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君
前些日子,爬二郎山時看到一棵榆樹剛剛開花,這種花叫“榆錢”。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伸手采摘了榆錢,吃在嘴里感覺香甜可口。
記得小時候,陜北的農村春天沒有新鮮蔬菜,更沒有大棚種菜的事情。每到春天,頭一年冬天淹制的酸白菜也吃完了,即使沒有吃完也因天氣暖和,氣溫升高而腐爛變質,不能食用。在這個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里,山上能夠食用的唯一綠色食品就是“榆錢”了。
每到四月底五月初的日子,山上榆樹花開了,榆錢掛滿樹梢,一串串榆錢是最好吃的東西了。這時,家里大人小孩一齊出動,拿著鐮刀籮筐,采摘榆錢,一邊采摘,一邊大口大口地吃著。采摘下來的榆錢除了鮮吃外,還可晾干食用。
榆樹的皮也可食用,春夏之交,榆樹剛發(fā)芽之時,榆樹皮最好剝落。樹皮剝下后,把緊靠樹干里層的那層嫩皮剝下來曬干,用碾子或者石臼壓碎,再用籮子籮成面。榆皮面可以少量摻雜到用高粱面和玉米面拌野菜的窩頭料里,加了榆皮面以后,蒸熟的窩頭就會有粘性,口感好,也好吞咽,但榆皮面幾乎全是粗纖維,不易消化吸收,只宜充饑。
陜北的榆樹一般生長在黃土崖壁上,大部分獨棵存活,也有幾棵一叢生長,很少成片生長,且最耐干旱。榆樹的枝條細長且韌性特好,夏秋交替之季,把細長的枝條割下用來編制籮筐、草帽等生產生活用具。榆樹的木質非常堅硬,是一種珍貴的木材,一般用來打制箱子等家居用品。
榆樹陪伴我度過了童年,也幫我度過了饑荒年代。
榆樹是我最深的記憶,也是最值得的記憶。
——選自《西部散文選刊》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