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锳在貴州宦跡敘略

2018-07-17 11:51唐保華
貴州文史叢刊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生平貴州研究

唐保華

摘 要:張锳,晚清名臣張之洞之父,自道光六年(1826)大挑進入貴州為官,任安化縣知縣,后署清平、鎮(zhèn)遠知縣,擢威寧知州,升古州同知,署黎平、安順、遵義知府,授興義府知府,于咸豐六年(1856)逝于貴東兵備道任上,前后三十年,其足跡幾遍貴州全省,可以說張锳把一生都奉獻給了貴州。張锳為官較為清廉,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特別是他一生興學辦教,重視文化發(fā)展,對近代貴州文化教育發(fā)展影響較大,對青少年張之洞成長影響巨大。通過對《貴州通志》《安順府志》《遵義府志》《清實錄》《張文襄公年譜》等相關(guān)史料的疏理,厘清了張锳在貴州的為官經(jīng)歷,并從中了解到張锳對張之洞的影響以及少年張之洞的成長環(huán)境。

關(guān)鍵詞:張锳 生平 研究 貴州

中圖分類號:K8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8705(2018)02-101-108

張锳,字右甫,一字春潭1,晚清名臣張之洞之父。長期以來,由于張锳生平資料的缺失,且散列于《貴州通志》《張文襄公年譜》等各種文獻與方志之中,更由于各種史料各說歧出,考究困難,我們對張锳在貴州的任職履歷如同霧里觀花,不甚了了。為讓張锳在貴州的任職履歷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脈絡(luò),基本厘清張锳自道光六年(1826)入黔為官,咸豐六年(1856)逝于貴東道,其間30年的人生履歷,本人對照《貴州通志》《安順府志》《遵義府志》《清實錄》及許同莘《張文襄公年譜》、張之清《張锳行狀錄》2、宋杰《張锳遺愛碑記》等各種史料、文獻進行比較詳細查證、辨析與考究。

一、大挑入黔

據(jù)許同莘《張文襄公年譜》記載,張锳先世為山西洪洞縣人,明永樂二年(1404),朝廷遷山西民眾充實畿輔。張氏始祖張本,從山西洪洞縣遷徙到漷縣,即今北京市通州區(qū)一帶。張本生子張立,張立生子張端。張端曾任南直隸繁昌縣荻港巡檢,自漷縣遷徙至南皮縣東門之印子頭,是為東門張氏,此后張氏家族即在南皮縣定居下來。張端生子張淮,明武宗正德戊辰年(1508)高中進士,后官至河南按察使,以文章忠義有聲于時。張淮七傳至山西孝義知縣張乃曾,又遷徙至南皮縣畢家塘,顏所居曰“孝義堂”。張乃曾即是張锳曾祖父。張锳祖父名怡熊,字葉占,曾任浙江山陰知縣。張乃曾、張怡熊兩世為縣令,皆以廉惠聞于鄉(xiāng)間。張锳父親名廷琛,字獻侯,貢生,選四庫館謄錄,議敘福建漳浦東場鹽大使,題補古田知縣。乾隆末年,福建貪污案爆發(fā),福建將軍魁倫興起大獄,閩中官場掀起一場巨大的地震,全省官吏受牽涉者甚廣,其中督、撫、藩、臬、道、府10余人,廳、縣以下75人。時,張廷琛以鹽場官署侯官縣,又兼署近省一縣及省城首領(lǐng)佐貳各官,最多時身系9個部門,且都是囚系之官,經(jīng)其調(diào)護拯救者甚多。有見識者認為這是在修陰德,預言其家族今后必然繁昌。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張锳出生于直隸南皮縣,當時其家已由南皮縣東門印子頭徙居城南三里雙廟村(今名雙妙村)。少孤,食貧力學,艱苦卓絕。清嘉慶十八年(1813)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中舉人,后又參加三科會試,均不中。后以大挑試令黔中,補安化(今德江縣)知縣。至于張锳何時大挑試令黔中,民國《貴州通志》《德江縣志》等文獻資料及張锳的各種傳記資料中均未記載。但據(jù)張锳《他山樓記》“余丙戌入黔”1推算,張锳入黔補安化知縣為清道光六年(丙戌),即公元1826年?!端綐怯洝窞閺堥A親自撰寫,收錄于咸豐《興義府志》,應該可信。張锳就任安化縣時,買銅通判某死于云南,省府大吏知張锳辦事能力,便令張锳接替買銅之事,奉命前往云南買銅。

從云南買銅歸來后,張锳又先后署理清平、鎮(zhèn)遠縣知縣。據(jù)民國《貴州通志·職官表》,張锳署理清平知縣的時間,在林慶章之后,覺羅文寶之前,但具體任年不詳。而其署理鎮(zhèn)遠知縣事,民國《貴州通志·職官表》無記錄。據(jù)張之清《張锳行狀錄》載,張锳擔任清平縣知縣后,強化文化教育工作,興修縣學,為清平文化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這也是張锳每到一地興學辦教的開端。

二、擢升興義府知府

道光十年(1830),張锳臨危受命,署理威寧州知州。在張锳來黔任職的這幾年中,貴州省西北部的威寧州區(qū)域,廣大貧苦民眾因不滿清廷政府的統(tǒng)治,紛紛反抗。他們踞山扎寨,形成多股反抗勢力,還經(jīng)常下山掠奪糧食和財物,搞得當?shù)毓俑S诒济?,人民生活也極受影響,怨聲載道。道光三年(1823)至道光九年(1829),威寧州調(diào)任五任知州,這些知州面對民眾的反抗束手無策,不是屁股沒坐熱就請辭,或是談“匪”色變,始終未能徹底解決威寧地區(qū)民眾反抗問題。就在這危難時刻,張锳從安化調(diào)任威寧州知州。張锳到任后,深入實地了解軍事地形和社會民情,及時詳報貴州巡撫和云貴總督。朝廷先后任命蘇勒芳阿、周景魁為威寧鎮(zhèn)總兵,充分了解和利用威寧山區(qū)地形,采取恩威并重、剿撫相加之策略,對威寧地區(qū)民眾進行彈壓。張锳就任威寧州期間,一面配合威寧鎮(zhèn)總兵加大對反抗力量的軍事打擊力度,一面引導貧苦農(nóng)民發(fā)展農(nóng)業(y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在軍事圍剿與朝廷恩撫的雙重壓力下,基本平定了威寧地區(qū)的民眾反抗。

據(jù)史料記載,張锳任安化、清平、鎮(zhèn)遠知縣和威寧州知州期間,治行稱最2,大吏稱之曰“能”。道光十三年(1833),張锳調(diào)任貴陽府貴筑縣知縣。張锳在任貴筑縣知縣期間,在省城六洞橋購得房產(chǎn)一所,價值千余金,并對其房屋進行改造與裝修,時常邀請幕僚、親友聚會其中,同時還邀集文人雅士在城外扶風山寺、觀音寺等處宴飲、聚會,一時成為省城一件雅事。漢末建安中,魏文帝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與友人吳質(zhì)等文朋詩友,歡聚于南皮,朝夕共處,撫琴對弈,飲酒賦詩,“浮瓜沉李”,后世將“南皮”一詞作為稱述朋友間雅集宴游的典故。張锳入宦貴州,深受漢魏雅宴的影響,并將這一雅趣帶到了偏僻的貴州,先是在省城雅宴文人,由于御史劉夢蘭的多事,就連皇帝老爺都知道了。后來到了興義府,在招堤一側(cè)增修半山亭,宴飲群僚,其子張之洞由此寫下《半山亭記》之千古佳句。

道光十六年(1836),政績卓著,調(diào)任黎平府古州同知1。其所稱者,主要是五個方面:一是廉潔,二是聽訟,三是治盜,四是義倉,五是興辦書院。據(jù)民國《南籠續(xù)志》、張之清《張锳行狀錄》等史料記載,張锳調(diào)任古州同知之時,道光皇帝因“因偉公局度、嘉公治狀”,召張锳入京接見。皇帝召見知縣、同知,這在封建王朝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就在這一年九月,御史劉夢蘭不知出于何種目的,對張锳參奏曰:“貴州省古州同知張锳,前任貴筑縣時,在省城六洞橋地方,買房一所,價值千余金。該員大加改造,不時邀集僚友宴會其中,并署其樓曰‘煙花三月。又時于城外扶風山寺及觀音寺等處,徽歌宴集。一臠之供,動夸珍異。在官靡費,為下效尤。又聞該員現(xiàn)將所買房屋,增加價值,抵作交代等語。從來民俗之轉(zhuǎn)移,視乎吏治之得失。黔省地方邊陲,民風素稱淳樸,豈宜導以侈靡。又況倉庫儲積,關(guān)系國帑,尤不得任其將置買房屋增價作抵,致帑項稍有短絀?!本旁露∮希?836年10月26日),道光帝諭令貴州巡撫賀長齡對此事進行徹查。賀長齡對此事進行徹查,向道光帝奏稱:“張锳素無奢靡等事,其任內(nèi)交待倉谷,業(yè)經(jīng)后任照數(shù)接收,依限結(jié)報,并未將房屋抵作交代?!笔乱页螅?837年1月22日),道光帝諭令內(nèi)閣“所奏著毋庸議”,并對誣告張锳的御史劉夢蘭進行了處理。

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日(1837年9月2日),張锳第四子張之洞出生。十八年(1838),署理黎平府知府。十九年(1839)三月,署理遵義府知府。是年,又署理安順府知府2。在署理安順府知府期間,張锳對安順府府學進行了維修、擴建。據(jù)道光《安順府志》載,安順府學始建于洪武初年。天啟二年毀,四年重修。康熙七年(1668)、五十年,兩次重修,規(guī)制始備,后傾圮。道光十七年(1837),知府宋慶常等建議增修。十八年(1838),知府經(jīng)武濟興工改修崇圣祠、兩廂、大成殿、天子臺兩廡及名宦祠、鄉(xiāng)賢祠等。二十年,知府張锳修成,形成一座規(guī)制完備,占地11畝的建筑群。安順府學以石雕精湛見長,尤以大成門之石雕龍柱和大成殿前楹之透雕云龍石柱,造型最美,雕工最精,可與山東曲阜孔廟龍柱媲美。

道光二十年(1840),張之洞生母朱夫人逝。據(jù)許同莘《張文襄公年譜》載,張锳先后娶妻三任:一為劉夫人,布政司經(jīng)歷、滄州劉廷式女;繼娶蔣夫人,嘉慶乙丑進士、嘉定知府、盧龍蔣策女;繼娶朱夫人,嘉慶甲戌進士、四川邛州直隸州知州、臨桂朱紹恩女。其迎娶的三位夫人,該《年譜》未載明具體時間。另據(jù)該《年譜》載,朱夫人去逝之后,張锳再未繼娶妻,張之洞等由其側(cè)室魏夫人(芷香)撫養(yǎng)成人。

道光二十一年(1841),張锳擢升興義府知府3。同年,張锳再次署理安順府知府4。道光二十二年(1842)六月,張锳因母親蘇太夫人去逝,丁憂去職5。

道光二十六年(1846),張锳丁憂期滿,朝廷派任其為遵義府知府,但因《興義府志》的修纂工作,張锳主動提出到興義府任職,故又復署興義府知府1。道光二十八年(1848),實授興義府知府。

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發(fā)動金田起義烽火迅速燃燒到桂西北的南盤江畔。張锳上書貴州巡撫“十團五攻之法”:“貴州兵,一自興義入泗城,一自都勻入河池;云南兵自思恩入、湖南兵自全州入,廣東以舟師溯江而上,戰(zhàn)于潯梧之間。數(shù)道并舉,四面擾之。本省堅壁清野,絕其鈔掠,督師因利乘便懸權(quán)而動,所用不過五萬人,足以辦此?!睆膹堥A的戰(zhàn)術(shù)策略上來看,只要云南、貴州、湖南和廣東、廣西五省集結(jié)兵力,分別西、北、東三面對太平天國起義軍進行夾擊,雖說不能徹底消失太平天國起義軍,但也將起義軍帶來極大的麻煩。但由于五省兵力互相掣肘,難以形成合力,貴州巡撫對張锳的正確主張置之不理。農(nóng)民起義軍由此迅速發(fā)展壯大,先后占領(lǐng)廣西思恩、泗城、西隆、西林諸府、州、縣,揚言過江進攻興義府,貴州全省大震。張锳緊急召集團練,在南盤江北岸五百里烽堠相望,擊潰農(nóng)民起義軍的偷襲,興義府全境相對保持平穩(wěn)。

道光三十一年(1851),吳文镕出任云貴總督,全權(quán)委托張锳辦理興義防務(wù)。張锳及時上書“團練及防寇方略”,得到吳文镕的肯定,擢署貴西道。時云南回部反,張锳率團練匯于東川城下,配合云南方面平定東川回部的騷亂。事聞,加道銜,又因“苗疆俸滿”,再加道銜,舉通省卓異,旨加一級,張锳由此走向人生事業(yè)的巔峰。

三、興義府任上的功績

張锳自道光六年(1826)入黔為官,至咸豐六年(1856)病逝于貴東道任上,張锳先后在貴州任職30年,其一生政績主要體現(xiàn)在出任興義府知府10余年,培修興義府試院、書院,興辦義學,修葺“明十八先生”祠墓和招堤風景名勝,開辟府城通廣西的驛道,主修《興義府志》,政績卓著,尤以興學育人受到社會廣泛稱賞。

一是重修興義府城珠泉書院,解決府城士子學習費用。興義府城原有九峰書院,在府城北之魁星山,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以義學所收海潮寺莊租為書院掌教修膳資。后因其地狹隘,改附東門外試院之中,名曰“珠泉書院”。嘉慶二年(1797),王囊仙等發(fā)動南籠府布依人民起義,珠泉書院毀于兵燹。嘉慶二十一年(1816),從生員邢思鎬、閻敏仁等所請,將東門內(nèi)昭忠祠建為桅峰書院,延師主講。道光十五年(1835),知府谷善禾以十八先生祠增修書院,復名為珠泉書院。二十一年(1841),署知府朱德璲在府城四門四義學的基礎(chǔ)上,倡建西門內(nèi)和城中央義學,使府城內(nèi)有義學6所。二十二年(1842),張锳到任興義府知府后,自籌銀1000兩,并前所余銀500兩,分交棉花及廣商生息,歲收息銀300兩,是為鄉(xiāng)、會試之費,其棉花肆厘金得專供書院、義學使用。并于試院廟工余銀內(nèi)撥銀2000兩,發(fā)銅鉛生息以供育嬰堂、學官,永免贄儀冊卷諸費,使“府人自束發(fā)受書,以至成進士,不用一錢”。二十九年(1849),張锳又改書院各房俱為齋房,增建頭門3間、屏門1座、講堂3間、山長內(nèi)室2間、廚房1間,于是“書院益覺宏闊矣”。府城書院藏書寡少,張锳一面將自己攜帶的書籍千余冊獻出,一面捐資、集資派人到貴陽、成都、廣州等地購回一批書籍,使廣大學子求知欲得到滿足,知識面擴大,受到廣大士子稱贊。

二是修復興義府試院、府學,倡學興教,蔚然成風。興義府試院初建于雍正九年(1731),位于府署之右,后遷于東門外大佛寺山麓,嘉慶二年(1797)毀于兵,嘉慶六年(1801)改建于城東三里許。張锳到任興義府之初,以舊試院在城外,居民寡少,兼無旅店,士子就試,風雨往來,多苦跋涉,且號舍不滿五百,垣墉卑陋,關(guān)防弗竣,又屋材多朽壞,于是倡議重新修建興義府試院。經(jīng)與各士紳及府屬各州、縣及普安廳商談后,在“府城內(nèi)舊東門直抵北城墻”購地近10畝,用于遷建興義府試院。道光二十二年(1842)三月十五日,全面動工興修興義府試院,當年九月十三日竣工。新試院規(guī)模宏闊,建筑精良,計有房209間,幾案帷褥之具皆備,時稱“甲于天下”。試院修建共倡捐30887兩,其中張锳本人捐銀1000兩。試院竣工落成之日,張锳親撰《植桂軒記》《他山樓記》,“為郡士建試院,拓高軒,選佳士,與兒輩弦誦其中,多士琴書安雅”,是其心聲也。

同時,張锳還及時增修興義府學。興義府學宮位于城內(nèi)府署右,原為明安龍府學宮??滴跷迨辏?714),南籠廳通判張士佳改建為南籠廳學宮,雍正五年(1727)改為南籠府學。嘉慶二年(1797)改為興義府學。道光十三年(1833),知府陳熙蕃以啟圣祠面墻、兩廡狹隘,捐俸購地增拓之,郡紳王秉心、景壽春等捐建欞星門及禮門、義路二坊。二十二年(1842),知府張锳對興義府學進行重修,拓修明倫堂,移訓導署于啟圣祠側(cè),又建名宦、鄉(xiāng)賢、忠義、孝弟四祠于大成門外,而典制始大備。

張锳厚愛積極向上的青年學子,不惜重金延聘名師到書院執(zhí)教。聽政之余,他常到書院與學生談學論藝,并親自評閱學生課卷,鼓勵諸生無論在培養(yǎng)品德、操行上,還是在鉆研學業(yè)上,都應相互切磋砥礪,取人所長,補己所短。張锳還經(jīng)常訓示隨其到興義府求學的子侄張之洞、張之淵、張桐等,要求他們不能沾染紈绔習氣,要與府學諸生友善、互學。在張锳的不懈努力下,興義府學風興盛,培養(yǎng)出一批人才。10余年間,考取舉人20余名、貢生8名、進士2名,比較知名的有官到內(nèi)閣學士的景其浚、詩人張國華、書院山長貴天乙等,民間稱之為“曠古未有”。時至今日,安龍縣城依然流傳著“知府添油勸學”的故事:相傳在道光年間的興義府城,每天夜里到了交更時候,就有兩個差役從知府衙門中走出來,前面的一個提著燈籠,后面的一個挑著桐油簍,沿著大街小巷游走,只要見到哪戶人家亮著燈光,并有讀書聲,兩人便會停下來,高唱一聲:“府臺大人給相公添油啰!”等讀書人開門后,后面的差役便放下油簍,取出油筒,從油簍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進這個讀書人的燈盞里,并補上一句:“府臺大人祝相公讀書用功,獲取功名?!彪S即又向另一戶亮著燈光、有讀書聲的人家走去。就這樣,每晚給興義城里的讀書人添燈油,張锳前后堅持了13年,不管陰晴雨風,夜夜如此。有時,張锳還親自躬行,帶上兒子張之洞,深更半夜在府城里走街串巷,為夜伴孤燈苦讀不倦的書生添油鼓勁。當?shù)匕傩斩贾溃@是知府張锳對讀書人的厚愛、關(guān)照,于是更加發(fā)奮學習。

三是纂修《興義府志》,延續(xù)盤江文脈。張锳到任興義府之初,便將纂修《興義府志》作為在任期間的一件大事:“修郡志,郡守責也,锳不敢多讓,自任增修”。為節(jié)省經(jīng)費,他不搞捐資,先發(fā)動各州縣士子名人廣征資料,查閱藏書上萬卷,采訪父老數(shù)百人?!叭缡钦呤?,稿凡數(shù)易”。在纂修《興義府志》期間,張锳曾因政績卓著,擢升遵義府知府,因《興義府志》尚未完稿,張锳主動申請復任興義府知府。同時,張锳在廣泛組織動員府屬各州、縣人員參與纂修之外,還十分重視志書的質(zhì)量。道光三十年(1850),聘請湖南著名修志家鄒漢勛前來協(xié)修,“出稿相質(zhì),商榷經(jīng)年,又易稿者再”。咸豐元年(1851),又聘請江蘇學者朱逢甲來府協(xié)修,“商榷兩年,與共定義例,闕者補,偽者正,冗者節(jié),泛者刪,又數(shù)易稿”。至咸豐三年(1853),《興義府志》全部完成,成書74卷共100余萬言,其中志46卷、表11卷、傳17卷?!杜d義府志》前后歷經(jīng)13年,張锳為纂修可謂是嘔心瀝血,“甚矣其難也,锳之心力瘁于此書矣”1。不但是張锳親自纂修,就連跟隨張锳來到興義府的子侄,比如張之、張之清、張之淵、張之洞、張之澄、張桐等,全部參加了志書的校對工作。志稿完成后,又無經(jīng)費印行了,張锳只好又捐出俸銀2000余兩付印成冊。后來,梁啟超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中,將《興義府志》列為“經(jīng)名儒經(jīng)心結(jié)撰或參訂商榷”的優(yōu)良名志。

四是培修招堤,保護郡境生態(tài)環(huán)境。興義府城東北,原為一望無際的陂塘海子。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安籠鎮(zhèn)游擊招國遴為根絕水患,保護城坦,捐俸銀并親率工匠開山伐石,抬土挖泥,經(jīng)一年時間始筑成一道石堤。后人為紀念招國遴,遂取名“招堤”。后圮。道光二十九年(1849),張锳帶領(lǐng)民眾,將大堤加高五尺,又在堤東側(cè)開辟水池數(shù)畝種植荷花,兩旁種植楊柳。咸豐四年(1854),張锳在堤上筑屋三楹,顏曰“省耕亭”??と它S紹奇亦筑一亭,顏曰“挹秀亭”。只見“堤側(cè)多古柳,堤左近水遙山,皆有西湖風景,荷池廣數(shù)畝,花開十里荷香,堤右一片平波,遠見城郭,水淺處為水田?!薄暗净ㄏ銜r,堤上微行,不啻羲皇上人也”。1同時,張锳還十分注重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shè)與保護工作,先后親自撰稿并下達《禁伐山告示》《禁決塘水示》,明令禁止私自開鑿山石、私自決泄培風塘水。從張锳撰寫的告示來看,張锳是十分注重生態(tài)建設(shè)與環(huán)境保護的,可謂是生態(tài)建設(shè)與保護環(huán)境保護的先鋒與楷模。

招堤西端連著金星山。相傳玉帝御駕醉覽蓬萊,乘云至興義府城,見城外陂塘海子煙波浩淼,奇景勝于蓬萊,但興義府城其時未揚名,遂囑載玄奘之神龜游萬里,負蓬萊最美之山至興義府城陂塘海子,取名金星山,寓為山壽永久,文人則稱此山為“龜載小蓬萊”。張锳加高招堤后又在金星山修造半山亭。半山亭落成之時,張锳大宴賓客,仿曹丕在南皮寒冰井“浮瓜沉李”和滕王閣故事,邀請一些士紳文人慶賀,以翰墨記此勝景。席間,文人們紛紛離座賦詩作文。一時間,佳作迭出,眾人叫好。這時,隨同父親來招待賓客的張之洞憑欄縱目,只見云峰聳立,荷花婷婷,虹橋倒影搖曳。他頓覺心曠神怡,一時間豪興如涌,禁不住要來紙筆,當場揮毫。人們屏氣凝神觀瞧,張之洞奮筆疾書,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寫就近八百字的《半山亭記》。此文描述精彩,文辭華美,更為難得的是,童心之中,竟能引用柳河東《馬退山茅亭記》,提出“德及則信孚,信孚則人和,人和則政多暇”的政治見解和“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美學辯證觀點,還表現(xiàn)出“與民同樂”的拳拳之意。一個11歲的孩童,竟有如此睿智的見解和深刻的思想,眾人無不嘆服,驚曰“王勃再世”,齊稱“神童”和“奇才”。后來人們將這篇《半山亭記》刻石嵌于半山亭內(nèi)石壁之上,至今仍保存完好。果真應了他“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判斷,招堤和半山亭,因為張锳、張之洞父子的緣故,成為享譽中外的一處風景名勝。

五是貫通治境內(nèi)道路五百余里,南達廣西百色,東迄回龍廠。張锳到任興義府知府后,見廣西入境之路,自坡腳經(jīng)打坐坡、三道溝、梅子口、石門坎諸處,山路崎嶇,石徑險狹,行者苦之。于是倡議捐銀2000余兩,雇工擴修興義府入粵道路70余里。兩年后,道路建設(shè)完成,東迄回龍廠,南達廣西百色,可直通廣州。時,回龍廠為興義府親轄,建有采水銀之洞12個,由商民自采、自煉、自售,官收生課、熟課二稅,“解課銀一千五百兩有奇”2,為興義府工礦建設(shè)先驅(qū),也是興義府重要的財政經(jīng)濟來源。

六是改建明十八先生祠。南明永歷六年(1652),南明永歷朝廷經(jīng)廣西播遷安龍。八年(1654)四月初八日,擁戴永歷帝、力主抗清復明的吳貞毓、鄭允元等18位朝廷重臣,因不滿大西軍首領(lǐng)孫可望飛揚跋扈,篡權(quán)奪位,為孫可望所害,其家屬及安龍百姓將他們的尸體合葬于城北馬場。永歷十年(1656),李定國入衛(wèi)安龍后,為18人壘墓,建廟于馬場。永歷十二年(1658),永歷帝遣通政使尹三聘合同安龍軍民府知府范春鰲于清明為十八先生墓立碑,永歷帝親題“明十八先生成仁之處”大字于碑,尹三聘將18人姓名、職官、死難之因鐫刻于碑。后遷十八先生祠至東門外珠泉書院舊址,后圮。道光二十九年(1849),知府張锳重修十八先生墓,其子張之洞撰《吊十八先生文》,刻石列于墓左。又在新建的興義府試院右側(cè)、書院左側(cè)改建“十八先生祠”,祠宇軒敞,有祠門、敬業(yè)堂、流芳堂、懷清堂、享堂、正祠、多節(jié)亭、凈香池等,形成一組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諸多建筑造型各異,工藝精巧,與興義府試院諸建筑渾然一體。十八先生祠建成后,其子張之洞代張锳撰寫了《十八先生祠堂記》。從張之洞撰寫的《吊十八先生文》《十八先生祠堂記》,可以看出明十八先生的忠貞愛國情懷對幼年張之洞的深刻影響。此后,張之洞一生為清王朝的中興嘔心瀝血,死而后已,其中也可以窺探到明十八先生的影子。

四、生命的最后時光

咸豐四年十一月戊子(1855年1月11日),以安南縣城被興義府農(nóng)民起義軍攻陷,張锳等被革職,仍留任剿辦農(nóng)民起義。十一月初三日,起義軍圍攻興義府城。此時,張之洞已得中順天府鄉(xiāng)試“解元”,回到興義府與都勻府石熙之女石氏喜結(jié)連理。同時,張锳也將其二女嫁與安順府知府鹿丕宗之子鹿傳霖,正值雙喜臨門。面對農(nóng)民起義軍對興義府城的圍攻,張锳只得將新婚的女兒、女婿送出興義府城。而張之洞堅持留在興義府城,與父親堅守興義府城。有人問張之洞這是為何,答曰:“城若陷,吾父盡忠,吾當盡孝,不敢偷生惜死,貽門第羞也”。張锳也做好了與興義府城共存亡的準備,身當北門,以僚屬守四門,并各薪城下,對張之洞及家人說:“城陷當自焚?!睆堉醇靶珠L張之、張之清等人,跟隨父親登陴守城,誓與興義府城共存亡。在張锳與護游擊守備汪光瑞等奮勇阻擊下,擊斃起義軍將士1000余人,生擒起義軍將領(lǐng)李狗狗、彭老三、鄭幗祥等150人,起義軍首領(lǐng)涂令恒也在屯腳被地主團練殺害,張锳等取得興義府城保衛(wèi)戰(zhàn)的勝利。二十日,張锳會同安義鎮(zhèn)總兵金剛保、興義縣知縣胡霖澍等率兵練收復新城等地。十二月(1855年2月),因剿滅農(nóng)民起義有功,張锳開復原官原銜。

咸豐五年二月乙未(1855年3月19日),以剿辦貴州興義農(nóng)民起義軍,肅清地方之功,咸豐皇帝特意下旨賞知府張锳、通判胡家澍花翎,守備李成錦藍翎。是年底,張之洞攜妻子石氏和新生的女兒離開興義府城,經(jīng)四川、陜西回原籍南皮,準備參加更高一級之考試。

時貴州下游苗民先后起義。張锳受命署貴東道,率團練5000人前往龍里、貴定一帶平定苗民起義。張锳吸收興義府城保衛(wèi)戰(zhàn)經(jīng)驗,充分發(fā)揮和利用團練力量,剿撫相加,先后收復龍里、貴定、鎮(zhèn)遠、清平等縣,貴州下游地區(qū)基本平定。第二年,云貴總督恒春等人妒賢忌能,再加上貴州下游部分府縣為爭奪功勞,極力排擠張锳,罷免張锳職務(wù),不給兵,不給糧,貴州下游苗民又起義。張锳在憂憤之中病逝于軍中,時咸豐六年(1856)七月,享年64歲。

結(jié) 語

張锳作為清王朝的一名官吏,在王朝內(nèi)憂外患的艱難歲月中,極力維護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可謂是封建王朝的忠實守護者。同時,張锳也較好地保持了封建士大夫的氣節(jié),其在貴州從宦三十年,相對于污濁的政治風氣,可謂是出污泥而不染。據(jù)相關(guān)史料記載,張锳在貴州從宦期間清正廉潔,善于聽訟處理疑難案件。所到之處,豪滑馴聽,獄空廩實,孤幼得所,對案件審理與公務(wù)處理,從不假手于人,親力親為。夜半時分,只要有人擊鼓訴訟,張锳都是及時秉燈夜審。張锳還嚴格管理屬員,倡導廉潔的政治風氣。當時的官場,貪污腐敗橫行,下屬拜見上司必須送禮,就連通過門禁都要送禮,且每年除夕、中秋等節(jié)慶及生日、吉事之時,都要大張旗鼓地舉辦,四處斂收財物。張锳所到之處,對這一切不正之風予以罷除。于是乎,上司見到張锳是既愛又恨,“雅敬而憚之”,而屬下官吏對張锳是愈加敬愛。同時,張锳還反復地教導張之洞等人“貧,吾家風,汝等當力學”,張锳嚴格的家風對張之洞等人后來的成長影響巨大。

張锳到貴州為官所處的年代,正值清王朝由盛而衰,內(nèi)外交困之時。正是由于張锳等一批漢族知識分子進入貴州為官,倡學興教,修學校、纂府志,大力倡導文化教育建設(shè),掀起了貴州文化建設(shè)的一個高潮,涌現(xiàn)了鄭珍、莫友芝等一批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官僚,對貴州后來的文化教育建設(shè)影響巨大而深遠。但是,歷史的車輪無法逆轉(zhuǎn),清王朝面對國內(nèi)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及外國侵略勢力的傾軋,積重難返,就在張锳去世后的當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的殖民地社會更加深刻。也是在張锳離開興義府的五年后,興義府境民族矛盾、階級矛盾更加尖銳,各民族的起義與反抗此起彼伏。興義府城在同治十一年被白旗起義軍全面攻破,張锳等修建興義府試院等基礎(chǔ)設(shè)施全部毀于兵燹,數(shù)代人積聚的成果毀于一旦。后雖經(jīng)多次重修,仍難以恢復張锳時代的規(guī)模,留給后人的只是無盡唏噓與慨嘆。

The Slight Survey on Zhang Yings Official Mark

and Deeds in Guangzhou

Tang Bao Hua

Abstract:Zhang Ying, father of Zhang Zedong, was a famous ministe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He stayed in Guizhou for the sixth year.(1826). He came to Guangzhou as an official. Being a county chief, he governed Huang ,Impinge , and Zhengzhou County. Then he was promoted to be the magistrate of Wei Ding. Later,he was appointed to be the Vic-county chief, in charge of Li ping, An shun, Bunyip, and then was granted the head of Fluxing. In the sixth year of Xian(1858), he died on the way to GUI Dong, where he would be the official of rectifying armed force. For 30 years, he went over the whole Guangzhou. It can be said that Bhang Ding(Zhangying) devoted his life to Guangzhou. He was fair and honest when he was holding office at court. He was a good example of scholar-officials, especially, he set up many schools. He imposed great importance on culture and education, which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in Guangzhou. He also influenced his son, Hangzhou, a lot. Through the study of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such as Guizhou Tong zhi, Anshun Fu zhi, Qing Shi Lu, Zhang Wenxiang Gong Nian Pu,etc. We may know the life of Zhang Ying as an official in Guizhou,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Zhang Zhidong in his teens clearly, and the influence of Zhang Ying on Zhang Zhidong.

Key words: Zhangying;life;study;Guizhou

猜你喜歡
生平貴州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傅忠誠教授生平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貴州,有多美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沉醉貴州
曾鞏生平
多彩的貴州 多彩的茶
我與貴州茶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