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乙
在中國繪畫中,能將建筑與船舶巧妙結合起來的,莫過于龍舟競渡的題材。龍舟競渡是端午節(jié)的習俗之一,具有濃郁的民俗文化色彩。據(jù)南北朝梁宗懔的《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是日競渡,采雜藥?!彪m然龍舟競渡產生的確切時間并無定論,但可知的是,最初的龍舟被作為一種神靈崇拜的表征。作為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保留節(jié)目,賽龍舟曾在宋代最為流行。據(jù)《東京夢華錄》所記,北宋皇帝有到臨水殿看金明池內龍舟競渡的習俗。但到了元代,因朝廷擔心賽龍舟的活動會激發(fā)民眾懷念故國的情緒,對當權者統(tǒng)治不利。元三十年(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借口福州路端午節(jié)賽龍舟發(fā)生了溺水事件而詔令禁賽。至大德五年(1301年),元成宗再度重申競賽令,并在元代政書《元典章》卷五十七設有專條“禁約劃掉龍舟”。因此,龍舟競渡的壯觀場景在元代幾乎是見不到的。然而繪畫史上描繪龍舟題材較多、較為知名的卻要數(shù)元代的王振鵬。
王振鵬(一作朋,約活動于1280-1329年)的生平事略,主要來自于元代虞集《道園學古錄》卷十九的《王知州墓志銘》,其字朋梅。其祖自會稽(今浙江紹興)遷永嘉(今浙江溫州),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其先世以武功得官,為保義郎。王振鵬專擅界畫,亦能作人物佛像。他的界畫之藝與元仁宗的恩寵分不開。當仁宗還在潛?。ɑ实奂次磺暗淖∷r,王振鵬就已作為“賢能才藝之士,固已盡在其左右……蓋上于繪事天縱神識,是以一時名藝,莫不見知,而永嘉王振朋其一人也”。他揣摩到仁宗的喜好,向其呈獻界畫《大明宮圖》《大安閣圖》《東涼亭圖》等,曾獲賜號“孤云處士”,官至漕運千戶(五品),在江陰、常熟一帶負責海運漕船。王振鵬的作品特色為準確與細致,為迎合皇室的需要,直接以宮廷建筑為主題,專用墨線白描法畫建筑,并以墨線深淺、疏密、平行、交叉之不同,來區(qū)分建筑各部的質感、材料和體積感,代替以前的設色或淡墨渲染的畫法。
《龍池競渡圖卷》局部
王振鵬有關龍舟題材的傳世畫卷共有四本:《龍舟圖卷》《龍池競渡圖卷》《寶津競渡圖卷》《金明池龍舟圖》,分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其中,《龍池競渡圖卷》是一件“圖文同步”的作品。依卷尾所題,王振鵬曾于元至大三年(1310年)向一年后成為元仁宗的愛育黎拔力八達進獻《龍池競渡圖卷》,魯國大長公主祥哥剌吉因見后喜愛,王振鵬又創(chuàng)作了同題畫卷呈贈。畫面描繪的是宋徽宗崇寧年間三月三日開放金明池舉行龍舟競渡,皇帝與民同樂操演水軍的情形,畫中樓臺亭宇、長橋龍舟、樹木人物,刻畫入微,纖毫畢現(xiàn),精彩無比。卷首繪御座大龍舟在四艘龍頭、虎頭船的前后搖旗護送下,昂首向前。池中央水殿樓閣、平臺拱橋相連;水秋千、水傀儡等水戲活動在行進間開演;卷尾高大的寶津樓矗立,而1 2艘龍虎船,正敲鼓迅楫,朝標竿急馳。觀覽畫中旗飛槳揚,似聞鑼鼓震天,龍舟競渡的壯景可謂形容得淋漓盡致!
《龍池競渡圖卷》屬于“界畫”,這類圖畫脫胎于建筑設計圖樣,本為指導施工和描摹外形之用,后來逐漸成為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的專有門類,用以較為精細真實地呈現(xiàn)樓臺宮閣,深與王族貴室的品位相契。參與公主雅集的翰林直學士袁桷在《龍池競渡圖卷》后題寫了一段長跋,乃使觀者明悉界畫的價值與元廷皇室鑒藏界畫的意義。此卷描繪大小舟艇先后競渡的場景,圖中建筑群構造華麗,各處斗供組件繁復。在畫家極細膩的用筆中,充分顯示了元代追求眩目界畫的新風尚。作為元代成就最高的界畫大家,王振鵬曾在公主召集的天慶寺藝文雅集上亮相,而且成為公主收藏中少見的當世畫家。王振鵬榮耀的一生引起了當時許多后學者紛紛追慕,其弟子有李容瑾、夏永和朱玉等,故元代出現(xiàn)了許多畫此類題材的仿本。
進入近現(xiàn)代,龍舟競渡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從1976年香港第一次舉辦國際龍舟競賽到1984年龍舟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標志著龍舟競渡開始由傳統(tǒng)民俗活動向現(xiàn)代化體育轉型。2011年5月23日,賽龍舟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池競渡圖卷》元·王振鵬 30.2cm×243.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