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發(fā)勇
摘 要: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自由思考,鼓勵學生自信表達,讓學生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智慧和激情;教師應該用心去聆聽,觸摸教學,透視課堂,捕捉學生“意外”的思維和解法,讓學生有更多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讓“意外”生成更多的教學價值。
關鍵詞:課堂“意外”;生成性;本質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7-071-2
課堂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具有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無論課前預設怎么充分,課堂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種“意外”。但對待“意外”的發(fā)生,有的教師卻因課堂時間倉促為借口放棄深入探究。殊不知,這些“意外”的產生正是學生獨立思考后靈感的萌發(fā),瞬間的創(chuàng)造。因此,對待這些“意外”,我們應該耐心聆聽,進而靈活運用,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學習激情,讓“意外”演繹出獨特的價值,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本質的理解。筆者在蘇科版七(下)《數(shù)學》第一章75節(jié)“多邊形內角和和外角和”教學時,曾與學生共同面對一次課堂中的“意外”生成,現(xiàn)將具體過程闡述如下。
一、問題及其說明
問題:如圖1,n邊形可以分成多少個三角形?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填表:
說明:學生在探究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四邊形、五邊形的內角和,學生已經(jīng)掌握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的方法,按照規(guī)律已能得出n邊形內角和。教材為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新性,給出了另外兩種計算方法。如圖2,圖3。(學生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之后,展示學生的計算方法)
學生1:如圖2(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當公共頂點P點在n邊形A1A2A3…An內時,連接A1P,A2P,…,AnP,共分成n個三角形,由于多計算了以點P為頂點的周角,所以多邊形內角和應該是180°n-360°,可化為(n-2)·180°,結論相同。
學生2:如圖3(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當公共頂點P點在n邊形A1A2A3…An的邊A2A3上時,連接A1P,A4P,…,AnP,共分成(n-1)個三角形,由于多計算了以點P為頂點的平角,所以多邊形內角和應該是180°(n-1)-180°,可化為(n-2)·180°,結論仍然相同。
接下來,師生共同分析學生1和學生2的思路,并結合原來的思路,共同概括出兩種方案的本質是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內角和問題,但區(qū)別在于所有分成的三角形的公共頂點的位置不同。
二、學生的“意外”生成
教師:結合以上思路,你還有別的方法嗎?(教師試探性追問)
學生3:如圖4(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當公共頂點P點在n邊形A1A2A3…An外時,連接A1P,A2P,…,AnP,共分成(n-1)個三角形,由于多計算了△PA2A3的內角和,所以多邊形內角和應該是180°(n-1)-180°,可化為(n-2)·180°,結論仍然相同。
(其他學生們都很佩服學生3,開始主動思考其它方法)
學生4:如圖5(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當公共頂點P點在n邊形A1A2A3…An外且在邊A1A2的延長線上時,連接A3P,A4P,…,AnP,共分成(n-2)個三角形。此時,少計算多邊形內角∠A1A2A3,同時多計算∠A2A3P和∠A2PA3,由三角形外角和得:∠A1A2A3=∠A3A2P+∠A2PA3,所以仍得多邊形內角和為(n-2)·180°。
(學生爭先恐后發(fā)言,課堂氣氛異?;钴S)
學生5:如圖6(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當點P點在n邊形A1A2A3…An外且在邊A3A4延長線的交點,同理圖5,易得多邊形內角和為(n-2)·180°。
(陷入冷靜思考中)
學生6:如圖7(用實物投影儀展示)
當公共頂點P點在n邊形A1A2A3…An外且是邊A1A2、A1A2的延長線交點時,連接A2P,A3P,A5P,…,AnP,共分成(n-3)個三角形。此時,少計算多邊形內角∠A1A2A3和∠A2A3A4,多計算∠A2PA3,由三角形外角和易得:∠A1A2A3+ ∠A2A3A4=∠A2PA3+180°,所以仍得多邊形內角和為(n-2)·180°。
學生7:圖8、圖9、圖10、圖11、圖12都同理圖7,易得多邊形內角和為(n-2)·180°。
(此時,班級掌聲雷動,學生激情高漲)
教師: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shù)理邏輯學家伯特蘭·羅素說:在數(shù)學中最令我欣喜的,是那些能夠被證明的東西。經(jīng)過大家不懈的努力,找到了更多的新方法,掌聲是送給我們每個人。
三、教學啟示
一道原本平淡的課本結論的證明,卻引發(fā)了一次激情高漲,卓有成效的課堂研討,的確讓筆者感到“意外”。教學過程中,筆者沒有花大量時間讓學生對練習題進行機械重復的訓練,而是注重知識的發(fā)生、形成和發(fā)展過程,讓學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促進學生對知識本質的探究和理解,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激發(fā)學生自由思考,鼓勵學生自信表達,讓學生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智慧和激情,也為他們今后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注入了良好的情感體驗。高效而精彩的課堂,在于教師能否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傊?,教師應該用心去聆聽,觸摸教學,透視課堂,捕捉學生“意外”的思維和解法,有效利用生成資源,靈活重組教學思路,讓學生有更多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讓“意外”生成更多的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學教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陳方勇.一道作圖題引發(fā)的意外[J].中學數(shù)學參考,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