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熙
摘 要:朱自清是中國現(xiàn)代杰出的散文家、詩人、學(xué)者、民主戰(zhàn)士。他的寫景散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喜怒哀樂。語言凝練明凈,細膩秀麗、典雅,巧妙運用比喻、疊字、通感等手法,以精雕細刻的工夫,準確、具體地表現(xiàn)描寫對象的特點,追求逼真的藝術(shù)效果。在他的散文中能夠?qū)⒐诺湓娫~的風(fēng)格融入其中,寫景抒情。他用語言塑造了美的人生。本文以《荷塘月色》與《春》為例,主要是從語言樸素,修辭多樣等方面來論述他散文的語言藝術(shù)特色。
關(guān)鍵詞:語言;修辭;藝術(shù)
一、語言樸素自然
朱自清主張語言 “新而不失自然”。他始終把樸素自然和不斷創(chuàng)新作為自己散文創(chuàng)作的語言追求,并努力實踐著,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風(fēng)格。這種樸素自然而又清新的語言,集中表現(xiàn)為散文語言的口語化,即朱自清孜孜以求的“談話風(fēng)”。語言的口語化,正是朱自清散文樸素自然最為顯著的特色。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一開篇就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 ,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此段文字平白如話。“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似乎把讀者當做可以傾訴的朋友,讓人覺得誠懇自然,一下子把讀者帶入了那種情景中。“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自然流暢,絲毫沒有雕琢的痕跡。文中還有“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路上只我一個人”,“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這些語句都口語化,樸素自然而又清新,令人感到分外親切。
二、疊詞的運用
疊詞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修辭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朱自清是巧用疊詞的高手?!逗商猎律啡囊还灿?6處運用了疊詞,并且運用得都很準確到位。多用善用疊詞成了朱自清散文語言的一大閃光點。
1、運用疊詞可以使音節(jié)舒展悠揚,富有節(jié)奏感,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產(chǎn)生音韻美、音樂美。文中說“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此語段有一系列的疊詞。 “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現(xiàn)出荷塘的形狀,使讀者產(chǎn)生空間的想象。以“田田”形容荷葉的密度,以“層層”刻畫出荷葉的深度,讓人眼前展現(xiàn)出荷葉的風(fēng)致。 “星星”、“縷縷”、“一粒?!钡某晒\用,渲染出一種雅而不俗的語言氛圍;語意與情感也是綿綿不絕、令人回味。這些疊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很能讓人感覺到節(jié)奏明朗,音韻協(xié)調(diào)而形成的音韻美、音樂美。再加上“有……的,有……的;”“正如……,又如……,又如……”這種并列排比的句式,讓人在讀時能夠感覺到頓挫有致,順口、悅耳,具有節(jié)奏的美感。
2、運用疊詞深化物態(tài)情貌,形象生動、真切。文中寫“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 ?!斑h遠近近,高高低低”,用語平實自然,描畫出了樹所在的地理位置,顯得錯落有致,既開闊而又有立體感.“重重”“陰陰”“隱隱約約”,它們傳神的描繪出了特定環(huán)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也加強了夜色的濃厚氣氛?!爸刂亍睂懗隽藰涞姆倍嗪兔埽弧瓣庩帯眲t畫出了樹的色澤,如煙似霧,顯得朦朧不清,黑黝黝的; “隱隱約約”寫出了順著樹梢看去的景物,即“一帶遠山”,只是這些遠山看得并不清晰,給人以朦朦朧朧之感。
3、用疊詞以描摹和表達作者當時復(fù)雜的內(nèi)心和思想情感。文中“陰森森”的小徑,“淡淡”的月色,以寂靜的氛圍,襯托出作者淡淡的哀情。“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扒那牡亍泵枘〉牟粌H僅是披大衫帶上門出去這一系列的動作,寫出了這一系列的動作的悄然無聲.同時,也描摹出了作者當時的心情,這種心情是作者當時十分矛盾的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表面上寫的是作者從家到荷塘,實質(zhì)上說的是作者從現(xiàn)實跨入了夢境。同樣,“輕輕地”一詞表面上寫的是作者由荷塘回到家里,而實質(zhì)上說的則是作者從美夢中又回歸到了現(xiàn)實,“輕輕地”不僅是在寫推門進去的動作狀況,而且也是在狀描作者的內(nèi)心,作者剛才好像是做了一個美夢,之所以“輕輕地”,是因為怕夢被驚醒了,然而,回歸到現(xiàn)實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輕輕地”突出地表現(xiàn)了朱自清 當時的苦悶、孤獨和無奈之情。
朱自清的散文《春》寫“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幾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fēng)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草“偷偷地”“鉆出來”,寫出了小草在人們不在意的時候破土而出,就像孩子捉迷藏時從暗處鉆出來,充滿了孩童情趣?!澳勰鄣摹蓖怀鲂〔葙|(zhì)地柔嫩的程度,“綠綠的”突出小草的顏色和綠的程度。這里主要是為了強調(diào),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 “輕悄悄的,軟綿綿的”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人的感覺賦予風(fēng)和草,風(fēng)像人一樣悄悄地吹過怕傷了小草,草像人一樣,迎著風(fēng)的撫摸姿態(tài)輕盈。疊詞的運用,表現(xiàn)出春天給孩子們帶來歡樂,孩子們?yōu)榇汗庠鎏頍o限生趣。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畫面躍然紙上。
朱自清散文中富有特色的疊詞使用,使他那精雕細琢的作品更添光彩,使他的作品的文學(xué)藝術(shù)形象更上一層樓。不但把靜態(tài)的景物寫活了,而且把動態(tài)的實物寫神了,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讀起來音節(jié)和諧,瑯瑯上口,再三品味,詞簡意深。
三、擅用比喻
朱自清運用的比喻大都是匠心獨運,另辟蹊徑,出神入化的。他很少用別人的比喻,而是在仔細觀察生活的基礎(chǔ)上,選擇別開生面的角度,巧妙地抓住客觀事物的相似點,給以新穎的設(shè)喻。在《荷塘月色》中有這么一句“葉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看似平淡無奇,可在先生的筆下,卻可體味到一種不同尋常的修辭韻趣。把“出水很高的荷葉”比作姑娘在跳舞時張開的鮮艷的舞裙,不僅突出地形容了荷葉又圓又大,而且顯現(xiàn)了荷葉舒展著,擺動著的姿態(tài),仿佛凌風(fēng)飄舉,翩翩欲舞一般。另外,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文中寫“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天里的星星”。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寫出了荷花晶瑩剔透,忽隱忽現(xiàn),纖塵不染。描寫月光下的葉子和花,文中寫“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朦朧的月光,本不好描寫,而朱自清在這里將月光物化.月光如流水,瀉在荷塘之上,這里用“瀉”,寫出了月光光滑細膩的柔美。在融融月光下,荷塘上浮起一層薄霧,月光灑照,薄霧彌漫,葉子和荷花便顯得潔白、柔和,猶如“在牛乳中洗過的一樣”。葉子和花,在月色和薄霧下,尤為朦朧,所以說“像籠著輕紗的夢”,寫出了葉子和花的朦朧,恬靜,柔美.反襯了月光的柔和恬靜.
四、妙用通感
近現(xiàn)代文學(xué)作品大量涌現(xiàn)通感的運用,緣于語言文化的不斷豐富。通感已廣泛的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感受之中,如人們常用"甜美"來形容歌聲,"甜"本屬于味覺印象,"美"屬于視覺印象,"歌聲"則屬于聽覺。這表明通感在現(xiàn)代語言文學(xué)中,既是提升文學(xué)審美表現(xiàn)力的重要方式,更是人們?nèi)粘I畹耐ǔsw驗。
《荷塘月色》中有兩句,歷來被奉為近代文學(xué)應(yīng)用通感的典范。在"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中,荷香為氣味,只能以嗅覺感知,歌聲為樂音,憑聽覺方可獲得。但作者在描寫時卻打破常規(guī),把"聲"、"香"加以聯(lián)系,嗅覺與聽覺溝通。讓讀者積極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以對遠處高樓上飄來的"渺茫的歌聲"這種體驗來品味微風(fēng)送來的"縷縷清香"。歌聲從遠處高樓上飄來,自然不能聽得十分真切,只能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的,但卻更具吸引力,使人不由自主地凝神傾聽;荷香是淡淡地,不會濃郁撲鼻,只能時有時無,如絲如縷,然而愈是如此愈能喚起人內(nèi)心微妙地情感,情不自禁地去捕捉這種令人喜悅地清香。于是,"聲"與"香"這兩種作用于不同感官的知覺,由于在人的心理反應(yīng)上存有相似點,得到了自然而然地溝通。
此外,"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嶺上奏著的名曲"。本句中的"光和影"是由月色而生,以目可見,屬于視覺形象;而"旋律"是音樂的特質(zhì),與"梵婀嶺上奏著的名曲"都是以耳方可感知的聽覺印象。以"旋律"、"名曲"喻指光和影疏密起伏和輕重濃淡的色調(diào),作者的藝術(shù)感受已不滿足于單純的視覺勾畫而訴之于聽覺,因為小提琴有著高低起伏的音律和輕重緩急的節(jié)奏,它的和諧與光影的和諧有其相通之處。
朱自清在感受荷塘中的美景時,調(diào)動了自己的諸多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這"獨處",當他直覺一種感官不夠用時,就自然會借助于其他感官的幫助和補充?!逗商猎律分猩衩畹耐ǜ惺址?,在讀者的視野中早已成為永久的文學(xué)存在。也就是說,作者能調(diào)動讀者長期積累起來的各個生活方面的經(jīng)驗,讓我們?nèi)ゴФ?、體會那難于直接描述的事物,達成一種更高層次的共鳴,讓我們在欣賞過程中產(chǎn)生如臨其境、如睹其物、如聞其香、如聆其聲的真切、深刻的藝術(shù)感受。
總之,朱自清的散文以獨特的美文藝術(shù)風(fēng)格,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為建立中國現(xiàn)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征,樹立了”白話美文的模范”。學(xué)習(xí)朱自清的散文,在欣賞其情景交融的散文意境時、品味其生動絕妙的語言藝術(shù),對于文章寫作無疑都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