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薛煥洲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健康體檢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那么,體檢報告單上經常出現(xiàn)的“膽囊息肉”或“膽囊息肉樣病變”是一種什么???都有什么危害?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其實,“膽囊息肉”或者“膽囊息肉樣病變”是指膽囊壁向腔內呈息肉樣突起的一類病變的總稱。膽囊息肉在病理上有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之分,因為臨床影像學檢查很難明確其性質,故又統(tǒng)稱為“膽囊黏膜隆起性病變”。
非腫瘤性息肉包括膽固醇性息肉、炎癥性息肉、腺肌增生癥和組織異位性息肉等。腫瘤性息肉主要是指腺瘤性息肉和息肉樣早期癌。腺瘤性息肉又可細分為乳頭狀腺瘤、管狀腺瘤和絨毛狀腺瘤。腺瘤性息肉具有潛在癌變的可能,與膽囊癌發(fā)生有關。而膽固醇性息肉、炎癥性息肉及腺肌增生癥等非腫瘤性息肉則不會發(fā)生癌變。
膽囊息肉的發(fā)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膽囊息肉可發(fā)生在膽囊壁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膽囊床體部最常見;其次是膽囊底部、壺腹部和膽囊頸部以及游離緣體部。
絕大部分膽囊息肉患者無明顯不適癥狀,常在體檢行腹部超聲檢查時才偶然發(fā)現(xiàn);少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上腹部飽脹不適,但多數(shù)可耐受;特殊部位的膽囊息肉可造成明顯的臨床癥狀,如息肉位于膽囊頸部,可造成膽汁排出障礙而導致腹痛癥狀;極少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黃疸、膽管出血甚至胰腺炎等癥狀。
腺瘤性息肉因其有癌變的潛在可能,故亦需要手術治療。而非腫瘤性息肉不會癌變,絕大多數(shù)亦不會影響膽囊功能,沒有臨床癥狀,理論上不需要手術治療。但目前的檢查手段還無法鑒別膽囊息肉究竟是腫瘤性息肉還是非腫瘤性息肉。鑒于此,變通的辦法是依據(jù)息肉的大小來決定治療策略。
大量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非腫瘤性息肉的大小85%以上不超過6毫米,95%以上不超過10毫米;6毫米以下的息肉即使是腺瘤性息肉亦很少癌變;在超過8毫米的息肉中,腺瘤性息肉的占比增加;超過10毫米的息肉不僅腺瘤性息肉占比增多,而且癌變率也隨之增高。
通常依據(jù)息肉大小把膽囊息肉劃分為3類。第一類是息肉大小不超過6毫米,且無臨床癥狀的膽囊息肉可定期進行超聲檢查,密切觀察。第二類是息肉大小為6~8毫米,視情況而定,如果合并結石,患者年齡超過50歲,女性,則可考慮手術治療;如果息肉位于膽囊頸部或膽囊床體部(腫瘤性息肉好發(fā)部位)亦需要考慮手術;有臨床癥狀者,如右上腹部飽脹不適、腹痛等可考慮手術,亦可密切觀察,定期進行超聲檢查。第三類是息肉大小超過8毫米的患者建議手術治療,因為隨著息肉的增大,其癌變的可能性亦明顯增高。
手術治療的方法首選腹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手術先行經腹腔鏡膽囊息肉黏膜下切除,術中送冰凍切片快速進行病理檢查,明確病理診斷。如病理組織學檢查為非腫瘤性病理改變,則可以保留膽囊;如病理組織學檢查為腺瘤性息肉則需切除膽囊;如病理組織學檢查發(fā)現(xiàn)已有惡性病變則需行膽囊癌根治術。
目前,還沒有可靠的方法預防膽囊息肉,專家提出3點建議:減少酒精對肝臟損傷;早餐適當進食植物性油脂,規(guī)律飲食,促進膽汁及時排空;低膽固醇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