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每個學生都寫過,并且還將多次寫作“家鄉(xiāng)作文”。
雖說很多人就生活在家鄉(xiāng),每天都與家鄉(xiāng)朝夕相處,但在寫家鄉(xiāng)的時候,大家卻好像忽然失憶了:家鄉(xiāng)不再熟悉,而是變成了一個“陌生人”;我們對家鄉(xiāng)一無所知,因此無從下筆。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使“家鄉(xiāng)作文”患上了嚴重的“疾病”,我們的“作文醫(yī)生”在診病之后,開出了“診斷書”——
“家鄉(xiāng)作文”診斷書
癥狀一:四季癥
病情摘要:從四季入手寫家鄉(xiāng),寫的其實是四季,比如春天花朵盛開、秋天糧食豐收,跟“家鄉(xiāng)”沒有任何關系。
癥狀二:模板癥
病情摘要:選擇的描寫對象十分模式化,比如寫風景就是高樓大廈、公園綠化,寫人文活動就是跳“壩壩舞”。這些景象到處都能看到,如果不看地名,幾乎無法分辨寫的到底是哪里。
癥狀三:背書癥
病情摘要:雖然寫了家鄉(xiāng)的特色,但內容多半為復制粘貼,既沒有自己的觀察體驗,也沒有自己的文字風格。
治療建議:以上這些癥狀,都是由“缺乏觀察體驗”引起的,這樣的家鄉(xiāng)作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建議作者“走出去”,不管是要寫家鄉(xiāng)的風景,還是寫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文化,都親自去看、去嘗試。只有身體力行,家鄉(xiāng)作文才能恢復健康。
具體治療方案一:特產(chǎn)全體驗
一說到家鄉(xiāng)作文,很多同學的首選素材就是“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當然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材點,但,它也是“背書癥”的“發(fā)病率”最高的選材點,因為很多同學在介紹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時,只是像背書一樣,把家鄉(xiāng)盛產(chǎn)什么,這些物品有什么特色、功效等羅列一下,最后的作文讀起來,就跟讀產(chǎn)品說明書沒什么兩樣。
其實,隨著近年來各地旅游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很多特產(chǎn),我們不但可以看到、嘗到、用到,還可以親眼看見特產(chǎn)的制作過程,甚至親手制作。當你通過親身體驗,了解了特產(chǎn)誕生的全過程,積累了大把的素材之后,還用得著去“背”枯燥的“說明文”嗎?
單元訓練范文展示
“曬”鲅魚
文/吳迪
天氣冷,魷魚肥。
在我的家鄉(xiāng)青島,冬天來了,蚊蠅走了,北風駕到。這寒風凜冽的時節(jié),卻是孕育一種美味的絕佳時機,這種美味就是膠東半島的甜曬魷魚,也叫風干魷魚。
“賣鲅魚嘍!新鮮肉肥……”“20元一斤,免費加工風干……”一進海鮮市場,嘈雜的人聲撲面而來,攤主們都在高聲吆喝著。攤位上方那一條條被高高掛起的魷魚像風鈴一般隨風搖擺,特別引人注目。它們整齊地排列著,遠遠望去,一串串鲅魚就像一列列進站的火車?!斑髅椤蔽覍ぢ曂?,一只饞貓正靠在魚攤一角干瞪眼。它是不是幻想著能有一陣風把拴魚的繩兒刮斷,好飽餐一頓?
瞧,魚攤上的鲅魚每條都體開拓頁大,與黃花魚、鼓眼魚、鰻魚等“鄰居”比起來,鲅魚絕對是魚中之霸。它門的身體圓鼓鼓的,眼珠明顯凸起,眼簾清澈亮堂,沿著背鰭閃爍的熒光帶在燈光的照耀下越發(fā)顯得靛藍而神秘。
“阿姨,來兩條鲅魚。幾天能曬好?”我問道。“四五天就能來拿啦!”攤主阿姨嫻熟地稱完魚,左手按著魚的上半身,右手拿刀對準魚背,菜刀緊緊地貼著魚骨,從魚頭劃到魚尾。本來圓鼓鼓的魚兒瞬間變成了一把“扇子”,飽滿、鮮嫩的魚肉一覽無余。阿姨拿起剪刀,麻利地清理著內臟。我輕輕地摸了一下雪白的魚肉,發(fā)現(xiàn)魚肉柔軟而富有彈性,很像我平時吃的QQ糖。接下來,阿姨把魚放進盆里,給它洗起了澡。洗完后,她又把魚撈起來瀝千。過了一會兒,阿姨把一勺白色的晶體撒到魚肉上。我好奇地問:‘阿姨,你加的是糖嗎?”“不是糖,是鹽?!薄澳菫槭裁匆刑饡聆阳~呢?”“甜曬是咱青島的一種叫法而已,其實就是風干鲅魚,并不是要加糖?!痹瓉恚L干魚的做法最早來自出海打魚的漁民,有時候打的魚很少,回港成本太高,為了防止魚肉變質,他們甸寄魚切開,在海水里來回沖洗好幾扁,然后掛在船頭快速風干,靠岸后就能吃了。
5分鐘后,我的兩條鲅魚被撒上花椒,用竹簽固定,高高掛起,正式加入了甜曬的“火車大軍”。瞧!魚兒身子倒懸,張著大口,露出鋒利的牙齒,身上還貼著主人的標簽。沒有蚊蠅騷擾,只有北風嗖嗖。它,會變成怎樣的美味呢?
5天后,我到市場拿魚。阿姨按照編號,拿起桿子挑下兩條魚。咦?魚怎么變小了?我一摸,魚兒硬邦邦的,魚皮也粗糙了,魚肉的顏色微黃,花椒仿佛長進了魚肉里。
晚上,魚煎好了,美味出鍋嘍!魚肉紋理清晰,香氣四溢,表層仿佛抹了一層碎金,耀眼誘人。咬一口,?。⊥馑掷锬?,鮮咸細膩,口感筋道,和鮮鯨魚比起來,少了腥味,多了香氣,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美味——甜曬鲅魚,你是不是也想嘗一嘗?來青島吧,我請客!
具體治療方案二:精彩一日游
誰的家鄉(xiāng)沒有幾個著名的景點呢?即使沒有全國聞名的大景點,也有本地人特別喜歡去的地方。所以,要寫家鄉(xiāng)的景觀,根本不用坐在書桌前想象到處都有的“高樓大廈”“公園綠化”。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安排一次緊湊的一日游,把家鄉(xiāng)最熱門的景點走一遍,來一堆美美的自拍,再趁熱打鐵,一邊翻看照片,一邊把這一天看到的、體驗到的精彩片段寫下來,家鄉(xiāng)美景不就鮮活地呈現(xiàn)在作文本上了嗎?
單元訓練范文展示
游家鄉(xiāng)唐河
文/王鈺蕊
我的家鄉(xiāng)在河南省唐河縣。它雖然沒有聞名全國的風景名勝,卻有很多吸引家鄉(xiāng)人的好去處。筆挺的文峰塔、高聳的泗洲塔、美麗的友蘭濕地公園、香火鼎盛的白玉山、壯麗巍峨的石柱山……都是我們唐河人喜歡的地方。昨天是周日,爸媽說,要帶我來個“家鄉(xiāng)一日游”。我選擇了三處有代表性的景點,用一天的時間去大飽眼福。
游石柱山
一大早,爸爸開車載著我和媽媽去石柱山。石柱山是唐河八大景之首,離縣城有五六十里路。左拐右彎,我們終于進入了山區(qū)。在石柱山腳下,我們停好車、買好門票就向山頂進發(fā)了。一路上,鳥雀歡鳴,山泉叮咚,石階小路上有很多圖案和文字,讓游客不會覺得旅途無趣。在一株枝繁葉茂的大樹前,我們坐下休息。爸爸說,這棵樹叫“千年守候”,它有一千多歲了,讓我萬分驚訝。
經(jīng)過兩個多小時的辛苦跋涉,我們終于到達了山頂。山項的涼風一下子就把我身上的汗吹干了。山頂有很多巨石,“石柱擎天“有三四層樓那么高,“佛手”石如其名,像一個巨大的佛手?!敖痼钙砀!毕翊篌?,“河蚌獻瑞”像大蚌。山頂上還有一尊三頭六臂的雕像,它日夜守護著石柱山,不怕風吹雨打日曬,真讓人佩服。
游完石柱山,已經(jīng)是中午了。我們草草地在山腳下的飯館里吃了飯,就奔向友蘭濕地公園。
游友蘭濕地公園
下午,我們開始游友蘭濕地公園。它在縣城的西邊,臨近唐河,是國家級的濕地公園,也是唐河人最新的游覽休閑好去處。我們沿著大路,從南往北欣賞公園里的花草樹木,到馮友蘭紀念館參觀。我們又沿著彩色小路,從北往南登太陽島、月亮島、星星島,看悠悠唐河水南流,在吊橋上體驗晃晃悠悠的感覺……公園里隨處可見的音箱播放著輕音樂,讓我們的心I倩輕松愉悅。最后,我們在名人苑看到了一根根名人柱,每根柱子上都有一位唐河名人的簡介。馮友蘭、李季、張星江……他們都是唐河的驕傲。馮友蘭是聞名中外的哲學家,我們學校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所以我對他很熟悉,他應該是唐河最有名的名人吧?
游完了友蘭濕地公園,我們回家吃晚飯。華燈初上時,我們又去濱河路夜游。
游濱河路
到了濱河路,只見車流、人流涌動,燈火輝煌,真美呀!濱河路西側有一個河中島,島上有個長380米、寬45米的水秀池,每逢雙休日、重大節(jié)假日,這里就會上演“水秀”。瞧,“水秀”開始了!序幕是6分鐘的水幕電影,在3面水幕上,放映著唐河的推介片,看完之后,大家對唐河有了全面的認識。接下來有“人文唐河”“魅力唐河”“激情唐河”“奮進唐河”4個篇章,上演時間共有30多分鐘。歌聲響,燈光射,噴泉舞,七彩的水流時而像風吹楊柳,時而一飛沖天,時而交錯輝映,時而如同彩色的瀑布……真是美不勝收。
“水秀”結束后,我們隨著人流欣賞著濱河路的夜景。彩燈流光,唐河穿上了彩裳,唐河大橋就像一道彩虹……雖然已經(jīng)是晚上10點了,但我仍然很興奮,因為,我的家鄉(xiāng)太美了!
具體治療方案三:文化小考察
我們的家鄉(xiāng)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該怎樣去了解它們呢?當然不能只靠“百度”啦一問問自己,那些”百度”來的枯燥資料,你真的看進去、看明白了嗎?
文化,都有載體,比如古建筑、書畫、楹聯(lián)、石碑、雕刻……你可以先搜索一些基本的資料,然后請爸爸媽媽和你一起制作一份小小的實地考察計劃,到真實的世界里親眼看一看、琢磨琢磨、討論討論那些知識的載體。既有理論,又有實踐,還有你自己的感悟和觀點,“背書癥”當然是“藥到病除”啦!
單元訓練范文展示
洛陽橋的夢
文/陳佳輝
洛陽之橋天下奇,飛虹千丈橫江垂。
這座聞名遐邇的古橋就位于我的家鄉(xiāng)。洛陽橋,又名萬安橋,據(jù)說沒建橋的時候,洛陽江水闊五里,波濤洶涌,經(jīng)常有漁船被掀翻,沉沒在江底。每次出發(fā)捕撈前,漁民們都要把記憶中的神仙、菩薩念了一遍又一遍,祈求自己能平安,洛陽江也就變成了萬安渡。古橋建成后,為了取意“平安無事”,人們就習慣稱它為萬安橋。
泉州人有句俗話:站如東西塔,臥以洛陽橋。清明節(jié)這,夫,爸爸帶我去參觀洛陽橋。途中,爸爸講起了洛陽橋的歷史地位與價值:“洛陽橋是北宋時由蔡襄太守歷時6年多主持建造的,它的建成對泉州的水陸交通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在世界橋梁發(fā)展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筆?!?/p>
“為什么呢?”我好奇地問。
“剛開始建橋的時候,潮狂浪猛,橋基屢受破壞。聰明的惠安人因地制宜,發(fā)明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筏形基礎和牡蠣固基法?!卑职终f這話時,臉上洋溢著自豪。原來,所謂的“筏形基礎”,是將橋墩堆砌成船頭狀,使其受力面積變小,可以將水的沖擊力分散。為了鞏固橋基,老祖宗們又就地取材,在橋墩下大量養(yǎng)殖牡礪,這就是“牡蠣固基法”。遠遠望去,一層層牡蠣像乳白色的毛毯披在橋柱上,似乎在傾訴著千年來的風雨故事……
洛陽橋下,清淤的挖掘機正在有序地工作著;三里古街上,建筑工人在忙碌地措建鋼架、貼磚洗墻;公路上,一株株剛剛移植過來的綠楓一派生機勃勃……
哎,大家在忙什么呢?
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疑問,說:“洛陽橋是泉州的文化象征,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納入‘古泉州(刺桐)史跡的16個遺產(chǎn)點之一,并正式申報2018年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一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從這里開啟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如今,作為后人,我們要好好傳承這寶貴的文化精神,保護古橋,修繕古街,發(fā)展旅游,造福當?shù)匕傩??!?/p>
洛陽橋上石龍橫臥,站在橋上遠眺,青蒼滿目,水光天色,一切都是那么的親切自然。我想起了之前學的一首余光中老先生的詩作《洛陽橋》:刺桐花開了多少個春天,東西塔對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過了洛陽橋,多少船駛出了泉州灣,現(xiàn)在輪到我走上橋來……
具體治療方案四:故事細聆聽
你可能生活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很熟悉它的現(xiàn)在,卻不太清楚它的過去;你可能跟著家人在外地生活,家鄉(xiāng)對你來說,只是老照片里的背景,是家人口中的“傳說”。
是的,關于家鄉(xiāng),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比年幼的我們更加了解。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輩算起,已經(jīng)過去了好幾十年,在幾十年的時光流逝中,家鄉(xiāng)可能早已“面目全非”啦。所以,想知道家鄉(xiāng)過去的故事,想發(fā)掘家鄉(xiāng)人與家鄉(xiāng)之間的情感,就得把家人、長輩當作素材寶庫,仔細聆聽他們的講述。在聆聽的過程中,你還可以收獲不少個性十足的語言呢!
單元訓練范文展示
名字里的鄉(xiāng)愁
文/李鶴林
有人說,姓名就是一個符號,其實不然。我的名字里不僅有長輩的殷殷期盼,還飽含著爺爺?shù)泥l(xiāng)愁。
我叫李鶴林,我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爺爺就給我起了這個名字。我一直很納悶:我們住的宏業(yè)小區(qū)里既沒有“鶴”,又沒有‘林”,為什么爺爺要給我取“鶴林”這么奇怪的名字呢?這天,爺爺慢悠悠地給我講起了這個名字的來歷。
原來,在我們的老家,也就是爺爺?shù)睦霞夷且黄?,人們通常把聚居的村子叫灣子,也叫園子,爺爺住的灣子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白鶴林。爺爺說,從上世紀20年代起,老家就山清水秀、風景秀麗,灣子四周全是茂密的樹林,一棵棵粗壯的樹木直插云霄,杉樹、柳樹、松樹、桂竹、水竹密密麻麻,把灣子團團袍住。老屋的后山坡下有葫蘆蕩、胡子蕩和黑蕩,三蕩流水相連,蕩中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水草,水清魚肥,引來了數(shù)百只白鶴在園中繁衍生息。每年初春,白鶴如約而至;深秋時節(jié),白鶴攜兒帶女飛向南方。周而復始,30多年無一倒歸卜?!鞍Q林”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村民都很淳樸,從不去傷害白鶴。
爺爺?shù)耐昃褪窃诎Q林里度過的。他在樹林里爬樹、摸鳥蛋,在蕩里游泳、捉魚,這可都是爺爺?shù)哪檬趾脩颉f到這些,爺爺?shù)难劬锉愠錆M了神采。遺憾的是,因為大煉鋼鐵的緣故,百年古樹被砍伐殆盡,造成水土流失,三條水蕩也被淤泥填平了,白鶴從此一去不復返。后來,爺爺一家搬到了城里……爺爺講完后,目光久久地落在遠處。爺爺說,“白鶴林”是他的根,也是我們的根,“鶴林”這個名字里,寄托的是他的鄉(xiāng)愁。
“鶴林”這個名字,讓我知道了自己從哪里來。雖然如今我們身居鬧市,但我不會忘記那片水清林茂、白鶴飛舞的白鶴林,不會忘記爺爺眼里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