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shù)源于畫家對生活的熱愛,在沈子琪先生的世界里,竹便是她全部的生活。十多年來,相竹為伴,筆墨侵染,直抒寫竹人生。她愛竹成癡、敬竹成魔,十多年如一日,細心觀察竹的生長和四季習性,用心感悟竹之風骨和精神。她傾注滿腔熱情,揮毫潑墨,筆耕不輟,創(chuàng)作了一幅幅意境高遠的墨竹作品,終有當今的藝術(shù)成就。她既是詩人,又是散文家。文筆流暢,學養(yǎng)深厚,哲理深刻。常在諸多刊物上論述學術(shù)觀點,深受藝術(shù)界關注,堪稱一代才女。
北宋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中提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作為“四君子”之一,蓬勃向上,天地挺拔,其虛心高潔、傲骨迎風的品質(zhì)為世人鐘愛。它是青山秀水的一道美景,也是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更是眾多畫家的青睞題材。古今畫竹之人少有女子,而沈子琪先生則是頗具影響的一位,其墨竹作品深受收藏家和投資者的喜愛與追捧。
作為學者型藝術(shù)家,沈子琪先生平日深居簡岀,全身心投入研習古今中外的藝術(shù)經(jīng)典,立足傳統(tǒng),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與文化內(nèi)涵,在通往藝術(shù)高峰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篤力前行”。為此,專訪著名畫家沈子琪先生,傾聽她走進墨竹世界的精神訴求,體會她與竹之生命的相融之美。
本 刊:首先感謝沈子琪先生接受我刊的采訪。素聞您尤愛竹之品格,并提出“竹有九德”之論,讓我們對竹之精神的認知更加深刻。而且您常以竹的精神鞭策自己,對竹飽含敬仰之心。請談一談竹之精神對您的藝術(shù)生涯產(chǎn)生了哪些影響?
沈子琪:學生時代喜好體育,活潑好動,涉足寫竹,從內(nèi)心到體能確實不適應。我悟“九德”,是長期內(nèi)心孤寂與痛苦的感受。同時也為了鞭策自己,做到自律,經(jīng)常大半年不走出房門。為此與讀者共勉一種毛竹的生長規(guī)律:竹子前三年不長,第四年僅僅長3厘米,從第五年開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長,僅用六周時間就可以長到15米,它給我們一個啟示,竹子懂得生長需打基礎。前三年只長根系,為了以后最快速度成長。人生想成功,關鍵在于耐住寂寞。
本 刊:您在墨竹繪畫中獨創(chuàng)了“一葉式”寫竹理念,在筆法、墨法和章法上均有獨到的見解,令人耳目一新。請您具體講一講“一葉式”寫竹的與眾不同之處。
沈子琪:從古至今,我們看到的芥子園畫譜:“畫竹疊葉,需用個字,人字,川字等?!蔽艺J為繪畫不應程式化,否則作者的思想受局限,無法靈活的創(chuàng)作,沒辦法生動地表現(xiàn)個人情感,同樣情緒也不能痛快淋漓地釋放,往往呈現(xiàn)出來的作品比較死板,我提出“一葉式”理念創(chuàng)作,為了解放思想,擺脫束縛,更能生動描繪出自然界變化中的各種竹子。簡化創(chuàng)作,便于大家很快能學會,竹的精神也能更好傳播。
本 刊:蘇軾曾贊譽王維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將詩與畫相融,筆墨清新,格調(diào)高雅。而觀賞您的作品時,先為“畫意”撲面,又漸入“詩意”縈繞,后綿于“情意”濃濃,由“畫意——詩意——情意”構(gòu)建了扣人心弦的畫作。在此,您可否為讀者們講述一下您在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
沈子琪:蘇軾曾言:“詩不能盡,溢而為書,變而為畫”。繪畫是作者心性的流露,情入畫,方顯竹的神韻。以飽滿的激情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氣韻才能生動。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畫中有情,都是哲學藝術(shù),缺一不可,失也,畫無情趣了。世界上唯有繪畫和音樂是兩種相通的語言,我盡管創(chuàng)作傳統(tǒng)本民族獨有的體裁,但我創(chuàng)作時助我興的往往是西方音樂,例如《神秘園》的美感更讓我有想象力轉(zhuǎn)為創(chuàng)作力。
本 刊:您平日深居簡岀,醉心于繪畫、吟詩、抒寫散文,而且在書法、音樂等方面亦造詣頗深,請談一談這些藝術(shù)涵養(yǎng)積累為您的繪畫帶來了哪些裨益?
沈子琪:探索古人,做到胸有成竹,才有自己的出乎意外,竹枝用書法線條,寫出彈性的竹枝,竹才有生命力,這正是“書畫同源”的道理。墨竹在宋代已獨立成科,它的體系可謂精深,為此不同門類我都要研習。功在課外,提高全面修養(yǎng),意境是中國畫的靈魂。
本 刊:為凈化和規(guī)范收藏市場,您曾斥巨資在市場上回購自己早期的作品,以保證市場流通中的均為精品,極大地增強了藏家的投資信心。請您具體談一下此舉的初衷和過程。
沈子琪:繪畫給讀者美的欣賞,同時更需啟迪性和教化性,竹具有較高的精神性,要求從業(yè)者的精神層面也要更高,書畫三境界:人文境界,筆墨境界和景物境界。墨竹自古至今深受人們喜愛與收藏,今日你流出去的作品,是要載入歷史的。因此,每位藝術(shù)家要為自己的作品負責。10年前有位山東的朋友,以伍萬元每平方尺的價格收藏我兩副作品:《清影》和《竹報平安》,尺幅也比較大(4尺整張)。那時功力不夠,用筆較軟,前三年,我找了個機會加倍收了回來,能收回自己以前不滿意的畫作是我的幸運。
本 刊:在當今焦躁的時代語境中,畫家應如何做到獨善其身,不受世俗的侵染?
沈子琪:古人云,無欲則剛,寧靜致遠。說者容易,落實到實處就難,現(xiàn)今市場不規(guī)范,真正有實力的藝術(shù)家不被社會認可,前幾年導向又不正確,勢必人心渙散,急功近利,我能做到自律,得益于竹的品格,再加上藝術(shù)本身,藝無止境,我的畫作始終覺得不滿意。期待面對面與讀者交流。謝謝!
交流熱線:13691542988 (下午:13: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