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幼奇,張 琛
(1. 儒競艾默生環(huán)境優(yōu)化技術(shù)(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2. 上海齊耀動力技術(shù)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在某一個熱電聯(lián)產(chǎn)工程項目供熱調(diào)試中(見圖1),原設(shè)計通過TT211來控制煙氣三通閥TCV206,來保證TT211達到95℃,以實現(xiàn)能源利用的最大化。但經(jīng)常出現(xiàn)由于負荷不夠,導致回水溫度(TT207)過高,致使供熱溫度(TT208)過高(遠大于60℃)。而此供水用于用戶供暖,水溫過高會嚴重影響用戶的體驗,造成工程實際情況與銷售反饋回來的情形(設(shè)計輸入)不符合(保證回水溫度為45℃)。供熱管路圖見圖2。
圖1 原煙氣三通閥控制方案
圖2 供熱管路圖
針對熱電聯(lián)產(chǎn)存在的問題提出兩種解決方案。
方案1示意圖如圖3所示,在供熱側(cè)(板換C202右側(cè))增加電動三通閥,由供熱溫度TT208控制。方案1的問題是費用較高。
圖3 方案1示意圖
方案2示意圖如圖4所示,用TT208來控制煙氣三通閥TCV206。該方案由于要跨越2個換熱器,施工困難。
圖4 方案2示意圖
經(jīng)過比較,選擇了方案2。
本系統(tǒng)是一個大遲延系統(tǒng)。針對大遲延系統(tǒng),文獻[2]提出了一種基于仿人智能策略的前饋組合控制器,文獻[3]采用了PID預測控制算法,文獻[4]研究了模型算法控制對大遲延系統(tǒng)的控制效果,文獻[5]討論了基于特性預估補償?shù)哪:齈ID汽溫控制系統(tǒng),文獻[6]采取了熱工模型中純遲延時間的遞歸估計算法。
大遲延系統(tǒng)里采用了各種控制算法,均取得了不錯效果。但有些算法比較復雜,對控制器計算能力要求高;有些要求模型比較精確;或者這兩個要求都高,不太適用于本系統(tǒng)。
從圖2來看,如果忽略管道的熱損失(已經(jīng)保溫),則滿足以下的熱平衡方程[7]:
Cm×(TT211-TT210)×FT204×ρ2+
Cm×(TT210-TT209)×FT204×ρ3
(1)
考慮到管道的標稱壓力為100 kPa,而管道的水溫在0~100℃之間,因此可以認為ρ1=ρ2=ρ3,公式可以進一步簡化為
(2)
最后可以算出:
(3)
板換C202的換熱效率η與板換側(cè)的溫度相關(guān),但板式換熱器在工作點附近的換熱效率非常接近100%,再考慮到熱損失情況,取η=95%。
本文目標是保證TT208的溫度在60℃附近,因此可以假設(shè)TT208=60℃,再通過實時測量其他參數(shù),可以得到TT211的實時計算值:
(4)
將此作為設(shè)定值來控制煙氣三通閥TCV206,從而引出方案5,其示意圖見圖5。
圖5 方案3示意圖
本方案采用了簡化的換熱模型,降低了計算要求。同時,把遠端采樣、本地控制,折算到本地采樣、本地控制,降低了管道及換熱遲延對系統(tǒng)的影響。
供熱水溫度曲線圖(2015.12.21現(xiàn)場數(shù)據(jù))如圖6所示。
圖6 供熱水溫度曲線圖(2015.12.21現(xiàn)場數(shù)據(jù))
由圖6可以看出,控制效果非常理想。在發(fā)電機達到額定功率后,供熱溫度TT208基本穩(wěn)定在60℃附近,最大偏差不超過2℃;穩(wěn)定后,偏差小于1℃,達到設(shè)計要求。
本文考慮的都是靜態(tài)模型,且實際情況下管道的熱損不能忽略,板換由于工作點的偏移或者隨著時間流失,板換結(jié)垢導致?lián)Q熱效率η明顯下降,會使得TT208偏差過大,這也是值得考慮的情況。
參考文獻:
[1] 夏一翔.智能控制在純滯后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2.
[2]馮冬青,馬書磊,費敏銳,等.一類非線性大滯后系統(tǒng)的智能前饋控制策略與算法[J].信息與控制,2004(1):9-12.
FENG Dongqing, MA Shulei, FEI Minrui, et al. Intelligent Feed-forward Control Strategy and Algorithm for a
Kind of Nonlinear Large-lag System[J]. Information and Control,2004,33(1):9-012.
[3]馬平,趙倩.PID預測控制算法在大遲延系統(tǒng)中的應用[J].華電技術(shù),2015(7):15-17.
[4]李長更,劉友寬,蘇杰.模型算法控制對大遲延系統(tǒng)的控制效果研究[J]. 儀器儀表用戶,2010,17(4):5-7.
LI Changgeng, LIU Youkuan, SU Jie. Research of the MAC control effect for the large delay system[J].Electronic Instrumentation Customer,2010,17(4):5-7.
[5]張麗香,任高,段秋剛,等.基于特性預估補償?shù)哪:齈ID汽溫控制系統(tǒng)[J].中國電力,2004,37(12):63-65.
ZHANG Lixiang, REN Gao, DUAN Qiugang, et al. Steam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Fuzzy-Adaptation PID and Compensation of Dynamic Character[J].Electric Power,2004,37(12):63-65.
[6]王印松,張彩.熱工模型中純遲延時間的遞歸估計算法[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07,19(1):112-116.
WANG Yinsong, ZHANG Cai. Recursive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Calculating Time Delay in Thermodynamic Process[J].Proceedings of the CSU-EPSA, 2007,19(1):112-116.
[7]楊世銘,陶文銓.傳熱學[M].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