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穎 廣東省中醫(yī)院 副主任醫(yī)師
編者按:夏季陽光熾熱,對于皮膚的傷害可不僅僅是“曬黑了”這么簡單。小到皺紋、光老化,大到日光疹、光化性皮炎,全身防曬刻不容緩!
每到春末夏初時,陽光都會變得十分“囂張”。陽光雖然與地球生物的繁衍生息關系密切,但并不是所有陽光都是有益的。陽光中有能殺菌的紫外線、可見光,還有可輻射熱量、對人體有健康保健作用的紅外線。
雖然紫外線只占陽光中的6%,卻是目前最受關注的。過度曝露在日光下,容易導致皮膚的光老化,甚至誘發(fā)或是加重各種與光照有關的皮膚病。
光老化:長期光照會導致皮膚干燥、粗糙,有明顯皺紋、皮紋加深,皮膚色素較重呈黑色,或見色素痣、皮膚角化等。
紫外線根據(jù)波長,又可以分為長波UVA(波長315~400納米)、中波UVB(波長280~315 納米)和短波UVC(波長100~280納米)。UVB可穿透大氣層,若直接照射可達到皮膚基底層,灼傷皮膚,出現(xiàn)早期的紅斑、水皰和后期的膚色加深,但容易被玻璃阻隔。UVA的穿透力更強,可透過薄衣服,到達皮膚真皮層,導致血管擴張、皮膚產(chǎn)生皺紋和色素沉著。
紫外線除了引起皮膚老化、干燥、血管擴張,還可以加重雀斑、黃褐斑等色素皮膚病,也是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多形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等光接觸性皮膚病的誘發(fā)因素,更是產(chǎn)生皮膚癌(如基底細胞癌、光線性型角化病、惡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原因。所以,防曬其實是為了預防日曬導致的各種皮膚病。
紫外線雖夏季最強烈,但日光不強的秋冬季也是需要防曬的。防曬方法有很多,如避免陽光直曬、少吃光敏性食/藥物、合理使用防曬劑等,光線性皮膚病患者更應該注意減少日光暴露,增強防曬。
遮擋性防曬
防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減少日曬的肌膚面積、時長,多使用遮擋性的防曬用品(傘、防曬衣等)。
一般室外活動,要避開高強度紫外線的時間段(一年中4~9月,一天中10~14點)外出。盡量避免體表直接暴露于陽光下,并可以適當選擇直接遮擋陽光的用品,如遮陽傘、遮陽鏡、太陽帽、遮陽面罩、防曬服等,以上用品安全有效、方便、對皮膚無刺激。密度越高、顏色越深對紫外線的吸收能力越強,阻隔紫外線的效果越好;如果同時有防曬涂層,可大大減少紫外線穿透性。
衡量衣物對紫外線的防護能力可參考紫外線防護系數(shù)UPF(Ultraviolet Protective Factor),如果UPF值為50,說明衣物可以阻擋49/50的紫外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規(guī)定,只有當UPF大于40,而且UVA的透過率小于5%,才能成為防紫外線產(chǎn)品,因此,在選擇防曬衣物時,要留意UPF值。
少吃光敏性食/藥物
光敏性食物或藥物含有光敏性物質(zhì),被人體消化吸收、經(jīng)強光照射后,容易與日光反應,在皮膚裸露部位易出現(xiàn)紅腫、瘙癢或灼燒刺痛感等日光性皮炎的癥狀。常吃的光敏性食物多為含葉綠素高的蔬菜,如芹菜、油菜、萵苣、菠菜等,但這些食物并不是每個人吃了都會導致日光性皮炎,具體取決于個人體質(zhì),過敏體質(zhì)的人應小心食用。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能夠增強對紫外線的防御力,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也可以有效抗老化。
防曬類化妝品也是防曬最常用的方法,應合理地選擇和使用。
小貼士
維生素D的產(chǎn)生與日光中紫外線照射密切相關,人體內(nèi)所需的90%的維生素D 均由經(jīng)日光照射后的皮膚生成,對于強壯骨質(zhì),預防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骨質(zhì)疏松癥十分有益。
紫外線對皮膚的影響顯而易見,但不是人人都需要嚴格的防曬。嬰幼兒和老年人建議每天至少接受1~3次日光浴,每次10分鐘,以滿足嬰幼兒對維生素D的需求、預防老年人骨質(zhì)疏松,但注意避免高強度的日曬(10~14點),防止皮膚曬傷。6歲以下的兒童不建議使用防曬化妝品,孕婦則盡量選用配方簡單安全的防曬劑或使用遮擋性防曬。
抵御紫外線的侵襲,只防太陽光是不夠的。電腦屏幕、手機、ipad等電子產(chǎn)品,甚至白熾燈等室內(nèi)光源,都會產(chǎn)生的紫外線和輻射。所以,防曬不分季節(jié),不分室內(nèi)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