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潤霖
(貴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從苗族音樂的形式分類,主要分為歌曲和樂曲;從音樂的社會功能分類,苗族民歌可以大致分為祝酒歌、山歌、敘事歌、婚戀歌幾大類。
(1)苗族山歌:山歌是苗族民歌的一大類型,它多是由苗族人民在生活、勞作和閑暇時歌手就地取材的即興之作,所以帶有十分淳樸真實的情感。山歌經常用于民間的娛樂休閑和思想情感的抒發(fā),能反應出苗族人民的真實生活寫照。
(2)苗族酒歌:苗族的酒文化是苗族人民的一大特點,人們往往在節(jié)日、收獲、迎賓等候都要拿出來自家釀制的米酒交杯對飲,在酒席上苗族人民通常會吟唱苗族酒歌加以助興,內容大致是歡迎賓客、歌頌民族英雄或祖宗的業(yè)績等。
(3)苗族婚戀歌:苗族婚戀歌又稱游方歌,由于苗族同姓同宗不能結婚,所以男子求偶經常需要去到別的寨子通婚,故稱游方。游方歌中又分初會、贊美、求愛、盟誓、送別等類別,歌曲通常由男女對唱,使用假聲,歌曲婉轉動人,傳情達意。
(4)苗族敘事歌:此類歌曲常在戶內演唱,其特點為曲調平緩,歌詞中配有長詩體,通常多次重復一段固定旋律,搭配以不同歌詞,形成一段完整的故事,通俗易懂,曲律優(yōu)美。
此外,苗族音樂還常常細分有飛歌、白天歌、喪葬歌、兒歌、古歌、酒歌、勞動歌、牯臟歌、夜歌、開禁歌、盤歌(拉歌)、喪歌、鬼歌、龍船歌等。
除開音樂題材之外,音樂中最重要的便是音樂本身的各項音樂要素,苗族音樂之所以成為苗族人民特有的音樂,就是因為它音樂血液里有區(qū)別于其他音樂的“基因”。
(1)音與音程:苗族音樂基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五聲調式上,但又有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個性表達。從聲腔來說,以四聲腔(5613)民歌居多,也有三聲腔(135),調式以徵調式居多。調式調性相對簡樸,變化不算繁雜。苗族飛歌中最能代表苗族個性的音級為降mi(?3)音,其既能單獨出現(xiàn)在樂曲中,也可在一首樂曲與mi音交替使用,進一步給音樂帶來更多的色彩變化。降mi(?3)音在調式中極不穩(wěn)定,并傾向于解決到主音sol(5),該音與傳統(tǒng)音樂中偏音的處理手法相反,降mi(?3)通常使用在強拍上且用長音強調,將調式音程中的大三度弱化成了小三度從而帶來極具苗族民族特色的調式色彩和音樂特征。
(2)旋律:在旋律上苗歌可分為抒情調與敘事調,暢通敘事調旋律較為平緩,更接近于日常說話,自由度高;而抒情調旋律前后起伏較大,音域常在八至十三度之間,旋律高亢激昂,音樂極具感染力。苗族民歌常用三音列旋律手法,通常將調式主和弦進行分解;大跳旋律手法,樂曲中經常出現(xiàn)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的較寬的音程跳進連接,使音樂極富動力;旋律走向多為下行,樂句在結尾時通常向下到低音,這也是苗歌具有民族特色的一個特點。苗族民歌的旋律整體線條一般呈顯出大起大落,十分奔放灑脫,反應出了苗族人民遒勁不馴的性格特點。
(3)節(jié)奏:苗族民歌的節(jié)奏非常自由,通常沒有出現(xiàn)西方音樂以小節(jié)周期的強弱規(guī)律特征,只有歌唱者用呼吸來調節(jié)樂句與樂句之間的關系,歌者可根據(jù)當時的情景環(huán)境等需要自由變速或延長等。節(jié)奏型以前短后長為特點,通常樂句前面音較密集,樂句后以長音結尾。
(4)結構:苗歌音樂的結構有一句式、兩句式、三句式等,由于歌詞通常會采用對仗句,所以苗歌多為兩句式的段落結構,由兩句組成一個段落,填上不同的歌詞并反復使用。兩句式的段落又分為對應、重復、改變重復三種類型。對應型是由兩個不同的樂句組成一個段落;重復型是又兩個重復的句子組成的一個段落;改變重復通常是第二句重復第一句并改變最后的落音,從而構成一個段落。此外,襯腔是歌曲重要的組成部分,根據(jù)襯腔位置的不同有引出(在樂句之前)、連接(在樂句之間)、擴充(在樂句之后)等重要作用。
(5)演唱特點:苗歌的演唱一般用苗語演唱,有時也可用漢語,穿著苗族民族服飾并配上一定的舞蹈動作。發(fā)聲多以腹式呼吸為主,真假聲結合,中低音域多以胸腔發(fā)音,高音也經常用到頭腔共鳴,歌聲熱情奔放,嗓音高亢撩人。
例1:
從該例來看,歌曲是三聲腔為主,同時兼具四聲腔的特點;第八小節(jié)與第九小節(jié)mi(3)與降mi(?3)交替使用,帶來了苗族音樂特色的調式音階色彩;第二小節(jié)是典型的三音列和弦分解手法;歌曲中多次出現(xiàn)四度、五度乃至八度的大跳旋律手法;歌曲的前半部分樂句都以長音結尾等等。這些特征都是苗族民歌典型的音樂構成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