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潤 于旭東 蔡澤坪 羅佳佳 陳向陽
摘 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料植物在食品加工、環(huán)境改善等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天然香料的需求量日益增長,促使人們對香料植物更加深入的開發(fā)與利用。海南大學儋州校區(qū)植物種類豐富,其中不乏香料植物,為此本文對校園香料植物進行調(diào)查。全文共收錄了香料植物45科83屬113種,其中蕓香科(Rutaceae)、菊科(Compositae)、桃金娘科(Myrtaceae)、姜科(Compositae)、樟科(Lauraceae)及傘形科(Umbelliferae),分別占香料植物總數(shù)的8.8%、7.1%、7.1%、6.2%、4.4%和4.4%,喬木占比例38.9%。本文為研究海南大學儋州校區(qū)香料植物提供資料,并為其開發(fā)與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關鍵詞 儋州校區(qū) ;香料植物 ;調(diào)查
中圖分類號 S573+.9 文獻標志碼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01.014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e applicaiton of spice plants in food processing,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became more and more extensive.The demand of spice plan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is stimulated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pice plants. The aromatic plants was abundant in Danzhou campus of Hainan University,the aromatic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Danzhou campus. There were 45 families, 83 genera and 113 species spice plants. Rutaceae, Compositae, Myrtaceae, Zingiberaceae, Lauraceae and Umbelliferae species were 8.8%, 7.1%, 7.1%. 6.2%, 4.4% and 4.4%, and spice tree was 38.9% of the total amount of spice plants. This paper provided data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pice plants.
Keywords Danzhou campus ; spice plants ; Investigation
隨著當今社會回歸自然的需求日益強烈,天然香料尤其是無公害植物香料受到青睞[1],例如茉莉[Jasminum sambac (L.) Aiton]、胡椒(Piper nigrum L.)、肉桂[Cinnamomum cassia (L.) J. Presl]等經(jīng)濟作物[2]。目前我國已開發(fā)香料植物60多科400多種,其中投入批量生產(chǎn)的有100余種[3]。熱帶地區(qū)是香料植物分布最廣泛的地區(qū),全世界有87科植物含有芳香油,其中43.65%分布在熱帶地區(qū);海南有香料植物野生種191個, 栽培種138個[4-5]。海南大學儋州校區(qū)地處海南島西部,屬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植物豐富[6]。本文調(diào)查儋州校區(qū)香料植物,為研究海南大學儋州校區(qū)香料植物提供資料,并為其開發(fā)與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調(diào)查地點:海南大學儋州校區(qū)。
1.2 方法
通過查閱《海南植物志》《中國香料植物資源》等資料,重點調(diào)查園區(qū)香料植物科、屬、種,包括校園內(nèi)自然生長的野生種及人工栽培種,歸納總結(jié)產(chǎn)香部位[7-9],科屬排列遵循哈欽松系統(tǒng)。
2 結(jié)果與分析
本文共收錄香料植物45科83屬113種(表1),其中重要經(jīng)濟價值植物有肉桂、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 (Nees et T.Nees) Blume]、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以及玫瑰(Rosa rugosa Thunb.)等。校園香料植物種類分布較集中的6科依次為蕓香科(Rutaceae)、菊科(Compositae)、桃金娘科(Myrtaceae)、姜科(Compositae)、樟科(Lauraceae)及傘形科(Umbelliferae),它們分別占香料植物總數(shù)的8.8%、7.1%、7.1%、6.2%、4.4%和4.4%(表2)。
在海南大學儋州校區(qū)的113種香料植物中,喬木44種,占香料植物的38.9%,數(shù)量最多;灌木22種,占香料植物的19.5%;草本植物43種,占香料植物的38.1%,數(shù)量僅次于喬木;藤本植物4種,占香料植物的3.5%(表3)。
3 結(jié)論與討論
植物香料由于具有品種資源豐富、香氣怡人和使用方便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醫(yī)藥、日化用品、園林建設等領域[14-15]。
天然香料在食品加工領域的應用,隨著人們對食品營養(yǎng)、健康的重視,天然、無污染、無公害、無毒、安全的食品需求量日增。植物香料作為食品加工原料,有天然優(yōu)勢,具有增香、提味、脫臭、矯臭的作用,還有防腐、抑菌、抗氧化等特點,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16]。芳香化合物中均含有一個或數(shù)個發(fā)香原子團(發(fā)香團),如羥基、羧基、醚基、醛基、酯基、苯基、硝基等,這些發(fā)香團以不同方式結(jié)合可使食用香料發(fā)出芳香氣味,如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主香成分薄荷腦,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主香成分芳香醇,檸檬(Citrus limon (L.) Burm. f.)主香成分乙酸芳樟酯等[17]。紫蘇葉[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蔥(Allium fistulosum L.)、肉桂用于抑制魚臭;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芫荽籽用于禽類,陽芋(Solanum tuberosum L.)和豆類增香提味;胡椒、洋蔥(Allium cepa L.)、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姜、姜黃(Curcuma longa L.)、辣椒(Capsicum annuum L.)、蔥、蒜(Allium sativum L.)用于一切肉類、禽類、蔬菜類的加香;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中丁香酚、肉桂中桂醛、芫荽籽精油用于防腐抑菌[18]。因此,對食用香料植物開發(fā)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天然香料在醫(yī)藥領域的應用,艾納香[Blumea balsamifera (L.) DC.]為提取冰片的原料,有冰片艾之稱。又為發(fā)汗祛痰藥,對食傷、霍亂、中暑、胸腹疼痛等有一定療效[10]?,F(xiàn)已被制成藥劑服用,如艾納香咽立爽口含滴丸、滇桂艾納香膠囊等。蒜揮發(fā)油中的辣素有助于消化,姜的飽和水溶液有緩解痙攣的作用,紫蘇油中提取的紫蘇醇用于預防癌癥、調(diào)節(jié)血脂以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辣椒素和姜黃素能抑制人體紅細胞膜的脂質(zhì)過氧化物產(chǎn)生[19-22]。芳香治療是香料植物藥療方面的主要用途,從香料植物枝、葉、果、莖等部位獲取的植物精油即可通過按摩進入皮膚深層及毛細血管,擴散至各個器官以及組織中達到治愈作用,又可用于香熏,通過鼻腔吸入刺激大腦神經(jīng),影響內(nèi)分泌達到類似藥物的療效以治病強身[16,23]。如從茉莉、玫瑰、薄荷、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提取的精油能夠使人心情愉快、減輕疲勞、消除煩悶與憂郁,松科(Pinaceae Lindl.)、柏科(Cupressaceae Bartling)的提取物有利于提神、活血,桉葉油用于殺菌、消炎[24]。因此天然香料在醫(yī)藥領域非常重要
天然香料在日化用品的應用,不僅安全無污染而且有抗衰老、抗氧化、保濕、增加皮膚營養(yǎng)、以及防腐抑菌等許多優(yōu)點。例如蕓香科柑橘屬(Citrus L.)植物精油在化妝品中運用相當廣泛[25]。檸檬油富含維生素C,有助于皮膚美白,油脂收斂平衡;艾納香的提取物黃酮類等可促進細胞再生及膠原蛋白的生長,改善肌膚質(zhì)感;鳶尾根、薄荷、茴香、羅勒(Ocimum basilicum L.)、檀香(Santalum album L.)等許多香料植物也用于日化用品賦香[26]。薄荷油、玫瑰油、茉莉浸膏、桂花浸膏等在香料市場已占據(jù)重要地位,我國在2007年天然香料出口額達4.76億美元,占世界天然香料出口額的1/4[27]。因此天然香料的開發(fā)利用對于日化用品不可或缺。
在園林建設上,香料植物散發(fā)的香味既可使人神清氣爽、減輕壓力,又可驅(qū)趕蚊蟲,殺死有害微生物[28]。如松科、柏科不僅能夠滯塵滅菌,而且散發(fā)的香味還能防止結(jié)核病;檸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 Hook.f.)、樟等散發(fā)出的氣味能夠驅(qū)除蚊蟲、預防疾病、凈化空氣[28-29]。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露兜樹(Pandanus tectorius Sol.)、米仔蘭(Aglaia odorata Lour.)、女貞(Ligustrum lucidum Ait.)、月季花(Rosa chinensis Jacq.)、雞蛋花(Plumeria rubra L.‘Acutifolia)、椰子(Cocos nucifera L.)、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q.)等都是重要的園林綠化樹種。打造專門的芳香植物保健公園,花期四季搭配,可以為人們營造一個放松身心,減緩壓力的美好環(huán)境。因此香料植物在增強園林建設視覺美、嗅覺美、健康美以及自然美等方面有較大應用價值。
此外,樟樹根、莖、葉、果中提取的精油還是光學、國防工業(yè)的重要原料[24,30];大蒜成分中的蒜氨酸、辣椒中辣椒素在飼料中能起到提味,讓動物喜食的作用[31]。陰香樹的葉油也具很高的開發(fā)利用價值[32]。若對這些植物進行綜合應用,則可產(chǎn)生良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首先,繼續(xù)豐富校園香料植物的種類,尤其是藤本植物較少,應對其種類進行擴展,可種植如蒜香藤[Pseudocalymma alliaceum (Lam.) Sandwith]、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首冠藤[Bauhinia corymbosa Roxb. ex DC.]等適合本地生長的藤本香料植物;其次,應根據(jù)香料植物的季節(jié)特性,對其進行合理配置,創(chuàng)造四季芳香怡人的校園環(huán)境,亦可打造芳香植物保健公園,成為校園一大特色;再者,對有潛在利用價值的香料植物進行選育,培育新品種,并對其進行深入的開發(fā)與利用;最后,充分挖掘本地特有的香料植物品種,保護香料植物的多樣性,為其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張喜春,江小明,方俊杰,等. 粵東地區(qū)香料植物資源研究[J]. 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9(3):16-19.
[2] 歐陽歡,邢谷楊. 熱帶香料植物開發(fā)利用研究[J]. 農(nóng)業(yè)系統(tǒng)科學與綜合研究,2001,17(2):142-144.
[3] 唐曉嵐,肖小芳. 我國芳香植物資源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研究[C]. 南京: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1年會,2011.
[4] 王茂媛,王祝年. 我國熱帶香料植物種質(zhì)資源[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37(5):2 277-2 278.
[5] 李曉霞,王茂媛,王建榮,等. 黃牛木莖脂溶性成分的GC-MS分析[J]. 中成藥,2010,32(12):2 179-2 181.
[6] 蘭國玉,王紀坤,吳志祥,等. 海南儋州橡膠林物種組成及群落特征研究[J]. 西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4 (5):8-13.
[7] 王亞榮,劉德兵,徐詩濤,等. 海南大學儋州校區(qū)有毒種子植物調(diào)查[J]. 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16,36(11):99-105.
[8] 陳煥鏞. 海南植物志[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9] 孫漢董. 中國香料植物資源[J]. 香料香精化妝品,1988(3):3-15.
[10] 中國科學院植物志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11] 王祝年,肖邦森,李淵林,等. 海南島香料植物名錄[J]. 熱帶作物學報,2002,23(4):62-72.
[12] 盧圣樓,劉 紅,賈桂云. 神秘果功能成分及開發(fā)利用研究[J]. 食品與機械,2013(5):256-260.
[13] 劉 紅,趙丹微,楊定國,等. 神秘果果皮的抗氧化性[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38(14):7 522-7 524.
[14] 邢谷楊. 我國主要熱帶香料植物科研和生產(chǎn)概述[J]. 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2000,20(3):43-48.
[15] 付 影,張 曄,劉德兵,等. 海南大學儋州校區(qū)蘇木科植物調(diào)查[J].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7,45(16):166-169.
[16] 高海生. 食用香料植物及其開發(fā)利用[J]. 中國食品添加劑,1993(1):31-34.
[17] 殷 寧. 食用香料植物及其產(chǎn)品作食品添加劑的探討(上)[J]. 生物質(zhì)化學工程,1997(4):42-44.
[18] 王愛云,李春華. 食用香料植物的開發(fā)利用研究[J]. 食品科學,2002,23(8):300-302.
[19] 孫南君.第四屆亞洲藥用植物和香料專題討論會概況[J]. 中藥通報,1981,(6):46-48.
[20] 于長青,趙 煜,朱 剛,等. 紫蘇油的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研究[J]. 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7(8):47-49.
[21] 杜 艷,殷麗君,朱巧梅,等. 紫蘇油的藥理活性及其緩釋技術(shù)研究進展[J]. 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7(4):114-117.
[22] 張 堅,孫培龍,楊 開,等. 植物性天然香料的提取與應用[J]. 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6,27(4):181-184.
[23] 馬雪蘭,張敬東. 香料按摩在住院病人中的應用[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02,21(10):481-482.
[24] 貴紅霞,李 繁. 芳香植物的功能及園林應用形式[J]. 綠色科技,2011(11):53-54.
[25] 王文中. 香料植物提取物在日化產(chǎn)品中的應用[J]. 北京日化,2006(1):18-20.
[26] 王 丹,謝小麗,胡 璇,等. 天然香料在化妝品中的應用現(xiàn)狀[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3,13(31):6 189-6 193.
[27] 于天浩,陳 萍,周 敬,等. 天然植物原料在化妝品中的應用與展望[J]. 日用化學品科學,2015,38(6):37-39.
[28] 郝江珊. 海南芳香植物資源及其在??诔鞘泄珗@綠地應用研究[D]. ??冢汉D洗髮W,2015.
[29] 崔桂玲. 觀賞芳香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作用與應用[J]. 農(nóng)村經(jīng)濟與科技,2011,22(2):36-37.
[30] 段博莉. 樟樹葉片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遺傳變異規(guī)律研究[D]. 北京: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06.
[31] 歐陽杰,王曉東. 香料植物應用研究進展[J]. 香料香精化妝品,2002(5):32-34.
[32] 顏振光. 陰香樹葉油的氣相色譜分析與利用[J]. 湛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