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飛
紅色旅游將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融注于自身的豐富內涵之中,具有十分明顯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而將紅色旅游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對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但紅色旅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過程中有如教育內容滲透力不足、教育功能挖掘不深入、教育效果不顯著等問題,基于此,本文提出充分發(fā)揮地源優(yōu)勢開展紅色旅游主題活動、把紅色旅游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體系、構建紅色旅游網絡教學平臺等有效途徑,以提升其有效性。
紅色旅游是旅游形式的特色化,兼有休閑、陶冶情操和旅游審美的功能,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優(yōu)質載體,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紅色旅游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建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游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边@種說法是被廣泛認可和接受的,對紅色旅游的內涵和外延作了較準確的界定,概括了紅色旅游的特點。
“立德樹人”是高校育人的總遵旨,加強和改進教育的效果,關乎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培養(yǎng)質量,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政治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p>
(一)紅色旅游是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
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在校大學生的數量不斷攀升,2018年畢業(yè)人數達到820萬人,高校大學生終將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現代大學生生活、學習環(huán)境優(yōu)越,感受不到風餐露宿,槍林彈雨的艱苦革命歲月,容易被舒適安逸的生活所麻痹。目前,高校傳統(tǒng)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和效果過于膚淺,較為乏味,很難達到愛國主義教育內生性、持續(xù)性的效果,很難內化于心。紅色旅游具有不可替代的愛國主義教育宣傳角色,承擔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肩負著傳播核心主義價值觀作用。大學生在紅色旅游的活動中,在感受壯麗河山時,通過看圖片,聽故事,腦海中再現革命的艱苦歲月,可以如臨其境地感受歷史,愛國主義精神會油然而生。紅色旅游是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載體,旅游過程就是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革命歷史遺址、歷史見證人等旅游資源,通過故事、圖片和影像的形式再現歷史場景,從內到外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使愛國主義情愫在大學生身上由被動變?yōu)橹鲃拥膼蹏髁x行動,有助于幫助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紅色旅游是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效渠道
大學生是國家人力資源的中堅力量,是寶貴財富,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托,因此他們應該樹立崇高而遠大的理想信念。大學生正處在價值觀的形成期,容易受外界影響,當今社會文化和社會意識處于轉型期,不斷的震蕩和創(chuàng)建,在當前社會大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下,大學生們普遍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缺失等問題,暴露出復雜、多元和易變的特征。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參與紅色旅游活動,就是將紅色文化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機融合,使大學生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是如何團結帶領窮苦大眾將革命者的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貫穿到民族復興、國家獨立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紅色旅游資源中蘊藏的革命先烈的動人事跡、豐功偉績和矢志不移的革命精神,必然激發(fā)大學生向革命先烈學習理想堅定,甘于奉獻,不怕犧牲,玉汝于成的革命精神,使得大學生能夠正確面對挫折和失敗,更能夠在民族復興偉大事業(yè)中貢獻自己的才智。
(三)紅色旅游是有助于提升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有效抓手
在我國,80年代以后實施了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作為基本國策。目前,在我國大學生獨生子女比例不斷攀升,比例已超30%,城鎮(zhèn)大學生獨生子女比例達90%。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獨生子大學生女得到了家庭的溺愛,生活條件優(yōu)越,沒有接受過苦難的洗禮,普遍存在自我意識強、依賴心理強、抗壓能力差、心理脆弱等性格特征。高速發(fā)展的現代文明,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淡化了對大學生抗壓能力的培養(yǎng),弱化了堅定信念的樹立教育,長此以往,不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利于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紅色資源中積淀了黨和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形成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包含著崇高的革命精神、不朽的文化傳統(tǒng)。新形勢下,紅色資源蘊含著巨大的育人價值,可以讓大學生感知紅軍戰(zhàn)士寧死不屈、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爭精神,在風餐露宿、食不果腹的情況下突破敵人圍追堵截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在帝國主義封鎖的年代中人民大眾自主創(chuàng)新、攻堅克難的永不服輸的家國情懷。艱苦的歲月、殘酷的斗爭等悲壯的教育素材沖擊大學生的心靈,喚醒青年學子奮發(fā)勇為的斗志,使其更加學會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在學習生活中直面困難,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不斷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
(一)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滲透力不足
當前把紅色旅游資源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群體主要是思政課教師、群團組織、黨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普遍存在教育內容挖掘不夠,核心價值提煉度不深,沒有結合大學生心理和學習的特點,沒有形成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良好互動,沒有做到物質與精神的高度融合。大學生在紅色旅游活動中,沒有變被動為主動,在參觀游覽紅色旅游資源的過程中,形式大于內容,并沒有真正深入了解這些紅色故事,對其真正的教育內容一知半解,這就凸顯出紅色文化教育內容缺乏滲透力和感染力,不能引起大學生們足夠的興趣與重視。
(二)紅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不深入
目前,高校紅色文化主要是政治理論課教師在課堂上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黨團組織中通過實踐活動、開講座、學習文件文件等形式,對大學生黨員、團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者在開展紅色教育過程中也逐步意識到了紅色旅游資源中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從不斷創(chuàng)新課程形式、不斷嘗試教育等手段中提升教育的效果。然而,高校在開展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因循守舊的現象仍層出不窮,突出表現在對紅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挖掘不深入,部分高校還是利用簡單的組織學生參觀、粗略地講解等方法,沒有新意,這就很難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參觀模式完全沒有激起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紅色旅游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際效果不顯著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然較多依賴課堂傳授,教師依托課件、課本和教案系統(tǒng)全面的單項講述理論體系,灌輸式介紹社會主義價值觀體系和紅色文化,內容缺乏時代感,教方陳舊、載體單一,教授效果差,學生學習興趣低,對大學生的教育不能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陳舊的教育形式成為利用紅色資源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頸。因此,將紅色資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有效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一項重大而急迫的任務。究其原因,一是高校教師沒有很好地將紅色旅游融入到日常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對基礎理論的闡述,忽視了內容的鮮活性,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高校教師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擔者,要主動把準大學生思想脈搏,主動回應大學生思想關切,把紅色旅游資源的教育價值充分發(fā)揮,引領學生成長成才。二是大部分大學生對紅色旅游蘊含的教育價值關注度低。部分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有較強的功利主義思想,高度關注專業(yè)知識學習,高度注重專業(yè)技能的提升,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綜合素質的提升關注度不夠,必然導致紅色旅游的教育價值在大學生群體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現效果不夠明顯。
(一)積極利用地域優(yōu)勢組織紅色旅游活動
高校應高度重視紅色旅游的思想政教育價值,鼓勵大學生利用高校所在地的紅色旅游資源,策劃主題鮮明、參與面廣泛的主題教育活動。例如,一些建在紅色旅游地的高校要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緣優(yōu)勢與當地的紅色旅游相關單位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建立本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定期組織本校學生去參觀游覽,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以信陽市為例,信陽市有鄂豫皖革命紀念館、商城縣有金剛臺紅軍洞群、光山縣有王大灣會議會址紀念館、新縣有許世友將軍故里、鄂豫皖蘇區(qū)紅色首府等,這些紅色故里都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學習。
(二)搭建紅色旅游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的平臺
校園文化是一所大學的標志,是大學軟實力的體現,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激勵大學生勇往直前,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搭建紅色旅游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的平臺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將紅色旅游文化融入到大學校園中,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首先,有條件的高??梢猿浞滞诰蛐J分械募t色旅游資源,將校園紅色遺跡與校園文化相結合,提煉獨特的校園紅色文化,使大學生于有形中感受無形的紅色革命精神。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主頁、校報等主流宣傳渠道,開辟紅色旅游專欄刊發(fā)有關紅色旅游的內容,加大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大學生耳濡目染的感知紅色精神。最后,校園的課余文化活動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校可以舉行如紅色知識有獎競賽、紅色主題演講比賽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形成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
(三)構建紅色旅游網絡教學平臺
網絡時代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也在不斷變化,高校校園基本上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多媒體手機成為大學生學習的標配,大學生成為了網民的主體,這也使得要充分重視和利用網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保證紅色旅游學習資源充足的前提下,高校可以針對網絡教學平臺資源開放和共享的特點,創(chuàng)建紅色旅游網絡學習平臺,使大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中自主觀看相關視頻、圖片等,不僅能充分體現大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與教師交流互動的平臺。
(作者單位:信陽師范學院物理電子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