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蓮
摘 要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地一環(huán)是改進課堂教學。但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與能否吃透教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只有教師對教材的系統(tǒng)性掌握得好,又善于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提高;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F124.6,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4-0149-01
數(shù)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在小學教學中,提高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效果對小學數(shù)學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充分了解小學生的特點,了解數(shù)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適當?shù)氖侄危岣咝W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果。
那么,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其次,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qū)分。
二、改進教法、注重生成,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教學方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也有幾條大家可以共同遵循的規(guī)律,以下幾條僅供借鑒: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入新知識
數(shù)學是一門嚴謹而系統(tǒng)性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聯(lián)系密切,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深化和發(fā)展;數(shù)學又來源于生活,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交接點,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落腳點,通過課前的搜集、整理,課上提問、發(fā)現(xiàn),把難點化成幾個小問題,順利過度到新知。
2.運用直觀操作,分散教學難點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在教學中,注意從實際出發(fā),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和學具,使學生認識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獲得較牢固的理解了的知識,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
教學實踐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們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需要教,學生今天的學習是為了將來離開學校在實踐中能夠自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傳授知識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動手實踐
數(shù)學教學要取得好的課堂效率,必須要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活動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在此,我們特別強調會做,因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將所學知識消化、貫通;通過實踐,學生在“觸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
三、超越教材、培養(yǎng)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必要措施
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師生共同努力解決了學生學懂的問題,剛剛完成教學任務的三分之一。因為“懂”,只是學生把教材的新知識弄明白了,這并不等于學生真正掌握了新知識,他們往往離運用新知識去解決問題還有一段距離,還沒有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當堂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訓練的效果,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明確訓練的目的性
訓練時要防止盲目地多練,否則多而雜,抓不往關鍵,結果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效果并不好,訓練的內容防止脫離實際,追求偏、難、怪的現(xiàn)象,從每節(jié)課來看,應該緊緊圍繞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進行訓練,反對那種脫離教學內容,急于追求拔高的訓練,教師只有對學生掌握知識的現(xiàn)狀和教材的重點、難點有機地整合,做到心中有數(shù),適當?shù)卣{整教學預案,訓練的針對性才強。
2.訓練要注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一般來說,一節(jié)新課,課堂最好有十至十五分鐘的訓練,特別要注意訓練題的數(shù)目不要過大,應用題的語言敘述和題目結構要清楚簡單,不要在數(shù)字語言上干擾學生對本節(jié)課主要知識的理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口述或口算一些問題,以檢查學生理解的情況,但要注意訓練題的形式,避免學生死套書上的語言來回答問題,教師要結合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自編一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閱歷的習題,以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是否理解了,真正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從而也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不同水平的學生訓練時應有不同的要求
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自覺性和學習的效率是不相同的??紤]到這個實際,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在訓練中也應經(jīng)常安排兩套作業(yè),這樣做,教師花費的時間和氣力都比較大,但是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效果上來看,還是比較好的。
復習課不是簡單的知識重復,更不是讓學生單純地做題就能奏效,在復習課中,除了要有針對性地做一些彌補知識缺陷的工作以外,師生應當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對所學知識做一番總結歸納整理的工作上,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
總之,在教學和研訓的實踐中,我深深地感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加重學生的負擔,最重要地一環(huán)是改進課堂教學。但改進課堂教學的關鍵又與能否吃透教材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只有教師對教材的系統(tǒng)性掌握得好,又善于體會理解編者的意圖,再有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認識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那課堂教學一定會生動活潑。我相信,只有我們教師肯于動腦,能花力氣,不斷學習,勇于實踐,一定會掌握課堂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