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芳 李成葉 揚絲文
老年人群由于身體各項機能減退, 組織再生能力差, 所以成為慢性傷口的主要發(fā)病人群, 慢性感染傷口、血管性潰瘍、糖尿病足潰瘍等是慢性傷口具體的傷口類型, 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嚴重影響[1]。慢性傷口一般病程較長, 患者需要定期換藥, 本研究通過對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5例慢性傷口患者開展延續(xù)性護理, 在患者定期上門為患者進行傷口換藥, 患者傷口成功痊愈, 效果滿意,現(xiàn)將具體實施效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行動不便就醫(yī)困難的門診慢性傷口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3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齡(56.88±6.96)歲, 年齡35~76歲, 患者出院時創(chuàng)面面積13~34 cm2, 平均創(chuàng)面面積為(22.26±9.48)cm2;對照組患者有男20例、女15例, 年齡34~77歲, 平均年齡(57.27±6.84)歲, 患者出院時創(chuàng)面面積14~33 cm2, 平均創(chuàng)面面積為(22.50±9.63)cm2。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經門診首診換藥后,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講解應該注意的事項、自行更換傷口敷料的方法、傷口自我觀察的方法、康復鍛煉的方法。觀察組實施延續(xù)性護理, 具體實施內容如下。
1.2.1 門診首診時的護理 在患者門診首診時, 護理人員對患者傷口愈合情況進行一次全面評估, 判斷患者傷口痊愈大致所需的時間。對患者家屬進行換藥指導, 讓家屬觀看換藥具體過程, 期間就每一個步驟向家屬進行詳細介紹, 講解其中關鍵部門操作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項。之后讓家屬自行操作, 護理人員進行指導, 保證家屬完全掌握換藥的正確方法。為了保證護患的有效溝通, 護理人員還要指導家屬掌握測量傷口的方法、描述傷口情況的方法、拍攝傷口的方法等,叮囑家屬詳細記錄對于患者傷口的清洗、換藥、敷料使用情況等, 保證進行延續(xù)護理時可以全面正確評估患者傷口。
1.2.2 延續(xù)護理 在患者經首診換藥后, 護理人員要定期通過微信以及電話等方式與患者家屬取得聯(lián)系通過查看家屬拍攝的傷口了解患者當前傷口痊愈情況, 指導家屬正確換藥。另外間隔2~4周護理人員要上門對患者進行家訪, 攜帶傷口換藥所需材料藥品, 親自為患者換藥, 并繼續(xù)對家屬進行換藥指導, 講解換藥的頻次、敷料的選擇等。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傷口愈合評價 兩組均進行8周的隨訪后, 對患者傷口愈合情況進行評價。療效判定標準:痊愈:患者傷口創(chuàng)面上皮完全覆蓋;顯效:患者傷口創(chuàng)面縮小>75%, 生成了新鮮肉芽組織;好轉:患者傷口創(chuàng)面縮小25%~75%, 有少許新鮮肉芽組織形成;無效:患者傷口創(chuàng)面縮小<25%, 基本沒有新鮮肉芽組織形成??傆行?(痊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1.3.2 護理滿意度 利用本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價,調查內容包括健康宣教、護理服務態(tài)度、護理方法、自覺掌握情況等, 評價10分為非常滿意, 0代表非常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傷口愈合效果比較 觀察組接受延續(xù)性護理后傷口愈合總有效率為91.43%,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后傷口愈合總有效率為71.43%,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14%, 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7.14%,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出院后傷口愈合情況比較[n(%), %]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n(%)]
實踐中大部分慢性傷口患者傷口無法得到有效愈合, 主要是由于缺乏良好的護理及傷口管理, 甚至導致關節(jié)僵硬、切口感染、肢體攣縮等不良情況, 使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2-4]。延續(xù)性護理主要是針對出院后患者開展的一類護理模式, 通過將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向出院后的家庭或社區(qū)進行延伸, 有效保證了護理的連續(xù)性, 能夠明顯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5,6]。護理人員通過多種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傷口恢復情況, 并且通過不同方式進行指導, 另外定期上門家訪, 親自觀察傷口情況、幫助傷口換藥, 對家屬進行換藥指導, 有助于減少換藥錯誤操作, 加快患者傷口恢復[7,8]。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得知, 觀察組接受延續(xù)性護理后傷口愈合總有效率為91.43%高于對照組的71.4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通過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可以保證患者傷口得到更有效管理, 從而有助于加快傷口康復。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14%高于對照組的77.14%,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通過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加快患者傷口康復,從而使患者能夠更迅速恢復正常生活, 因此實現(xiàn)了生活質量的更迅速提升。
綜上所述, 通過對慢性傷口患者實施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能加快傷口痊愈, 提升生活質量, 值得推廣。
[1] 蔡桂程, 施理, 杜姍菱, 等.慢性傷口患者出院后延續(xù)護理的應用探析.重慶醫(yī)學, 2016, 45(16):2295-2296.
[2] 曾郎平, 袁志敏, 戴利, 等.慢性傷口患者出院后的延續(xù)護理.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5, 36(33):5135-5136.
[3] 趙冬梅.延續(xù)性護理對200例慢性傷口患者的影響研究.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6):1154-1155.
[4] 楊陳, 張學兵, 敖偉, 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童慢性傷口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7, 33(8):594-597.
[5] 牟旭紅, 吳慧群, 金逸, 等.延續(xù)性護理在慢性傷口護理中的應用.全科護理, 2017(29):3701-3702.
[6] 蔡桂程, 施理, 杜姍菱, 等.慢性傷口患者出院后延續(xù)護理的應用探析.重慶醫(yī)學, 2016, 45(16):2295-2296.
[7] 楊秀秀, 楊曉存, 郝改琳, 等.延續(xù)性護理在傷口造口護理中的應用探討.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6, 20(1):134-135.
[8] 梁立雪, 劉青萍, 吳志東, 等.延續(xù)性中醫(yī)護理在外科護理門診慢性傷口中應用的效果評價.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7, 46(11):1379-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