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源,何 威,李元朝,李 冉,梁越丹
屈側銀屑病( fl exural psoriasis)又稱皺褶部位銀屑病或反轉(zhuǎn)型銀屑?。╥nverse psoriasis),約占銀屑病的3%~7%,主要累及腹股溝、腋窩、乳房下及其他皺襞部位。我科接診1例10歲兒童屈側銀屑病,現(xiàn)報告如下。
患兒,男,10歲。因頸部、腋窩、腹股溝反復紅斑、丘疹、鱗屑1年,于2015年7月就診。1年前,無明顯誘因患兒頸部、腋窩及腹股溝出現(xiàn)少量紅色斑疹或丘疹,表面覆有少許鱗屑,伴輕微瘙癢感;隨后上述皺折區(qū)皮損逐漸增多,其中腹股溝處皮損融合成大片紅色斑片。因患兒體型偏胖,平時出汗較多,腹股溝區(qū)紅斑出現(xiàn)浸漬、糜爛,伴輕微癢痛,患兒家屬自行用藥治療(具體藥物不詳),效欠佳?;純簾o過敏性鼻炎、哮喘和其他過敏性疾病史,無其他特殊疾病史?;純合档谝惶?,有一個不滿周歲弟弟,無類似皮膚病史,家族中無類似疾病患者。系統(tǒng)檢查:體型偏胖,身高133 cm,體重43 kg,患兒應答少,情緒低落,表情淡漠;其家長訴患兒在其弟出生后出現(xiàn)上述改變。皮膚科情況:頸周及腋窩散在鱗屑性紅色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雙側腹股溝區(qū)可見境界相對清楚的大片紅斑,表面相對濕潤,鱗屑不明顯,其中腹股溝內(nèi)側皺褶處局部浸漬,腹股溝區(qū)紅斑周圍、股內(nèi)側散在鱗屑性紅色丘疹(圖1);頭皮、軀干及四肢無類似皮損;指(趾)甲未見異常。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血常規(guī)無異常;腋窩、腹股溝內(nèi)側及股內(nèi)側皮損真菌鏡檢陰性?;純杭覍倬芙^接受其他實驗室檢查。腹股溝處皮損組織病理示:表皮角化過度伴角化不全,可見Munro微膿腫,棘層肥厚,表皮突向下延伸,真皮乳頭處小血管增生,部分區(qū)域充血,真皮上部血管周圍單一核細胞浸潤(圖2)。最后診斷:屈側銀屑病。治療:1%吡美莫司乳膏(10 g:10 mg)每日2次外用。治療 10 d后皮損顏色明顯減淡。隨后失訪。
圖1 屈側銀屑病患兒頸部及腹股溝皮損
圖2 屈側銀屑病患兒腹股溝皮損組織病理(HE染色)
銀屑?。╬soriasis)是皮膚科臨床上常見并易復發(fā)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由于患處潮濕多汗及經(jīng)常摩擦,容易造成皮損表面浸漬或形成濕疹樣外觀。兒童銀屑病的發(fā)病率為0.4%~0.7%[1,2],且逐年上升,相較于成人而言,兒童更易發(fā)生屈側銀屑病[3,4]。兒童銀屑病的誘發(fā)因素有社會心理壓力、感染、肥胖或超重等[5-7]。本例患兒發(fā)病前有明確性格改變史,由于家長拒絕作相關精神狀態(tài)測試量表,尚無客觀證據(jù)證實;患兒同時存在體重超重這一誘發(fā)因素。近15年以來,我國以反向銀屑病、屈側銀屑病及皺褶部位銀屑病為標題的相關個案報道及綜述中,鮮有10歲以下患者報道,像本例患兒這樣幼年發(fā)病者較為少見;同時,筆者注意到精神及肥胖因素與該病之間的關系,是在之前個案報道中較少提及的。兒童屈側銀屑病的治療原則與成人相同[2,3]。應當注意避免應用刺激性大的外用藥物,可局部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和維生素D3 衍生物以控制皮損。為避免外用糖皮質(zhì)激素引起皺折區(qū)皮膚萎縮的風險,應使用弱效制劑或使用鈣調(diào)神經(jīng)磷酸酶抑制劑等。
兒童屈側銀屑病臨床上須注意與兒童的特應性皮炎相鑒別。本例患兒雖然有頸部、腋窩和腹股溝的紅斑、丘疹,但無干皮癥、眼瞼及肘膝屈側的濕疹樣改變,無瘙癢,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的個人史和家族史,無血常規(guī)嗜酸粒細胞增多,組織病理顯示銀屑病的組織病理改變,因此,可明確排除診斷特應性皮炎的可能性。
[1] 趙辯. 臨床皮膚病學 [M]. 3版. 南京: 江蘇科技出版社, 2011:1008-1025.
[2] 楊國亮, 王俠生. 現(xiàn)代皮膚病學 [M]. 2版. 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 2005:505-516.
[3] 王剛, 高天文, 劉玉峰. 反相銀屑病48例臨床分析 [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4, 18(8):474-475.
[4] 史本清, 趙娜, 史本玲, 等. 兒童銀屑病的治療現(xiàn)狀 [J]. 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 2003, 19(6):593-596.
[5] Tollefson MM, Crowson CS, McEvoy MT, et al. Incidence of psoriasis in childre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J Am Acad Dermatol, 2010,62(6):979-987.
[6] 李曉睿, 李詠梅, 宋瑜. 屈側銀屑病1 例 [J]. 臨床皮膚科雜志, 2014,43(2):96-97.
[7] Morris A, Rogers M, Fischer G, et al. Childhood psoriasis: a clinical review of 1262cases [J]. Pediatr Dermatol, 2001, 18(3):18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