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陳晶
摘 要:白馬藏族中的虎面具是白馬藏族人民抒發(fā)感情的獨特介質。虎面具在白馬藏人眼中是神圣的象征,也是溝通鬼、神、人之間的橋梁。其樸素的藝術樣式、代表性的古韻都表現了白馬人單純的生命觀和創(chuàng)意,同時也代表著中國儺文化。本文以白馬藏族虎相面具的形式特征、審美特征為切入點,發(fā)現其面具從形式及內涵都蘊含著“猙獰美”的特點:折射出時間流逝的痕跡,在它身上可以反射出人類祭祀祈福、盼望美好生活的精神氣概。
關鍵詞:虎相面具;“猙獰美”;形式特征
在高寒河谷地帶生活著一支古老的民族——白馬藏族,他們現今大部分居住在四川省平武縣、九寨溝縣境(南坪縣)內、松潘縣和甘肅省隴南。白馬人進行祭祀和表演歌舞活動時須戴面具等表演工具。而佩戴面具的祭祀舞也是世世代代相傳至今,是白馬藏族祭祀和喜慶節(jié)日時跳的一種神秘驚心的面具舞。以驅邪祈福,祈求山寨興旺、五谷豐登。當地人稱之為“?舞”,俗稱十二相舞。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具的造型以藏族的十二生肖為主,間雜以當地特有的飛禽走獸。十二相面具并非十二生肖,而是以獅頭為統帥的虎頭、牛頭、龍頭、豹頭、雞頭、蛇頭為主,配以大小鬼。在十二相面具中最具特色和最有代表性的也是以虎、獅子為主的面具,虎相面具白馬語稱“撈?!?。本文將虎相面具作為一個研究對象,對其面部裝飾夸張的造型特征和原始、古樸的審美特征進行細致的分析,闡述“猙獰美”如何在白馬藏族人心中以十二相面具為工具表達出的對生命的熱愛、對家園的愛護之情。
1 “猙獰美”的特征和意義
“猙獰是兇惡的表征;猙獰美卻是在活動實踐的基礎上,人類想象而來的,使人得到震撼的藝術形式美,足以令人感到兇惡恐怖。從古至今,在人與大自然的矛盾中,人從來都是屬于弱小。而在他們眼中,大自然千奇百怪,難以捉摸。因為他們根據自己的世界觀,用想象力認為神鬼可以操控自然,并加入人的思想感情,所以產生了神話故事?!薄肮湃苏J為猙獰總是同力量結合在一起的,因而他們追求猙獰,希望獲得猙獰。”這是引用韓湖初《略論青銅饕餮的“猙獰美”》中對“猙獰”的詮釋。這一獨特的原始審美在饕餮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在土家族中也不可缺少。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的能力越來越強大。野獸的數量和威脅減少,自衛(wèi)保護慢慢變?yōu)橐环N藝術形式。而驅鬼的形式仍然在舉行:對祖先的享祭則更發(fā)達了,住在祠里的祖先神靈再也沒有主宰一切的威懾力量了,而是人們對祖先和神靈的信仰寄托而已,也就是一個象征向以猙獰面目威脅震懾人類的公卿神靈提出挑戰(zhàn),使他們的威風頓減,成為人的裝飾物。一群偶像被人支配,使猙獰象征神力成為過去。當繪畫、文學、戲劇、雕刻等藝術形式有進一步發(fā)展時,猙獰已漸漸變?yōu)橐环N美術樣式被人們了解。
2 白馬藏族“猙獰美”的成因
首先白馬人追求猙獰是出于自衛(wèi)的需要。他們長期生活在高山偏遠地區(qū),嚴峻的地理環(huán)境使人為了抵御虎豹豺狼的侵害,用猙獰來嚇唬怪獸。白馬人會在門上擺上面目兇惡的神像來嚇唬野獸;還會在房屋門前掛上蒙著獸皮的大石頭,用以嚇唬野獸。
其次是驅魔逐疫。除了肉眼可見的兇猛獸蟲外,白馬人還以為會有透明的鬼疫要殘害人類,他們主觀上覺得鬼疫會害怕猙獰的石頭,民間也有流傳“鬼怕惡人”的俗諺。
再次是信仰崇拜英雄和祖先的需要。白馬人居住環(huán)境比較艱苦,生活也是主要以較為原始的耕作放牧方式。原始的生活態(tài)度造就了白馬人對自然、山川的崇拜,也造就了白馬人勤勞、勇猛的個性,保護了白馬人樸素的民族文化。也正因為地區(qū)偏遠,經濟落后使得文化生活也相對落后,所以人們保持傳統的東西和原始宗教的意識自然也相對較多。他們崇拜有神力的英雄和祖先,并且忠于按自己的喜好去創(chuàng)造形象,于是英雄們的、祖先們的形象都給“猙獰化”裝飾了。
3 虎相面具在白馬藏族中的文化意義
虎相面具的制作者大多是山間地頭耕作的農民,外來思想交流機會少,本地的教育系統也并不完善,所以他們本身沒有受過關于藝術方面的教育。正是這一環(huán)境所創(chuàng)作的面具作品反而在不經意間表現出了它、形式上原始而粗獷的美感。在十二相面具中,正面人物五官端正,顯出淳樸忠厚的個性。正神的面具面部五官和肌肉結構比較復雜,但是主次分明,將其制作成對稱的、裝飾化的各種塊面和紋理,最后效果具有裝飾美感。而丑角面具細眉小眼,翹嘴皺鼻,給人一種幽默滑稽之感。面具的形制因角色的不同而有些許差異,面具表現手法主要以五官的變化完成角色性格的形象創(chuàng)造。以虎面具為首的動物圖案面具基本被歸納為寫實類型,也大量運用裝飾性的技巧,繪以各式各樣的古老圖案,充分展現了動物面具獨特的韻味。十二相面具遵循自身的藝術規(guī)律與原則,在形式上對不同角色的造型刻畫起到對不同身份、性別明確的表達作用。
虎相面具以強烈的色彩、怪異的造型突顯出白馬文化的神秘,它的色彩和裝飾是有一定象征意義的,是經典的圖騰再現和吉祥象征。虎面具來自民間,凝聚了世世代代白馬人的審美情趣。如此豐富的色彩和鮮明的角色形象使白馬藏族的十二相舞更增添了一層神秘之處。劉鳳芝在《戴著面具起舞:中國儺文化》一書中提道:“通過儺舞儺戲所表現出來的劇情,讓后人體會、感受到古人以浪漫的虛幻,憧憬著美好生活的理想;以鮮明形象的面具表現出人民的愛憎分明。以儺的文化形式表現出人們企望國泰民安,追求人壽年豐、幸福安康生活的愿望?!被⑾嗝婢呱县S富的變化蘊含著人們的心情。白馬藏族面具在色彩上多用艷麗的白、藍、紅、黃、黑搭配,色彩明亮。在白馬人眼中,用來制作的顏色是擁有象征價值的。紅色是威嚴權力的象征,常在虎相面具的嘴部、眉骨位置裝飾,起到觸目驚心的作用;黃色為面具膚色,多運用于虎、牛的面部皮膚的表達,表示人物老練、沉著、莊嚴;藍色多為靛藍,在丑角面部常用,也有陰險可怖之意;白色是純凈的顏色,是祥和寧靜的象征;黑色則是角色剛正不阿、樸素的象征。色彩的象征意義使其形成一種美感。面具中色彩對比強烈,視覺沖擊力大,從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十二相面具每一個角色的身份、性別具有的寓意是不同的。特別是一些動物角色是固定的,如獅子、虎、牛熊、鳳凰這幾種動物。它們的角色身份在白馬人眼中都是固定不變的。在歷史上,白馬人最崇拜老虎,同時有虎神、虎星等傳說;虎相作為最受崇拜的動物屬相在民間中并不孤立。如馮其庸先生認為良渚玉器的獸面是虎,因其民間習俗:大人喜歡給自己的孩子腳穿虎頭鞋,頭戴虎頭帽。以及在房屋門楣處畫虎頭達到驅邪的作用,所以虎為良渚玉器的獸面是有道理的。除虎之外還有牛相。牛早在遠古也是圖騰之物?!堆a三皇本紀》和《帝王世紀》中均有記載炎帝“人身牛首”,可以證明炎帝族原是以牛為圖騰的。不同的角色,白馬人賦予它的寓意也不同,但毫無疑問都是他們對祖先的崇拜和對神靈的敬畏。
4 虎面具“猙獰美”的形式特點
白馬藏族人生活在偏遠地區(qū),外來思想接觸較少,宗教思想濃郁,在面具的使用上以祭祀神靈作為主要的用途。并且,白馬藏族面具的制作每一道工序都是含有固定的要求和意義,而非藝人的憑空想象。因此,白馬藏族面具類型大體分為三種,一種是神鬼面具,一種為正神面具,還有動物的面具。面具造型精致卻粗狂、猙獰,色彩強烈跳躍。以虎為代表的動物類面具或寫實,或變形,大都能抓住各種動物的特性,如虎的威猛、猴的淘氣、豬的憨厚、馬的溫馴,無不形神兼?zhèn)?,各臻其妙?/p>
虎相面具造型一般雕刻精細,五官采用夸張手法,青面獠牙,威武怒目;造型夸張,近乎猙獰。面具的變化,裝飾圖案的象征意義為其中蘊含的“猙獰美”增光添色。在白馬人眼中用惡鎮(zhèn)邪,這是英雄本色,也就是虎、獅子、牛熊面具越兇惡越好。這種威武兇狠的造型才能鎮(zhèn)住四方惡魔,所以虎相面具在制作中多是兇惡、強悍、恐怖的,基本沒有平靜謙和的表情。給人一種敬畏感,這也是面具“猙獰美”的另外一種表現方式,體現出上古人民的浪漫情懷和生命觀。
其中面部造型特征最經典的就是對眼睛的獨特處理。白馬人對視覺器官眼睛給予了夸張和突出手法,從而形成了白馬藏族美術文化中的“縱目”“凸目”和“三目”等造型特征。關于“凸目”“三目”形象設定的面具,其本質應是體現白馬藏族的祖先崇拜。
雖然目前白馬藏族歸于藏族,但是學界比較統一的觀點認為白馬人歸屬于古代氐族后代,因為白馬藏族文化具有完全區(qū)別于藏族的獨特個性,并且具有鮮明的白馬文化特征。所以以虎相面具為例的眼部造型特點是白馬人對氐族祖先三目神的崇拜和敬仰,也側方面反映了古代氐族“目文化”在白馬藏族地區(qū)宗教美術形式中的傳承文化。
5 虎面具“猙獰美”的意義和價值
白馬人依托生活環(huán)境,根據自己民族的審美特征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猙獰美”特色的虎相面具,賦予了它們生命含義,也表達了自己對祖先和神靈的尊敬與崇拜。虎面具成為一種特殊的蠻荒時代與當今歲月的交流介質,它有歷史的印記,經歷漫長的歲月,更是承載了白馬人美好的愿望與祈盼?;⑾嗝婢叩摹蔼b獰美”擁有較強的藝術沖擊力,我們在探尋其足跡時,便可看出它在中國傳統神話中的影響力。
虎面具是白馬藏族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產物,是土家人的生命意識的集中表現,仍然是人的力量的體現。近代面具在“猙獰美”上比古代精彩,由于現代雕具的銳利精細,雕匠的技巧提高;西洋雕法的應用;構圖、造型、色彩等美學理論的指導,現代雕匠制作的面具的“猙獰美”在形式上已遠遠超過古人?,F代面具的微型化使面具成為案頭、懸掛的藝術品,其猙獰恐怖又進一步縮小,而審美的價值進一步提高?;⑾嗝婢叩募y飾、造型感讓我們可以從中提煉一些經典元素來重新組合運用到設計中。如用紋樣借用組合的手法,借用面具中傳統經典紋樣的內容和代表設計中主要思想的圖形組合排列,從而形成一種新圖案;又或是對虎相造型、紋樣的簡化,這并不是對圖形簡單的添加和刪減,而是用現代設計的理念對其傳統圖案進行精簡設計,既保留圖案紋飾的經典部分,又創(chuàng)造出新的圖案樣式。而虎面具的圖案除了具有裝飾性外,還包含著象征意義。將虎面圖案、造型中吉祥意義運用在現代設計中,也是對傳統經典紋樣寓意的沿用和提煉,這是圖像的意向化攝取。如湖南儺面具中有虎、魚、云等圖案,跟著時間的腳步,延伸出幸福感受、安居樂業(yè)等吉祥如意的象征意義。從傳統圖案中提取象征寓意又結合符合現代審美特征的圖形,運用到現代設計中,能夠使新的作品達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劉芝鳳.戴著面具起舞——中國儺文化[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
[2] 王兆乾,呂光群.中國儺文化[M].汕頭大學出版社,2007.
[3] 蓋山林.中國面具[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4] 王慧,馬健.土家族民間喪葬繪畫之虎圖騰文化內涵[J].裝飾,2017.
[5] 符均.淺論巫儺面具的藝術特色[J].文史雜志,2002.
[6] 曲六乙.中國的巫儺面具藝術[J].美術之友,1995.
[7] 蔣曉昀,張安建.淺議貴州儺面具造型藝術[J].大眾文藝,2011.
[8] 王興業(yè).從儺面具的藝術特色看民眾的審美情趣[J].美術大觀,2007.
[9] 符均.淺論巫儺面具的藝術特色[J].文史雜志,2002.
[10] 韓湖初.略論青銅饕餮的“猙獰美”[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8.
作者簡介:馬?。?962—),四川成都人,男,重慶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美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