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召開的中國工程院第14次院士大會上,59歲的礦山安全技術專家李曉紅當選為新一任院長。
中國工程院是國務院直屬單位,其院長職位任期4年,可連任1屆。李曉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繼朱光亞、宋健、徐匡迪、周濟之后的第五位中國工程院院長,也是當選時年齡最小的一位。
李曉紅1959年生,重慶合川人,1978年考入重慶大學采礦系,1993年獲博士學位,1985年起在重慶大學任教,其間的1989年至1991年,他曾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訪問學者。
2003年起,44歲的李曉紅擔任重慶大學校長;2010年李曉紅轉任武漢大學校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武大工作6年后,李曉紅于2016年調任教育部副部長。
李曉紅的仕途軌跡,與中國工程院前任院長、前教育部部長、工程技術專家周濟有諸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工程技術專家出身的官員,都擔任過數(shù)年的高校校長,也都曾在教育部任要職。
李曉紅在高校擔任校長期間,有人用平易近人四個字形容他,稱其為武漢大學的“網(wǎng)紅校長”“曉紅哥”。此前在重慶大學的8年,李曉紅同樣被學生稱為“平民校長”。
被稱“網(wǎng)紅”,或許是因為李曉紅能熟練地使用網(wǎng)絡用語、流行詞匯和新鮮的互動形式和學生交流。他在武大畢業(yè)典禮和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充滿了“珞珈style”“打不死的小強”“武大土豪”“白富美”“高富帥”等網(wǎng)絡段子,還會在學校論壇跟帖討論問題,和學生們一起唱歌。2016年,李曉紅還為參加集體婚禮的123對校友夫妻做了證婚人。
作為學者,李曉紅的研究領域屬于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他在煤層氣開采、復雜煤礦瓦斯災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多項投入應用的研究成果,也是“973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的首席科學家。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長后,李曉紅第一時間接受采訪,并對媒體強調了提高中國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水平的問題。他認為,要提高技術、產(chǎn)品和科技的質量,必須要靠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引領,如果沒有研發(fā)出關鍵技術,不管如何提高質量,都會被“卡住”。
此外,李曉紅還提出改變科學評價體系為科學家減負——“不能讓繁文縟節(jié)和無窮的報表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