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紀小龍是我國病理界的“大咖”,是國內第一個解剖艾滋病遺體的醫(yī)生,同時也是一位常在電視節(jié)目里為大眾講健康、講癌癥的科普大醫(yī)生。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樣講癌癥、講健康的。
人體由細胞構成,疾病也即是從細胞開始的。病理就是通過觀察細胞的變化來診斷疾病,所以是最及時最準確的。但是這一點,非但普通人不理解,我們的醫(yī)生也不是全理解。
有個高級干部例行查體做胃鏡檢查,醫(yī)生一邊做一邊說:“首長,你的胃看起來很正常,黏膜的顏色跟年輕人一樣。”首長說:“既然沒事,就不要取肉做檢查了吧。”于是沒取,胃鏡檢查的報告上寫著:“食管、胃大致正常,未見腫瘤和潰瘍。”第二年又例行高干查體,胃鏡剛進到胃內,立刻就看見胃竇部有一個2厘米的潰瘍,取了3塊病變組織送病理,病理結果是“胃腺癌”,而且癌組織已經穿透胃壁全層,淋巴結廣泛轉移了。
按照胃癌發(fā)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年的時間里,是不可能從無到有并且已經到中晚期的,也就是說,第一次做胃鏡時候的“正常”,只是醫(yī)生的肉眼所見,癌癥那時候已經潛伏在“正?!敝?。所以一次有效的胃鏡,是必須同時做病理活檢的。
所以說,癥狀、體征、查體、病史等第一層次的檢查手段的準確率在50%左右;CT、X線等影像學及實驗學檢查的準確率在75%左右;而病理診斷的準確率要求在99%以上。
早期的癌要治好很簡單,演員傅彪最后也到我那里去看病,他是肝癌。但是他找到我的時候,已經沒辦法控制了。他的癌細胞像散芝麻一樣,在肝臟里鋪天蓋地到處都是,怎么能活得長?有人說換肝就可以了。可是癌細胞很聰明,肝癌細胞最適合生長的環(huán)境是肝臟,肝臟里面長滿了,它就跑別的地方去了。等你換了一個好肝,四面八方的肝癌細胞都回來了,沒有用的!
肝癌多數都經歷了乙肝、丙肝,然后是肝硬化,第三步到肝癌。細胞變成癌需要5到10年,如果你每過半年查一次的話,它決不會長成兩三公分的癌。只要提前治,在兩三公分以前,肝癌都可以手到病除。
我們有責任早期發(fā)現腫瘤、早期治療。如果是晚期,我建議針對生存質量去努力,減輕痛苦,延長生命。針對晚期癌癥的治療不需要做,因為沒有用。
作為醫(yī)生,我給自己只能打20分
為什么?有三分之一的病醫(yī)生無能為力,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醫(yī)學只解決三分之一的病。
而這三分之一的病,我也不可能解決那么多,我能打20分就很不錯了。做醫(yī)生這么多年,我有一種感慨:醫(yī)生永遠是無奈的,因為他每天都面臨著失敗。
健康是1,其他的一切都是0,擁有健康,才會擁有未來。
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四大作風,八項注意,就會把健康把握在自己手中。
一個中心是健康;
兩個基本點是糊涂與瀟灑;
四大作風: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天倫之樂;
八項注意:健康的四大基石——均衡的營養(yǎng),適量的運動,充足的休息,積極的心態(tài);保健的四個“最好”——最好的醫(y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時間,最好的心態(tài)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