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論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詩歌藝術(shù)特色

2018-07-12 07:57:27河北工程大學(xué)文法學(xué)院056038
大眾文藝 2018年6期
關(guān)鍵詞:元好問律詩仄仄

(河北工程大學(xué) 文法學(xué)院 056038)

金哀宗天興二年(1233年),開封守將崔立向蒙軍納降,國都淪陷。元好問與其他被俘亡金之臣,先是集中押往城南青城看管,旋即于五月初北上聊城聽候發(fā)落。元好問初是被羈管于聊城,后又移居冠氏,直至蒙古太宗十年(1238年)八月上旬歸鄉(xiāng),在魯?shù)毓灿嬑迥炅闳齻€月,詩作中常自稱“六年”。1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創(chuàng)作詩歌九十余題一百三十余首,約占其現(xiàn)存詩歌總量的十分之一。2而這“羈管山東”六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對“遺山體”的最終形成產(chǎn)生了關(guān)鍵的促進作用。

一、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詩歌藝術(shù)特色

(一)體裁以七律為主

七律詩于南北朝時具備雛形,真正定型于初唐之李嶠,最終成熟于中唐之杜甫。3杜甫安史之亂時所作的七律喪亂詩,號為一代“詩史”。宋靖康之難后,陸游再將七律詩的家國情懷抒發(fā)得淋漓盡致,情調(diào)抑揚頓挫,意境波瀾迭起。時至金元易代之際,元好問的七律詩是繼杜、陸二人之后的又一座高峰。清人趙翼《甌北詩話》有言:“七言律則更沉摯悲涼,自成聲調(diào)。唐以來律詩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數(shù)聯(lián)外,絕無嗣響;遺山往往有之?!?/p>

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創(chuàng)作詩歌共九十余題一百三十余首,體裁占比如下(計量單位為題):

從上表可見,七律在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占較大優(yōu)勢。結(jié)合動亂的時代背景與作者的切身遭遇,律詩較強的表現(xiàn)力正適合元好問紀事言情的需要。當然,這也與元好問對七律的情有獨鐘有較大的關(guān)系。元好問深入研究過唐代七律,元人姚燧《唐詩鼓吹注序》說遺山:“自太白、子美外、柳子厚而下,凡九十六家,取其七言律之依于理而有益于性情者五百八十余首,名曰《唐詩鼓吹》?!?/p>

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創(chuàng)作的七律詩,大多數(shù)遵循律詩的平仄法度,少量有出現(xiàn)在頷聯(lián)的拗句,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聲律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變成“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如“殘陽澹澹不肯下,流水溶溶何處歸”(《杏花落后分韻得歸字》),出句“不”、“肯”兩字變拗,對句“何”字救之。有時對句第三字也變拗,如“虞卿仲子死不朽,石父晏嬰今豈無”(《望王李歸程》),出句第四五字“死”、“不”與對句第三字“晏”皆變拗,對句第五字“今”救之。二是聲律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變成“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如“市聲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出東平》),上句“欲”字當平而仄,下句“殊”字當仄而平;“元龜華發(fā)渠有幾,清廟朱弦誰與期。見說常山好歸隱,從公未覺十年遲”(《贈馮內(nèi)翰二首》其二),兩聯(lián)上句“有”、“歸”二字當平用仄,下句“誰”、“十”二字當仄用平。趙翼《甌北詩話》說:“拗體七律……至元遺山,又創(chuàng)一種拗在五六字”,即指此種變拗方式。

元好問將詩歌要表達的思想情緒放在首要位置,所以創(chuàng)作時選取表意貼切的字詞??v有不合平仄規(guī)則之處,也可通過拗救的方法彌補不足。這樣或增強詩歌的言語氣勢與情感張力,或讀起來深切真摯,順暢自如,少有矯揉雕琢之感。從這一點上講,元好問七律詩作靈活運用拗救,避免了因過于強調(diào)音律而造作詞語所導(dǎo)致聲辭的晦澀生硬。

清人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指出:“遺山七律亦有自成一體,而用之太多,則成褒衣大祒,廓落無當之調(diào)者,好用平對四實字裝之句首也。”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創(chuàng)作的不少七律詩就采用句首四實字平對的句法,有兩個特點:“一是在音節(jié)上形成上四下三的節(jié)奏,二是作為名詞性詞組,不僅出句與對句詞組結(jié)構(gòu)相對,而且本句之中也兩兩相對,自稱對偶”。如“神功圣德三千牘,大定明昌五十年”(《甲午除夜》);“來鴻去燕三年別,深谷高陵萬事非”(《送杜子》);“父老樵漁知有社,將軍桃李自成蹊”(《送杜招撫歸西山》);“銅駝荊棘千年后,金馬衣冠一夢中”(《寄欽止李兄》)等。值得注意,元好問在詩歌句首也使用AABC式或ABCC式的疊詞,這與四實字平對的安排有異曲同工之妙。如“蕩蕩青天非向日,蕭蕭春色是他鄉(xiāng)”(《同李輔之贈別二首》其一);“青山歷歷鄉(xiāng)國夢,黃葉蕭蕭風雨秋”(《夢歸》);“客夢悠悠信轉(zhuǎn)蓬,藜床殷殷動晨鐘”(《寄楊飛卿》)等。

據(jù)統(tǒng)計,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創(chuàng)作的七律詩中僅“悠悠”一詞出就現(xiàn)四次,還有象征性意象如“秋水”、“白發(fā)”、“青山”各出現(xiàn)三次。頻繁地使用同一組詞,極易造成陳詞濫調(diào)、形式固化、表意單一的弊病。元好問雖善用四實字平對與疊詞,煉飾老道,然而也存在著平穩(wěn)有余而新意不足的缺憾。這種做法或許有益于詩歌句式對仗的工整規(guī)范與音韻的和諧流暢,但是刻意追求也不免會留下拼湊之痕,產(chǎn)生“尤支空架,以為高腔”的作勢嫌疑,以致后人對此有“十八扯”的批評。

(二)內(nèi)容體現(xiàn)“真我”回歸

歷經(jīng)“羈管山東”六年歲月的磨礪,不惑之年的元好問已然沒有“少年漫思為世用”(《出山》)的壯志豪情。縱觀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創(chuàng)作的詩歌,題材內(nèi)容從初期的單純紀亂,逐漸擴展到了山水、別贈等領(lǐng)域。這不僅是元好問詩歌創(chuàng)作多樣化的回歸,更是一種“真性情”的再塑,主要是元好問去禁后能游覽齊魯大地的山光水色所致。

元好問遷居冠氏稍獲自由后便多次出游,即景作詩。此類山水詩沒有明顯的寄托,很大程度上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刻畫山川出神,意境清新高遠,語言質(zhì)樸遒勁。正如山東的壯偉河川,元好問精神高昂,其詩歌也一改前期悲憤傷懷的調(diào)味。如“元氣遺形老更頑,孤峰直上玉孱顏。龍頭突出海波沸,鱉足斷水天宇閑”(《華不注山》),元好問筆下靜態(tài)的華不注山也具有了勃發(fā)的意志與昂揚的氣概,隱含著詩人主體力量的介入。再如“泰山天壤間,屹如郁蕭臺?!埑龇錾?, 翻動青霞堆。……”(《游泰山》)構(gòu)思高奇,氣勢磅礴,慷慨剛健,可謂“歌謠跌宕,挾幽、并之氣,高世一視”[7]卷一三四(《遺山先生墓銘》),可比李、杜二人詠泰山詩作。詩尾“祖徠山頭喚李白,吾欲從此觀蓬萊”與“詩狂他日笑遺山,飯顆不妨嘲杜甫”(《天涯山》),可見元好問的自負心態(tài)。元人徐世隆《元遺山集序》說元好問:“大較遺山師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邁往之氣。”

(三)風格趨向平和淡然

明人瞿佑《歸田詩話》說:“元遺山在金末,親見國家殘破,詩多感愴?!壁w翼《甌北詩話》也說:“又值金源亡國,以宗社邱墟之感,發(fā)為慷慨悲歌?!痹脝柋涣b管聊城初始時創(chuàng)作的詩歌多反映家國不幸,郁結(jié)悲昂悵惘之氣。如“憔悴南冠一楚囚,歸心江漢日東流。青山歷歷鄉(xiāng)國夢,黃葉瀟瀟風雨秋。貧里有詩工作祟,亂來無淚可供愁。殘年兄弟相逢在,隨分齏鹽萬事休?!保ā秹魵w》)元好問因戰(zhàn)亂與家人離散,又作為囚徒,心灰意冷,只希望今生能與親友相聚,便可無憾。

排除混亂時局的詩作,就元好問詩歌創(chuàng)作整體風格而言,其特征是“上薄風、雅,中規(guī)李、杜,粹然一出于正”(《遺山先生墓銘》),氣韻中和,平淡與豪邁相融。這可溯源到元好問崇尚漢魏風骨,追求自然的詩學(xué)觀念?!耙徽Z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論詩三十首》其四),對陶潛超然淡泊情致的欽慕,在元好問移居冠氏后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更能體現(xiàn)這一傾向。如“解道田家酒應(yīng)熟,詩中只合愛淵明”(《和仁卿演太白二首》其一),就直露元好問對陶詩的推崇。元好問游歷濟南、泰安,浪跡于山水間,詩作中較多流露出平和淡然的心境,不再是以感傷為主調(diào)了。如“皋壤與山林,使我欣然歟”“天隨隱笠澤,杞菊供盤盂”(《看山》),“日日扁舟藕花里,有心長作濟南人”(《濟南雜詩十首》其十),元好問愜意于山林澤湖,沉悶憂郁的精神狀態(tài)不復(fù)存在,縱情山水的遺民形象躍然紙上。

二、“遺山體”與羈管山東六年詩歌

“羈管山東”六年期間,元好問開始編撰《中州集》、《南冠錄》就有或隱或顯的“存史”目的。于詩歌創(chuàng)作而言,特別是初到山東時,元好問詩歌創(chuàng)作“存史”的意識更為明確。以紀亂詩最為典型,感時觸事,手法凝練,呈現(xiàn)出融情化史、蒼涼深厚的風格,堪稱金元易代之季的“詩史”。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的紀亂詩,在情景結(jié)構(gòu)上,通常是“以歷史慘劇所激起的強烈主體感受來融攝客觀情景”,突破了以往喪亂詩的時空界限;其內(nèi)涵意蘊也著重揭示歷史與現(xiàn)實往復(fù)的規(guī)律,于悲愴中見反思,超越了傳統(tǒng)喪亂詩側(cè)重記述史事的表象,史學(xué)見地深刻。

如“淮右城池幾處存,宋州新事不堪論。輔車謾欲通吳會,突騎誰當搗薊門”(《淮右》),概述了金哀宗在歸德府受制并誅殺權(quán)臣,以及與南宋議和失敗的境況,并點出金與南宋“唇亡齒寒”的道理,認識獨到。再如“暗中人事忽推遷,坐守寒灰望復(fù)然。已恨太官余曲餅,爭教漢水入膠船。神功圣德三千牘,大定明昌五十年。甲子兩周今日盡,空將衰淚灑吳天”(《甲午除夜》),詩中頷聯(lián)用西晉愍帝時京城饑荒與周昭王溺死漢水之舊例,代指從汴京被圍糧盡到金哀宗出逃蔡州終城破自殺之近事,回顧了金王朝滅亡的全歷程;頸聯(lián)跨越時空聯(lián)想到金國建立初始的文治武功和金朝中葉國泰民安的繁榮景象。從起點到終點,昔日的豐功偉績對比今日的廟毀國破,又適值金國祚正好兩甲子,歷史輪回的宿律加重了元好問亡國孤臣的傷感。

三、結(jié)語

“避難南渡”與“晚年奔波”階段是元好問詩歌創(chuàng)作的兩個高峰期,而“羈管山東”的短暫六年就處于這前后兩個時期之間。相比“避難南渡”與“晚年奔波”階段的詩歌創(chuàng)作,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的作品也不乏鮮明的思想藝術(shù)特色?!耙栽姶媸贰币庾R的強化,“真我”本色的回歸,就一直延續(xù)到元好問此后十余年的文學(xué)活動中??傊?,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在“遺山體”的形成過程中發(fā)揮了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注釋:

1.狄寶心(著)《元好問年譜新編譜》(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0年版)將元好問一生行實分為“四方游學(xué)”、“避難南渡”、“羈管山東”、“晚年奔波”四個階段。本文的研究階段、對象就是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間的詩歌創(chuàng)作,其詩有云:“六年河朔州,動輒得謗訕”(《別李周卿三首》其一);“分手共傷千里別,低眉常愧六年貧”(《別冠氏諸人》);“潦倒本無明日計,往來空置六年家”(《出東平》);“千里謾思黃鵠舉,六年真作賈胡留”(《雨夜》)。

2.狄寶心(著)《元好問詩編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共收錄元好問詩一千三百七十首,本文統(tǒng)計的元好問“羈管山東”六年詩歌及所引均按此。

3.韓成武的《試論七律的成熟與定型》(《河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7年第1期41-48頁)以格律審核初盛唐詩人作品,認為:“七律定型于李嶠,而非沈宋;李頎、王維時七律尚未成熟,僅是七律的發(fā)展時期;七律成熟于杜甫”,本文以此為準。

參考文獻:

[1]趙翼.甌北詩話[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3.

[2]元好問.唐詩鼓吹[M].明經(jīng)廠刻元刊本.

[3]郭紹虞.清詩話續(xù)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詹杭倫.論元好問七言律詩的審美結(jié)構(gòu)[J].民族文學(xué)研究,2011(3):5-17.

[5]錢鐘書.談藝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4.

[6]王闿運.湘綺樓日記[M].長沙:岳麓出版社,1997.

[7]李修生.全元文[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8]丁福保.歷代詩話續(xù)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9]辛昕.元好問在金元易代時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影響[D].沈陽: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2.

猜你喜歡
元好問律詩仄仄
如果覺得人生太難,就去讀讀元好問
黨員文摘(2022年7期)2022-04-06 10:09:07
元好問“誠”與“雅”的論詩主張
河北畫報(2020年8期)2020-10-27 02:54:48
律詩的開合結(jié)構(gòu)
中華詩詞(2020年8期)2020-02-06 09:27:18
工而能變方有味——淺談律詩的對仗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56
平仄譜:閱讀格律詩的一把金鑰匙
新閱讀(2018年6期)2018-09-10 14:25:55
偶感
學(xué)詩
論元好問碑銘文的創(chuàng)作特色
深研句式 探尋詩律
文史雜志(2014年6期)2014-11-06 21:08:08
點絳唇
锦屏县| 通化市| 蒲江县| 龙口市| 方山县| 中超| 平塘县| 嘉善县| 庆城县| 江津市| 敖汉旗| 嫩江县| 汤阴县| 正安县| 灵台县| 秦皇岛市| 古田县| 德清县| 西丰县| 门头沟区| 铁力市| 漠河县| 长春市| 和平区| 土默特右旗| 梁山县| 屯门区| 美姑县| 高阳县| 新邵县| 本溪市| 武冈市| 务川| 榆社县| 衡阳县| 会宁县| 阳春市| 凤山县| 西华县| 吴江市|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