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信息技術的利用讓教學資源變得形式更加新穎,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構筑微信息模式,利用翻轉(zhuǎn)課堂、多媒體課件、網(wǎng)絡平臺互動討論等模式讓課堂教學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讓語文教學提高效率。
關鍵詞:微信息;教學資源;初中語文
微信息包括微信、微博、微媒體等,微信息的發(fā)展建立在信息技術廣泛發(fā)展的基礎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利用微信息豐富教學資源,則能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知識廣度、深度拓展不足,教學形式不夠豐富、互動交流難以開展等問題,能很好地輔助教學。教師要積極利用微信息,打破教學滯后性,讓教學課堂和時代高度融合,構筑更為和諧、更加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一、 翻轉(zhuǎn)課堂,反饋預習情況
翻轉(zhuǎn)課堂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課文學習的難點和重點編寫成一個個課件,讓學生在家中先通過觀看課件的方式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教師則通過提出各種問題來獲得反饋,了解學生是否真正讀懂了文章的內(nèi)容。這種翻轉(zhuǎn)課堂的形式很好地體現(xiàn)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合理調(diào)整教學環(huán)節(jié),讓課堂更為高效而和諧。
《石壕吏》這首詩歌的教學重點包括讓學生了解作者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統(tǒng)一的創(chuàng)作手法,讓學生對杜甫作品的創(chuàng)作風格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重點的不同設計若干課件,讓學生先行觀看,自主學習。課件的內(nèi)容包括指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用何種手法形象地展現(xiàn)人物內(nèi)心活動,塑造典型人物。此外,第二個課件的內(nèi)容則主要是介紹杜甫的其他作品,讓學生了解杜甫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在課堂反饋時,教師則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考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提問:“詩歌如何展現(xiàn)老嫗的形象?官吏為何不肯放過老嫗?”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說說自己的不理解之處。如有學生提出:“為何杜甫在看到官吏抓人時沒有采取任何的行動呢?”教師則可以給學生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了解作者本人的生活狀態(tài),讓學生明白并非作者不作為,而是無能為力。這樣的個性化學習能讓學生的閱讀更加深入。
傳統(tǒng)教學中上大課的形式?jīng)]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無法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翻轉(zhuǎn)課堂則很好地改善了這一點,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并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
二、 出示視頻,開展主題探究
微信息的巧妙運用能起到改善課堂布局,讓課堂更生動活潑的效果。教師可以在學生展開主題探究的過程中出示一些與之有關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初中學生性格活潑,對于圖像的敏感度較高,出示視頻展示學習主題能更好地提醒其注意,同時也能讓教學更加高效。
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主題探究,討論文章如何真實形象地展現(xiàn)人物的心理。在討論中,有學生提出,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能感受到人物的心理,如當父親提出要吃牡蠣時,菲利普太太用“怕傷胃”作為借口拒絕了,其實則是怕多花錢。然而學生的探究此時陷入的僵局,不知道還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分析。此時教師給學生播放微電影《我的叔叔于勒》的片段,并啟發(fā)學生思考:“在網(wǎng)絡上正好可以看到該作品的微電影。大家思考一下,電影無法直接表現(xiàn)人物心理,會通過何種方法展現(xiàn)心理呢?”這啟發(fā)了學生,有學生意識到電影可以通過特寫鏡頭展現(xiàn)神態(tài)和動作,于是轉(zhuǎn)而思考小說中的神態(tài)、動作描寫是否也有相同作用。如文章通過父親臉“蒼白”,眼睛“跟尋常不一樣”表現(xiàn)緊張的心理。視頻的合理運用讓學生突破思維阻礙,更好地展開探究。
主題探究活動能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深化,然而枯燥的閱讀探究卻使得不少學生感到乏味,缺乏鉆研興趣。在這種時刻及時出示視頻則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課堂教學環(huán)境頓時變得更加和諧,學生的學習也有了更好的效果。
三、 課后研討,提升思維能力
不少初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自覺性不夠,缺乏課后研討的動力。教師可以利用微信息構筑網(wǎng)絡互動交流平臺,讓學生在課后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討論。教師也可以隨時關心學生的探究情況,如果遇到比較有深度的問題則可以發(fā)起學生討論,這樣能起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
在學習《范進中舉》后,教師提出了主題探究的專題,讓學生在課后嘗試閱讀吳敬梓創(chuàng)作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嘗試了解小說中除了范進以外還展現(xiàn)了哪些文人的形象,作者如何通過夸張的動作表情和言語表現(xiàn)出人物的性格。如果學生能在討論中探究作者諷刺藝術的特點,探究小說的主旨則更好。教師讓學生將自己的看法上傳到網(wǎng)絡上,在微信平臺中互動討論。如有學生提出:“作者并沒有說明顯的表達愛憎的話語,但是卻能看出其對范進等人物的諷刺,這是為什么呢?”有的學生對此問題有深入探究,便在平臺上回答其提問:“這是因為作者直接形象地展示了范進等人的丑態(tài),而且展現(xiàn)了其行為和內(nèi)心心理之間的自相矛盾,作者正是用這種強烈的對比手法表現(xiàn)諷刺效果?!贝送猓€有其他學生表示了補充:“作者的細節(jié)描寫十分生動逼真,如胡屠戶攥著銀子的拳頭縮回去,這就細膩展現(xiàn)了內(nèi)心的不舍,可是還要故作姿態(tài),他怕銀子飛了,故此才捏得死死的?!睂W生的思維隨著討論的深入逐步得到了激發(fā)。
高效而和諧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注重課堂教學效果,更要注重課后自主學習的效果。利用微信息能讓學生在課后也積極討論,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優(yōu)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要與時俱進,要積極構筑微信息模式,用數(shù)字化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開拓學生視野,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和諧、更高效。
參考文獻:
[1] 何長軍.基于“微信息”建構高中語文課堂授課新策略[J].文學教育:中,2017(1).
[2] 吳瑩.淺議微課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5(12).
作者簡介:李發(fā)明,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民勤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