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軍 劉恒武[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浙江 寧波 315211]
作為貿易品的繪畫在南宋已然是被民間廣泛接受的,“界身巷則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潘樓酒店下買賣衣物,珍玩書畫買賣和畫像生意即在資圣門前進行,繪畫也進入了手工業(yè)商業(yè)的行列”。這雖然描繪的是宋代汴梁城作為貿易品的繪畫的交易場景,但足以讓我們管窺南宋書畫交易的繁榮昌盛,宋代繁榮昌盛的文化氛圍也深深影響了周邊的國家。南宋時期,中日兩國間的往來,主要是靠商人和僧侶實現(xiàn)的,特別是兩國僧侶之間的往來在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尤為重大。為傳佛法往來于兩國間的僧人不僅佛學造詣出類拔萃,而且文學修養(yǎng)和各種技術工藝知識也比較深厚。佛教關于祈禱、節(jié)慶如佛誕節(jié)、涅節(jié)等儀式的儀軌細節(jié)是古代清規(guī)所沒有的,在中國南宋集結的禪門《禪苑清規(guī)》中開始有所記載,其中包含了許多有關張掛書畫、佛像的細節(jié)。根據(jù)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對臨安城節(jié)氣風俗部分的記錄可見一斑:“仲春十五日……崇新門外長明寺及諸教院僧尼,建佛涅勝會。羅列幡幢,種種香花異果供養(yǎng),掛名賢書畫,設珍異玩具,莊嚴道場。觀者紛集,竟日不絕?!边@些文化元素交流到日本之后,日本也產生了相應的習俗,并且不惜人力財力從中國求得相應內容的畫作來滿足日本國內的需求。作為南宋一朝海外貿易的重要節(jié)點,當時被稱作慶元府的寧波也相應地成為對日書畫貿易的前哨。《佛涅圖》中落款所述“慶元府車轎石板巷”即今日寧波海曙區(qū)的車轎街石板巷,在南宋一朝已經成為對日書畫貿易的創(chuàng)作基地,一大批民間畫匠創(chuàng)作的佛教題材的畫作被作為貿易品出口至日本,為日本所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