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摘要】 目的:觀察溫針灸對中風后尿潴留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中風后尿潴留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在采取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溫針灸治療,1次/d,4 d為1個療程,休息2 d后進行下一個療程,4個療程后進行效果評定。結果: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患者滿意度和治療起效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一般的常規(guī)治療相比,對中風后尿潴留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溫針灸治療,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治療起效時間和患者滿意度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關鍵詞】 尿潴留; 溫針灸; 治療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6.0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6-0026-02
患者中風后尿潴留是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是一種排尿障礙,與腦出血發(fā)病率和腦梗死病死率相關聯(lián)。目前在臨床醫(yī)學中對尿潴留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和生活水平提高,中風發(fā)病率有所提高,當出現(xiàn)中風后,中樞神經(jīng)由于受到影響使得膀胱逼尿肌無法松弛,加上尿道外括約肌的松弛障礙使得尿潴留現(xiàn)象出現(xiàn)。目前對尿潴留常采取藥物治療和導尿處理,但是長時間尿管停留可能導致尿道損傷或感染,出現(xiàn)疼痛感和其他不適的現(xiàn)象,而且尿管安置后不易拔除。為了提高對中風后尿潴留患者的治療效果,筆者所在醫(yī)院在常規(guī)的治療基礎上利用溫針灸對中風后尿潴留患者進行治療,觀察溫針灸對中風后尿潴留患者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6年1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中風后尿潴留患者60例,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在采取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溫針灸治療。試驗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7~83歲,平均(63.5±2.5)歲;對照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45~81歲,平均(61.3±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中風后尿潴留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藥物采取常規(guī)藥物(降血壓、活血、營養(yǎng)腦部神經(jīng)劑等),無其他特殊要求。
1.2.2 試驗組 試驗組中風后尿潴留患者在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溫針灸治療,為了降低患者的痛苦,同時進行“腦型開竅針刺”法[1],對患者的整個護理流程如下:(1)常規(guī)治療。①取穴。參照針灸治療學進行辨證取穴,主穴位腎俞穴、氣海穴、百會穴、八髎穴;配穴三陰交、命門、膀胱俞、中極、陰陵泉、關元[2-3]。②治療流程。在治療前將尿管打開并將管中尿液排空,讓患者側臥并完全放松;治療所使用的針具和其他用品應該提前進行消毒并準備齊全,采用0.35 mm×75 mm的毫針,將針刺位置皮膚進行消毒后按照合理順序將針刺入膀胱俞、命門、腎俞、八髎穴及百會,采取平補平瀉手法[4]。當刺痛感到會陰的時候反射后留針,在針具的針柄上插長約2 cm的艾條,在點燃施疚40 min后,將艾草燃燒的灰燼迅速除去并起出針灸針;然后,變換患者體位,采取仰臥,將針刺入陰陵泉、三陰交、關元、氣海、中極,同樣采取平補平瀉手法,當艾草燃盡后迅速將灰燼去除并將針起出[5]。③注意要點。在治療前要向患者進行治療過程、方式、時間、效果等的詳細介紹,對應該注意的事項進行重點講解,讓家屬和患者對治療的過程有總體了解,消除心理焦躁、不安、憂慮等不良的情緒,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及治療信心;在治療的過程中要隨時觀察患者的情況,詢問其舒適度,并及時做好排尿量的記錄,防止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燒傷的情況。(2)溫針灸治療。在上述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具體措施:①取穴。石門、豐隆、曲骨、中極、關元、三陰交[6]。②治療流程。在治療前將尿管中尿液排空,讓患者采取平臥位,并盡量放松。對使用的針具和患者需針刺的穴位處皮膚進行消毒處理,將所需的針具準備齊全,針有0.35 mm×40 mm~0.35 mm×50 mm不同規(guī)格,根據(jù)患者情況選用合適的針灸針,三陰交、中極、關元、石門穴位都進行直刺1~1.5寸,曲骨直刺0.5~1寸,豐隆直刺1.5寸[7];關元采取行捻轉補法,豐隆、中極采取行捻轉瀉法,石門、曲骨采取平補平瀉法,三陰交采取捻轉提插法;曲骨、石門、中極、豐隆、關元均在得氣后留針,三陰在酸脹感后留針[8]。在留針后在針柄處安置華佗牌純艾條(長度約1.5 cm),點然后留針30 min(在溫針灸的過程中,可以在皮膚和疚火之間用紙片隔開,防止患者燒傷或燙傷),當艾條燃盡后將其灰燼去除后迅速將針灸針起出。要注意的是,艾條的使用原則為:一穴一條,自然燃盡方可[9]。③療程。1次/d,4 d為1個療程,休息2 d后進行下一個療程,4個療程后進行效果評定。④注意事項。和常規(guī)治療一樣,對治療的過程要讓家屬和患者有大致了解,降低患者憂慮的程度,對治療效果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治療情況的觀察和記錄。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起效時間。療效判定標準:在治療3~4個療程后,患者體征無明顯變化則說明無效;尿線細長或者小便持續(xù)時間長則說明好轉;小便排除不十分通暢,但是其他臨床現(xiàn)象消失說明顯效;小便通暢且尿量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則說明患者痊愈[10]。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好轉)/總例數(shù)×100%。向患者發(fā)放醫(yī)院自制調查問卷,問卷總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70~90分為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倽M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 SPSS 16.0 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在進行4個療程的常規(guī)治療及溫針灸治療后,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為60.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非常滿意16例,滿意10例,滿意度為86.67%。對照組非常滿意9例,滿意8例,滿意度為5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治療起效時間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起效時間為7~17 d,平均(9.3±2.1)d;對照組起效時間為13~21 d,平均(15.2±1.7)d,兩組平均起效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皮層中樞位于腦橋以上,是人排尿的控制中樞,額葉內側及部分扣帶回前部、額上回屬于負責排尿的大腦皮層區(qū)域,當循環(huán)支配的區(qū)域出現(xiàn)問題時(腦梗死),集體則出現(xiàn)自主排尿的障礙,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尿潴留和小便失禁,由于此類現(xiàn)象是腦實質受損引起的,因此在進行治療的時候應該以神經(jīng)營養(yǎng)、醒腦開竅為主[11],通過治療,刺激腦組織的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調節(jié)排尿功能的目的。作為中風的常見并發(fā)癥,尿潴留是一種膀胱氣化不利形成的排尿障礙,在臨床中的癥狀表現(xiàn)為小腹脹痛、小便不暢,在中醫(yī)學中屬于“癃閉”的范疇[12]。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來看,實行溫針灸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6.67%,常規(guī)基礎治療總有效率為60.00%,溫針灸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從治療后患者的滿意程度來看實行溫針灸治療的患者滿意度達86.67%,常規(guī)治療患者滿意度僅56.67%;從治療的起效平均時間來看,實行溫針灸治療和常規(guī)治療的平均時間分別為(9.2±2.1)、(15.2±1.7)d,進行溫針灸治療起效的時間明顯優(yōu)于一般的常規(guī)治療。
綜上所述,對中風后尿潴留患者進行溫針灸治療在治療的總有效率、患者滿意程度以及起效的時間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能夠有效地提高中風后尿潴留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馬麗.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4):146.
[2]肖慧榮,吳詠莉,王慧,等.溫和灸治療肛腸疾病術后尿潴留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2,12(3):83-84.
[3]張曉琴,劉兆娟.針刺治療產(chǎn)后尿潴留[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28(5):874.
[4]馬洪艷.針刺三陰交對下肢骨折術后癃閉影響臨床護理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5):132-134.
[5]夏穎,章茶琴.足三里聯(lián)合三陰交艾灸促進腹部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4,33(6):518-519.
[6]陳爾東,謝保玉,洪楊華,等.雙側三陰交穴位注射治療肛腸病術后尿潴留的臨床應用[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8):68-69.
[7]黨宇生,王丹丹,高明慧,等.經(jīng)皮電刺激膀胱俞、三陰交穴對術后應用嗎啡硬膜外鎮(zhèn)痛家兔尿動力學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 2013,20(6):580-581.
[8]蘭思楊.針刺膀胱俞、次髎、中膂俞、會陽治療尿潴留 30 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5,37(1):89-90.
[9]彭贇.溫針灸治療中風后尿潴留患者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5,22(9):219-220.
[10]沙滔,鄭健剛.針灸治療中風后尿潴留臨床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3,6(7):110-113.
[11]張俊清,曹雅娜,史偉.產(chǎn)后殘余尿量的觀察與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6):2535-2536.
[12]鄭倩君,郭秀珍,賈文芳.桂芪通濕熱敷用于術后尿潴留的臨床護理觀察[J].西部中醫(yī)藥,2012,25(6):98-99.
(收稿日期:2017-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