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張雪迎中戲的宿舍,四人間、下桌上床,標準的大學宿舍配置。
平日里的校同生活,對她來說,就像是踩著鼓點一樣緊張有序。早早地把自己從床上拖起來,出旱功,然后帶著厚厚的劇本教材,準時出現(xiàn)在每一間教室里。臺上的老師說: “你們念的臺詞,那都不叫人話,正常人不這么說話?!睆堁┯s緊低頭在劇本上標注,想把這些知識通通吃進自己的肚子里。
晚上9點多,結束繁忙的功課,她迎來了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光。宿舍里,四個人炫寶一樣拿出自己的零食,月上柳梢,夜宵開張。她一邊含著蝦片,一邊寫著讀書筆記。室友時不時地過來,一起交流下演戲的經(jīng)驗,怎么見組、如何試戲、機會大不大、靠譜不靠譜……臨睡了,人手一張面膜,鋪到自己的小臉上,個個都成了蒙面?zhèn)b。
唯一的不同是,此時張雪迎的腦子里正想著明天飛往米蘭時裝周的安排,六天行程,時尚雜志全程跟拍,這一類時尚活動的工作方式她已經(jīng)熟得不能再熟。在到達首都國際機場之前,她已經(jīng)換上了綠色風衣+棒球帽的時裝搭配。落地米蘭的第二天,張雪迎正式開啟了此次倒時差的時尚之旅,邀請她的時裝品牌包括了HOGAN、FURLA、SPORTMAX、BVLGARI等。密集的時候,一天要趕兩場時裝展,高跟鞋撐得腳疼,造型凹到麻木,中午、晚上還得見縫插針地選圖,一看到拍出來的圖效果那么好,心里就美了,一切疲勞自然也都值了。
最后拖著疲憊與滿足飛回北京,學校與宿舍的那份熟悉感撲面而來,回到“家”真舒適。偶爾想到畢業(yè)后,沒了這個歸屬,她的心里還有幾分慌張。
回到學校,仍然是上課、補功課,與同學一起走尋好吃的、逛街看電影,被她帶回學校的,只有演藝路上的一些經(jīng)驗與見識,沒有半分浮躁。一邊是她最珍惜的自由美好的大學生活,一邊是她已經(jīng)歷練十幾年的劇組、發(fā)布會、時裝展,每個環(huán)境里她都可以都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在張雪迎的身上,我感覺到了一份安靜的定力,讓她處理起這兩個全然不同的環(huán)境來得心應手,雜而不亂。 采訪完一段時間,我才知道那是什么,說起來簡單,就是“表演”,一切都同繞著這兩個字,就像不同的分流永遠交匯于源頭: “在學校,老師講到什么知識點,我會回想在片場遇到同樣問題時,自己是怎么解決的;去片場拍戲時,就將之前自己拍戲的一點點經(jīng)驗和老師的理論結合,用到拍攝中去?!睂W校與劇組,只是環(huán)境的切換,體驗的不同,都是演員之路。
讓張雪迎打開中戲大門走出來的是機會。學校和她一起來衡量這個機會:這個項目對演戲有幫助嗎?值得她因此放棄學校里的課嗎?
2017年,浙江衛(wèi)視《演員的誕生》節(jié)目組的邀約,無疑是一個好機會。
由于年齡和形體的原因,張雪迎得到了很多青春片的青睞。但她對流量偶像劇和傻白甜的角色都不來電,她更想去嘗試一些沒有演過的故事和角色,每一次都要有不同的突破,這是她一直以來的追求。
在《演員的誕生》的舞臺上,張雪迎過足了戲癮。除了扮演電視《將愛情進行到底》中年代感十足的知性少女文慧,以及《我的前半生》里身陷家庭婚嫻泥潭的女青年羅子群,她還挑戰(zhàn)了一把電影《滾蛋吧,腫瘤君》里身患絕癥,不得不剃光秀發(fā)的熊頓,以及《推拿》中,先天失明的小孔,這兩個個性鮮明的角色。
光頭是檢驗美女的最佳標準。但美女面對光頭造型,也不得不給自己多壯幾次膽:為了演戲,形象什么的,一點都不重要,不——重——要!
跟熊頓(張雪迎飾)同屋的重癥病人夏駿(彭昱暢飾)一心要尋死,眼看攔不住的熊頓憤怒地走到他的床邊吼道: “你以為就你一個人痛苦嗎,你以為就你一個人做化療嗎?”說完,熊頓摘下假發(fā),露出了自己的光頭。夏駿呆住了,房間里一片寂靜。這是張雪迎最愛的爆發(fā)戲,她用強擠著笑又憋著哭的細節(jié)設計,將熊頓內(nèi)心的復雜情緒傾盡而出,感染了現(xiàn)場一票的導師和觀眾。后來還被著名導演陸川評價為“天才演員!”
問到張雪迎,與這么多有閱歷、經(jīng)驗豐富的前輩同臺飆戲是一種什么體驗,她的回答坦誠至極: “閱歷能夠幫人更深地去理解劇本里的故事和角色,有的東西光靠想象是沒辦法的?!遍啔v的不足,是年輕演員的天然劣勢,但他們也有他們年齡的優(yōu)勢。
張雪迎在選擇劇本時,一直堅持選那些自己通過努力可以完滿呈現(xiàn)的角色,而不能因為硬演不合適的角色砸了戲: 《十五年等待候鳥》里有點心機的女神韓以晨、《青春最好時》分飾傲嬌孤僻的初音音和簡單跳脫的夏兒、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中深陷養(yǎng)成系愛情的失明孤女連心……由張雪迎主演的電影《狗13》不但獲得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還拿到了柏林電影節(jié)國際評委會“特別推薦獎”。
盡管才年滿20歲,但從小就開始演戲的張雪迎已經(jīng)出演了四十多部影視作品,對于這些成績她很清醒: “雖然出道很早,但不是大火型的,名氣也不是負累,只是拍戲經(jīng)驗上的一點積累。”也許正是這種心態(tài),讓她完美地躲過了“童星魔咒”,長大后依然這么美,戲也越來越好。 她內(nèi)心裝著的從來都不是鎂光燈,而是舞臺開啟的前一刻,三聲鐘聲“噠、噠、噠”地響起,一切準備就緒,大幕拉開,她就是角色本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