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畫起源于漢代,是我國傳統美術國粹中的代表之一,承載著我國獨特的民族氣息、歷史文化以及美學思想。我國的國畫藝術有著自己明顯的特點,注重寫意的表現與意境表達,本文就國畫藝術的意境表現手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國畫藝術 意境 表現手法
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國畫是一種十分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在國畫漫長的發(fā)展歷史中,意境表現手法得已完善,下文就對國畫藝術中的意境表現手法進行分析,以期幫助國畫愛好者更加了解國畫藝術。
一、構圖中的意境表現
在國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構圖是基礎性內容,良好的構圖能使得國畫具備獨特的意境。在實際國畫構圖中,比較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是留白,留白的表現手法應用有助于國畫的畫面整體更具內涵,還能得到啟發(fā)欣賞者思考的效果。比如在《牡丹花開家富貴》的國畫主題創(chuàng)作中,一般畫家為了突出“花開富貴”的美好意境,采用十分飽滿的花苗來進行熱鬧意境營造,啟發(fā)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國畫作家,就需要全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掌握不同事物在具體畫作中可表現出來的寓意,比如說青松、翠柏、仙鶴等都有長青的寓意,將具有同等寓意的景物融合在一起,通過景物寓意傳遞出某種獨特意境,這也是國畫藝術的魅力所在。
二、線條勾勒的意境表現
在國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離不開毛筆這一繪圖工具。在實際繪畫中會用到許多不同規(guī)格的毛筆,而不同大小的毛筆有著不同的功能。具體作畫時,比較飽滿的筆鋒多被用于國畫的著色上,細致的筆鋒則被應用于細節(jié)的勾勒上,這樣的繪畫方式會讓國畫顯得更加精致,有助于營造出清新、綺麗的意境。當然,有時候不需要太多規(guī)格的毛筆也能進行國畫創(chuàng)作,需要畫家依靠自身力度來調整線條,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通常是寫生畫。寫生畫的繪畫方式能讓畫面整體變得一體化,能營造出如夢如幻的意境。在實際繪畫中單調用色、用筆的創(chuàng)作,還可以增添一些其他顏色,以此來豐富畫面的內涵。比如在《清明上河圖》中,其用筆就十分講究。畫作中的人物數量比較多,建筑景色可謂細致入微,閣樓與樹木間又有相互掩映的關系,這一畫作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就需要用到不同型號的毛筆,進行不同景物的勾勒,以此來保證畫面整體情景交融的意境。通過不同型號的毛筆,表現出頗具古樸意境的線條,在國畫藝術長期的發(fā)展中,線條的表現手法也愈加成熟。
三、用墨的意境表現
在國畫意境表現手法中,墨的使用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比較講究墨和彩的結合創(chuàng)作。像水墨畫是調和水與墨的比例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在國畫的著色中,墨的實際使用對畫面意境營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用墨較重則在于表現高飽和度與鮮艷度的畫面,營造出強烈的意境;用墨較輕則是表現簡約、恬靜、清雅的畫面,傳遞著一種作者對生活的淡然態(tài)度。
四、虛實結合的意境表現
在國畫實際創(chuàng)作過程中,虛實結合是一種水平比較高的創(chuàng)作技巧,十分考驗畫家的個人創(chuàng)作能力與技巧。若是能做到虛實結合恰到好處,就能實現目標意境的很好營造。一般來說,虛實結合可以通過拓寬景物空間來達到視覺沖擊,引發(fā)觀賞者的思考與遐想,虛實結合不僅能營造出很好的意境,同時能提高畫作的欣賞價值與藝術價值。比如近現代著名繪畫大師齊白石先生的《墨蝦》,就是虛實結合表現意境的經典之作。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該畫作中蝦的身體與須子色彩都比較清淡,而蝦頭、眼睛的顏色則十分清晰,這樣看來蝦身與須子就是虛化的,蝦頭與眼睛是實的。通過虛實結合的藝術表現手法,明確畫作中蝦的主體部分,將蝦的身子與須子進行虛化處理,使得畫面上的蝦更具鮮活特征。若是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不講究虛實結合,全部采用寫實的方式,就會出現蝦之間的重合,使畫面顯得十分混亂,繼而失去中國畫的意境。
五、詩畫結合的表現手法
在我國國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還比較注重詩畫結合的形式來表現畫作的意境,可以說畫作中的詩是畫作的補充,也是畫作者內心情感的表達。一部優(yōu)秀的畫作,往往會有詩人的賦詞,將詩和畫結合在一起,使詩畫變得更具內涵,寄托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情感,形成一種詩、畫、情的有效融合。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就是我國古典藝術十分典型的形式,也是中國古典繪畫藝術中的一種獨特形式。一般來說,人們在欣賞同一個景物時,會有不同感受。像山峰景象,有的人感受到山間環(huán)繞的屢屢云煙,而有的人則感受到“會當凌絕頂”的壯志豪情,通過情景結合,能有效傳遞出特有的情感意境。
六、結語
國畫藝術在我國傳統美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傳統文化在長期發(fā)展中沉淀下來的精華。本文通過對國畫藝術意境表現手法的分析,了解國畫藝術的價值,給國畫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定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高義涵.國畫藝術中的意境表現手法分析[J].大眾文藝,2017(22).
[2]陳領.國畫藝術意境表現手法的變遷[J].美術教育研究,2015(10).
(作者簡介:楊國志,男,本科,甘肅省高臺縣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國畫、書法創(chuàng)作)(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