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居建筑是人們的居住之所,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是人類遮風避雨的場所,具有極為重要的實用功能。而其功能不僅于此,民居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客觀物質存在,它還使民族傳統歷史得以延續(xù)。生活于湖北省恩施山區(qū)的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在數千年的歷史演進中,他們用自己的勞動與智慧創(chuàng)造了十分燦爛的土家文化,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民居建筑藝術。本文從藝術角度出發(fā),對恩施土家傳統民居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恩施;土家族;傳統民居;藝術
1 恩施土家傳統民居的造型特點
鄂西土家族傳統民居是典型的木結構吊腳樓。土家吊腳樓的構建方式為“干欄式”與“半干欄式”,主要以“半干欄式”為主。其前半部和兩廂用立柱架起懸空,懸空的部分在與后部地面平齊的高度搭置橫木,地面以木板為其基面,四邊以壁板圍合。從結構上看,吊腳樓主要分為三層,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比較干燥,可用于儲存谷物農具;中層溫度和濕度都比較適中,適合人居住;下層可以用來儲存貨物或者是喂養(yǎng)牲畜。從整體構架上,吊腳樓榫卯相銜接,這樣就省去了釘鉚的交叉使用,讓整體的結構顯得更加嚴密、緊湊,房屋更加耐用。在當地長期的探索過程中,為了適應地形環(huán)境和溫度濕度環(huán)境,人們在建造吊腳樓的過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結構形態(tài),造型種類也十分豐富,通常我們所看到的吊腳樓有半截吊、單吊式、雙手推車兩翼吊、鑰匙頭、三四合院等。吊腳樓的布局一般分為四種,這四種形構成了吊腳樓的其他各式嬗變與演化。從基本形態(tài)看,第一種為“—”字形,又稱“單吊式”,這是土家族吊腳樓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在內部房間的布局中,主要按照“一”字形橫向排開,數量分別是3間、5間或者是7間。第二種為“┐”型,像鑰匙的形狀,成為“鑰匙頭”。這種形狀的住宅一般主體為“—”形正屋,正屋的另一端加上兩間廂房。第三種為“┍┑”型,其他名稱眾多,“雙吊式”“撮箕口”以及“三合水”等都是這種類型的吊腳樓形式,此類型的形狀為撮箕形狀,“三面閉合,一面看天”。第四種是“◆”型,通常也被人們稱之為“四合水”。可以建造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同北方四合院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此種四合院的四周為房間,中間是天井。
2 恩施土家傳統民居的裝飾藝術特征
2.1 建筑序列之美感
任何建筑,其位置的擺放對于有敏銳審美和觀賞興趣的觀者來說,就是獨特的、不斷連續(xù)的審美體驗。所以,作為空間藝術中的建筑是一種審美實體,它存在于空間中,也存在于時間之中。通常瞬間感受,方能見證其美感。恩施土家族人民習慣聚族而居,通常十幾戶聚居在一起成為村寨,在寨中的民居建筑并沒有用中軸線明確分割,而是層層疊疊,鱗次櫛比,錯落有序,立面層次清晰而富有變化,從遠處望去整個成為別具一格的景觀。
2.2 建筑布局之合理
在恩施土家族的住宅中,一般來說,基本的用戶大家都是“三柱四騎”,經濟條件稍好的家庭為“三柱六騎”,條件更好的家庭則建造成“七柱八騎”,同四合院一起共同組成大型宅院。不同的住宅形式代表的也是一種身份。住宅的內部構造比較奇特,在一棟四排扇三開間的住宅中,最中間也時人們通常所說的“堂屋”,“堂屋”的作用是祭祖、迎賓和辦理“紅白喜事”等等;緊挨著“堂屋”的兩個房間叫作“人間”,即人居住的房間。左邊人間是父母居住,右邊人間是兒子、兒媳所住的房間;如果家中還有其他兄弟,那么兄長住左邊人間,小弟住右邊人間,堂屋神龕后面的“抱兒房”為父母居住。用中柱將左邊人間分開,隔成兩個房間,后面為臥室,前面作伙房,又叫“火鋪堂”。火鋪堂的中間可以用石板圍成一個小火坑,上面架著三角鐵架,可以放置鐵鍋就可以生火做飯了。在吊腳樓的上層一般通風條件好,比較干燥,鋪設的材料也是木板,因此,可以用來存儲糧食和干果等用品,起到防潮除濕的作用,儲藏的食物不容易壞。如果吊腳樓中有廂房,那么廂房的樓下一般可以用來飼養(yǎng)牲畜。中層被稱為“姑娘樓”,土家族的姑娘們會在這個房間里面織西蘭卡普、刺繡工藝等,日常休息也是在這個房間內。在大戶人家中,宅院除了房間數量比較多、用途廣以外,還可以在宅子的最高處修建一個繡花樓或藏書樓,樓上能夠將院落和遠處的風景盡收眼底。
2.3 建筑裝飾之韻味
恩施土家民居的建筑裝飾豐富多彩,它具有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樸實的民族特色,尤其在門窗、屋脊、山墻、檐口、挑柱、欄桿等部位,裝飾手法多樣,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磚雕,也有色彩古樸的彩繪和陶件等。裝飾的題材內容有傳統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傳統紋樣等。其裝飾布局上注重整體與局部的統一性,風格簡潔、精致。具體來看,門窗裝飾。門扇是土家民居裝飾的重點部位,門扇有木板鑲拼雕花門,也有細木榫接格柵門;窗戶的裝飾主要是窗欞,欞格搭接呈平紋、斜紋、冰裂紋或井字圖案。欞格與欞格之間有走獸,也有花草、飛禽等精致的動植物鏤空花飾與之相連。組成欞格的線條有直也有曲,也可以是不同的角度相交。欞格之間或疏或密,一般用細木榫接雕花而成。門窗的雕飾造型質樸,手法古拙而精細。欄桿是吊腳樓或轉角樓必不可少的圍護構件。根據其形式的不同,可將它分為直欄桿和花飾欄桿。花飾欄桿一般安裝于走廊兩瓜柱之間,因柱距不等,構圖處理不盡相同。當兩柱間距離不大時,一般以兩柱為邊界,成一整體圖案。欄桿的圖案裝飾圖案有“回”字格、“亞”字格、“喜”字格以及凹字紋等,有些欄桿還在中央制作裝飾性的“美人靠”,來進一步增強欄桿實用性和形式美感。
3 結語
恩施土家族的民居建筑是眾多傳統建筑之經典,它代表著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更是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媒介。今天的中國是將城市與鄉(xiāng)村逐漸融合的時代,并進一步向山區(qū)擴展。為此,對恩施土家民居的研究就更具有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良皋.土家族文化與吊腳樓[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
[2] 郝少波.神農架建筑風格初探[J].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學報,1999.
作者簡介:鐘淏(1992—),男,湖北恩施人,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