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彬
【摘 要】目的: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方法:選擇在我院進行胃腸道手術患者86例,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將患者分為43例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手術護理),43例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及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結果:干預后觀察組胃腸功能各項指標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切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用于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可有效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并減少切口感染發(fā)生。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胃腸道;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2
患者在進行胃腸道手術后,其胃腸功能水平受限,是一種源于創(chuàng)傷抑制的全身性反應,患者常出現腹脹、肛門排氣異常等現象,對患者進行腹部外科手術極易引發(fā)切口感染,進而影響患者的預后效果[1]?;颊叩奈改c功能在術后2-3d起開始出現恢復,當前臨床有效促進患者術后的胃腸功能蠕動恢復一直是臨床護理的重點,傳統(tǒng)護理干預對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效果不佳,及時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并減少切口感染發(fā)生[2]。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切口感染的影響?,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進行胃腸道手術患者86例,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20—77歲,平均(45.9±8.41)歲;闌尾炎切除術19例,胃腸穿孔修補術9例,胃腸癌根治術7例,胃梗阻手術6例,其他2例。觀察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18—78歲,平均(46.78±8.67)歲;闌尾炎切除術21例,胃腸穿孔修補術10例,胃腸癌根治術6例,胃梗阻手術5例,其他1例。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手術護理,包括術前宣教、術前禁食0.5d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心理護理。通過掌握患者的心理現狀,并及時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控制患者的應激反應,進而促進患者積極參與治療。(2)切口護理。醫(yī)護人員在手術時規(guī)范無菌操作,并保證給予患者手術周圍的皮膚消毒面積大于切口長度的15-21cm,避免發(fā)生感染。(3)術后的體位護理。在患者術后6-8h生命體征指標顯示正常后給予舒適體位,并保證在移動過程中避免傷口的震動、牽拉,以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削減腹部張力,從而促使腹腔皮管引流通暢,并有效作用于胃蠕動、切口愈合,同時抑制并發(fā)癥發(fā)生。(4)術后運動護理。通過盡早下床活動刺激腸道反射運動,以促進胃蠕動,從而保證胃腸道的血液循環(huán)正常,促進胃腸蠕動、分泌活性,促進排出胃腸內容物,并增加腸胃消化、吸收。(5)術后飲食護理。在患者術后通過少量開水和流質等措施進行胃腸道的收縮刺激,從而促進胃結腸進行反射,以促進胃腸道蠕動,并加速肛門排氣排便。在肛門排氣恢復后指導恢復飲食正常,鼓勵多食富含纖維的食物和新鮮的水果蔬菜等,同時多喝水,保證大便正常。
1.3 觀察指標 比較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腸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統(tǒng)計切口感染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胃腸功能 干預后觀察組胃腸功能各項指標恢復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切口感染 干預后觀察組出現切口感染1例(2.33%),對照組出現切口感染8例(18.60%),觀察組切口感染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468,P<0.05)。
3 討論
在進行胃腸道手術后患者會出現短期胃腸功能異常,伴有嚴重的腹脹、肛門排氣排便異常,因其突發(fā)性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降低患者的依從性影響恢復健康[3]。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縮短患者的排氣、排便恢復時間,并注重給予心理引導,同時給予系統(tǒng)干預措施以促進胃腸功能蠕動并降低切口感染率,護理效果明顯[4]。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后,有效縮減患者腸蠕動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和排便時間,同時有效抑制了術后感染發(fā)生。說明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排氣排便異常情況,規(guī)范無菌操作同時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有利于恢復患者的腸蠕動。綜合護理干預是從患者的心理、體位、運動、飲食及切口方面給予全方位的護理干預,要求護理人員掌握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時消除不良心理,控制應激反應;適時給予舒適體位,并避免傷口牽拉,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削減腹部張力,從而促進胃蠕動和切口愈合;鼓勵下床活動,以促進胃蠕動,通過排出胃腸內容物來增加腸胃消化和吸收;指導患者逐漸恢復飲食正常,鼓勵養(yǎng)成健康飲食習慣,以促進胃蠕動,加速肛門排氣排便;加強手術室綜合管理、嚴格對器械設施消毒,并給予切口周圍有效消毒,避免切口感染[5]。
綜上所述,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加速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確保飲食盡快恢復正常,避免切口感染,有利于提高胃蠕動并促進切口愈合。
參考文獻
張全軸.老年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因素研究[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6,33(10):2011-2012.
周夢.護理干預在胃腸道腫瘤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1(5):610-612.
林素羽,符瓊燕,陳葉丹,等.手術室護理干預在預防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感染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5):1179-1188.
于化梅,田海珍,秦麗敏,等.手術室護理干預對胃腸道手術患者切口愈合效果及并發(fā)癥觀察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8):111-113.
段培芳,楊瑞賢.術前胃腸道護理干預在老年全麻腹腔手術后腸功能恢復中的作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18):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