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宓
小學時,極其喜歡閱讀的同桌女生曾嘗試自己編輯刊物,手寫的文字和圖畫密密麻麻擠在幾張A4紙上,被裝訂成一份份,鄭重其事地在全班發(fā)行。
女生的父母都是雜志社的老員工,與其說她有“生意頭腦”,倒不如說在耳濡目染中繼承了一種情懷。
后來,我隨那位女生到她父親的單位參觀。偌大的辦公室清幽安靜,年輕的編輯們輕言細語、舉止優(yōu)雅,沉浸在文字世界里,間或抬頭就遣詞造句進行交流。
那時時光慢,微博、微信還未面世,網(wǎng)絡閱讀尚在襁褓,期刊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掛上綠色漆皮箱,期盼散發(fā)著墨香的期刊從編輯部出發(fā),再經(jīng)由郵差之手被投遞其中。于我看來,將精心編排的內(nèi)容送進千家萬戶,這種淘洗、斟酌、慢燉、鋪陳、傳遞的過程,是一場意義非凡的生命設計。
少年多少事,往往成為半生揮之不去的情懷。
那年夏天填報大學志愿,手握不錯的分數(shù),我理直氣壯地將金融、建筑這些熱門專業(yè)爽快排除,目光移向了編輯出版學一欄。不出意料,這種想法遭到父親的一票否決。
我懂他的顧慮。碎片化閱讀大行其道,紙媒受到?jīng)_擊,人們更愿意在網(wǎng)絡上吃免費午餐,再難靜下來閑心品味一本期刊。在這樣的年代,天下大多父親都不會縱容自己的兒子義無反顧走進他所認為的夕陽產(chǎn)業(yè)。
一番據(jù)理力爭,我最終未能如愿。然而,寶鼎香浮與光芒榮耀,從來就不是我衡量人生的標準。隨著開學季來臨,心底的土壤越來越癢,似有青藤探出柔嫩的新芽。
很久之后,我依舊無法斷定當時年輕灼熱的心態(tài)是否值得考究;我也不知道開學季社團招新時,堅定敲響??庉嫴康拇箝T,是否意味著不撞南墻不回頭。
還記得編輯部第一次例會,是在那間墻皮脫落的老辦公室里開的。其他部門都把見面會放在了餐廳,唯有我們只用簡單的茶水與笑容,就完成了身份轉換的儀式。這是主編別出心裁的設計,如同他對我們說過的話,選擇成為一名紙媒人,就注定要跟艱苦與寂寞單打獨斗。
這的確是一段寂靜的旅程啊,青春與激情四射的大學生活背道而馳,只聽得見文字大珠小珠落玉盤。我們編輯的校刊按月發(fā)行,覆蓋量并不廣,但背后的工序卻一樣不少,組稿、校對、排版、印刷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凝聚著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一個選題,是從無數(shù)個選題中挑選出來的;一組封面,會不停拍攝直到滿意為止;一篇文章,從收稿到刊登會經(jīng)由多人之手。而這反反復復,不過是祈望某個云淡風輕的午后,讀者將紙張摩挲于指間,心上會打開一個溫馨的缺口。
??k公室窗外是一堵高墻,有青藤破土而出,在墻皮上按照經(jīng)年累月的軌跡行走,隨著我工作日漸上手,已臻滿壁生翠。有時風從原野來,會吹得葉片上下翻飛。我相信,這是一種對堅守的致敬。
大二中期,校刊由我接手。傳遞多時的火炬,滾燙地握在了手中。
當時,有一個選題讓我們熱血沸騰:很多學生干部會定期用結余的工作經(jīng)費外出聚餐,一年競可耗費數(shù)萬元,而分管學生干部的教職工則對此事不聞不問。這個發(fā)現(xiàn)讓我們無比亢奮,問責真相,正本溯源,是紙媒人文藝細胞之外的另一重道義,當然,它也因為牽扯太多利益而遭到了自上而下的強烈反對。??鞴芾蠋熒踔廉惓烂C地警告我們,不要跟自己的前途和學位開玩笑。不過,我們還是懷著一腔孤勇,用腳步與文字,一點點將這個專題丈量成形,并勇敢地署上了自己的真名。
那一期雜志出刊后,反響異常熱烈,學校貼吧里對學生干部的討論被置頂,走在路上,也時常能看見擦肩而過的同學一邊啃早餐,一邊埋頭翻閱我們的雜志。一句評論,一番稱贊,一種理解,這些都是落入眼底的溫暖時刻。
然而,似乎不多一些曲折,夢想便不足以被回憶。就在我們?yōu)槌鯌?zhàn)告捷而欣喜時,前輩的話一語成讖。那期的專題觸怒了很多人,在強大的壓力下,我們受到了永久停刊的懲戒。接到??ㄖ翘欤庉嫴空粘9ぷ?,大家緊鑼密鼓地忙著手中的事,平靜得似乎只是做了一場夢。只是,紅著的眼眶在提醒彼此,這一段同行,似乎提前迎來了它的終點。
把時鐘撥到后來,有一次,曾有同事向我推薦一本書——《哈佛凌晨四點半》,并訴說她大學時加班到凌晨得以觀賞到的迷人夜色。我但笑不語。因為,在那段靜篤的時光里,別說凌晨四點半,就連一整晚的夜色我都見過無數(shù)次,那時的每一顆星星,美好又寂寞。
大三那年,是我過得最艱難的一年,沒有談戀愛,不敢外出旅游,甚至連衣服都未曾添置一件。除去留下必要的生活費,我把從小到大存的所有錢都用作了辦刊經(jīng)費。獨立門戶自辦一本來自民間的校刊,是我被停刊風波擊垮又重振后,鄭重其事做出的決定。
若不趁著年輕為夢想瘋狂一次,待到垂暮老矣時,該以何慰藉回憶?
思考許久,我們將重新復活的雜志命名為《青騰》,青色年華,騰空而起,同時取諧音為青藤,表達一種潔凈積極的姿態(tài)。沒有了學校的經(jīng)費支持與發(fā)行路徑,甚至從前與廣告公司、印刷廠的合作都全部斷裂,以歸零的現(xiàn)狀自我重構,一切陡然變得騫滯難為。有時在連軸轉的忙碌中,大腦會突然空白,腳步停頓在原地,會短暫忘記下一步要做什么,該邁向哪個方向。讓人感到害怕的,從來就不是工作中的辛苦,而是對自己身在何方的迷茫,以及對選擇的懷疑。心底忽然住進兩只小怪獸,它們嘶嘯掙扎,相互搏斗了很久。
好在,眼之所見并非全是冰冷迷霧,世界向我們展現(xiàn)了它的溫情。聽聞我們是自費辦刊、免費發(fā)行,藝術學院的模特團隊以零報酬陪同我們輾轉整個下午,只為拍出一張好看的封面。去印刷廠跟老板談判,對方贊賞我們的勇氣,將價格讓到了最低。有精通排版的學長每周都會來一次辦公室,免費教我們怎樣排出好看的版面。
那時,時常工作一整夜,寢室成了遙遠的記憶,桌角的臺燈亮過整個青春。半夜餓了,會步行去校外買幾份消夜,倘若此時抬頭,會看到最美的夜空。我相信,那些溫暖而又遙遠的星球躲在云霧之后,只在你以夢想的姿態(tài)召喚時,才會探出頭來。
至今還記得,在我十五六歲的年紀,沒有詩與遠方,狹窄的生活里除了鋪天蓋地的試卷,唯一的期待就是在晚自習前的黃昏,用節(jié)省下的午餐費買一本雜志,將之藏在外套里遮遮掩掩帶回教室。那些文字與圖片霎時立體,給了我關于遠方最初的幻想。而走向世界之后,我依舊保持著閱讀雜志的習慣,下班時踏著城市燈火到常去的小店選購一本,然后窩在黃昏的露臺上讀完它,晚風濕潤,睡意朦朧。
這一年秋天,我離開了學校,青騰團隊亦在《真心英雄》的歌聲中解散,曾經(jīng)坐在編輯部里一臉虔誠的少年們,如同一杯水被潑進人海。不再做一名紙媒人,但紙媒人的特質已在身上扎下根來。在這個雞湯段子滿天飛,寫一篇爆款文就可一夜爆紅的網(wǎng)絡時代,我仍然是一名緩慢純粹的寫作者,固守著期刊這方凈土。那里的世界的確緩慢,但我始終相信,那排滿文字的紙張見證過一整個時代的感動,是任何事物都無法比擬的。
青藤,不開花,隨處而居,四季生長。偶然讀到這句話時,我覺得曾經(jīng)的自己像極了青藤,從不喧囂逐光,亦未花滿枝丫,以普通平淡的姿態(tài),爬上能看得見陽光的青墻。時光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也許自此以后會從事與期刊無關的工作,也會因為柴米油鹽而越來越現(xiàn)實,但我仍會感激那段星月成河的歲月。
那一年,曾有青藤攀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