是可有可無的,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一些小學僅僅安排少量的德育教育課時。這些小學的根本問題在于沒有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1]。目前社會人才競爭十分激烈,而人才在競爭過程中除了應該具備較強的專業(yè)技能之外,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個人操守也是十分重要的,而這兩種品質是在日常的小學教育中通過良好的德育教育形成的。但由于一些小學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
2.德育教育形式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談話式教學一直是小學教育的主流形式,所以在小學教育實踐中,還有一個問題影響著德育教育的整體質量,那就是德育教育的形式過于傳統(tǒng)和枯燥,學生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也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受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深刻影響,老師一般都采用談話式教育形式進行德育教育,但是德育教育與其他學科不同,談話式教育并不是理想的教學模式,德育教育需要在學生充分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產生深入的情感共鳴,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2]。但是,這種談話式教育很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原本就不夠,枯燥單一的課堂形式更無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如果老師并未完全掌握如何構建和諧的小學德育教育課堂,那么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也就是說,如果小學德育教師對于德育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夠,教學方式運用的不充分,將大大影響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影響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小學德育教育模式分析
1.發(fā)揮學校作用,給小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
德育教育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也應該具有一定差別。對于小學生來說,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教育的主要目標,因此小學各學科的教學計劃也都圍繞這一目標進行,德育教育與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關系表面來看并不是十分明顯,短時間內也無法看出成效[3]。一直以來,德育教育都是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形式,這種單一枯燥的形式很難長時間的吸引學生注意力,因此道德與法制課教師應該及時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對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德育教育。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中,老師可以充分的利用語言魅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2.發(fā)揮家庭作用,提升德育教育質量
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家庭的作用也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也是促進小學生德育水平提升的關鍵因素,因此,應該充分發(fā)揮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提升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實效[5]。在此過程中,家長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環(huán)境,家長應該在平時的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用自己良好的行為影響孩子,促進孩子思想和道德素質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學校在德育教育過程中,也應該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和思想情況,以便更有針對性的制定德育教育計劃,使德育教育更加具有實效性。
3.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小學德育教育質量
在小學德育教育實踐中,社會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因此老師應該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提升德育教育的整體質量。具體來說,老師可以利用周末等課余時間,組織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社會調查,比如可以針對小區(qū)衛(wèi)生情況開展調研活動,重點關注街道衛(wèi)生、胡亂粘貼小廣告等不良現(xiàn)象,讓小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樹立良好的公共衛(wèi)生意識和環(huán)境保護意識[4]。同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力所能及的環(huán)境清理工作,鼓勵小學生主動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之中,培養(yǎng)和鍛煉小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小學生從小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自覺維護公共衛(wèi)生環(huán)境,樹立大局意識,提高思想和道德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此過程中,不能忽視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生德育教育實踐中,應該充分利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優(yōu)勢,整合德育教育資源,改變傳統(tǒng)德育教育的工作形勢,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給小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圍,提升小學德育教育實效,促進小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鄭朝雯.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1):59.
[2]葉紅.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小學德育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2):142.
[3]韓偉東.淺談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小學德育教育[J].神州(下旬刊),2016(12):148-148.
[4]石文生,高光斌.“三位一體”提升德育實效性[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6):68.
[5]賈娜爾·賈曼.試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小學德育模式[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1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