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張繼光 劉秀芳
產后出血是常見產科并發(fā)癥,是導致產婦圍產期死亡重要原因。臨床干預產后出血的首選方法為藥物治療,若保守治療無效需及時采取其他方法,以免導致子宮切除[1]。本研究探討了子宮動脈介入栓塞治療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12月產后出血患者100例,根據隨機表分組。所有患者為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初產婦、經產婦各有26例、24例,單胎妊娠和雙胎妊娠各有45例和5例;陰道分娩和剖宮產各有44例和6例。年齡21~35歲,平均(27.57±4.12)歲。觀察組初產婦、經產婦各有25例、25例,單胎妊娠和雙胎妊娠各有44例和6例;陰道分娩和剖宮產各有46例和4例。年齡21~37歲,平均(27.52±4.15)歲。兩組患者資料有可比性(P>0.05)。
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采用B-Lynch縫合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子宮動脈介入栓塞治療。局麻,監(jiān)測生命體征,實施Seldinger穿刺技術,穿刺右側股動脈,導絲引導下置入5F導管,經造影明確出血部位。將導管插至出血側子宮動脈,以明膠海綿顆粒緩慢注入,對雙側子宮動脈進行填塞,直至造影確定出血停止。術后給予加壓包扎,抗感染等對癥治療[2-3]。
比較兩組患者產后出血臨床手術效果;產后出血停止時間、產后出院時間;治療安全性。治療前后生命體征相關指標。顯效:24 h內癥狀消失,出血停止;有效:48 h內癥狀改善,出血減少;無效:治療無效需切除子宮??傆行?顯效率+有效率[4]。
SPSS15.0統(tǒng)計,(±s)為計量資料并作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作χ2檢驗,P<0.05顯示差異顯著。
觀察組總有效49例,總有效率98.00%,顯效的患者30例,有效19例,無效1例;觀察組患者產后出血臨床手術效果比宮腔填塞(顯效的患者20例,有效20例,無效10例,總有效80.00%)治療的患者高(P<0.05)。
觀察組產后出血停止時間、產后出院時間(2.52±1.11)d、(8.51±0.62)d比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4.78±2.11)d、(10.01±2.81)d短(P<0.05)。
觀察組1例低熱,占2.00%;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2例低熱,占4.00%,P>0.05。
觀察組生命體征相關指標優(yōu)于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生命體征相關指標(±s)
表1 治療前后生命體征相關指標(±s)
組別 n 時期 舒張壓(mmHg) 收縮壓(mmHg) 心率(次/min) 血紅蛋白(g/L)觀察組 50 治療前 60.72±11.22 98.21±12.72 113.44±11.17 76.51±11.77治療后 77.71±11.20 118.34±15.24 90.42±10.23 90.52±11.71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 50 治療前 60.45±11.21 98.13±12.71 113.02±11.23 76.43±11.13治療后 72.72±11.53 102.14±12.12 97.72±10.53 82.14±11.12
傳統(tǒng)治療產后出血的方法主要為保守治療,但效果均不理想,子宮切除可影響內環(huán)境穩(wěn)定和患者生育功能,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對于有生育愿望的患者需盡可能保留子宮[5-8]。血管介入技術是近年來產后出血新型治療方法,可利用栓塞劑促進血小板和纖維蛋白解聚沉淀,快速將子宮動脈栓塞止血;另外,介入治療可促進子宮血供發(fā)生障礙,并進一步促進子宮平滑肌反應性收縮而提升止血效果[9-11]。秦紅[12]的研究顯示,超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的患者的手術時間(12.5±3.8)min明顯少于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的(27.8±5.9)min,且超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的患者止血成功率為95.00%,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為65.00%,證實了超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產后出血的高效性。
本研究中,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采用B-Lynch縫合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子宮動脈介入栓塞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產后出血臨床手術效果比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高(P<0.05);觀察組產后出血停止時間、產后出院時間短于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P<0.05)。治療前生命體征相關指標相似(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命體征相關指標優(yōu)于宮腔填塞治療的患者(P<0.05),且兩組無嚴重并發(fā)癥,證實治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綜上所述,子宮動脈介入栓塞治療產后出血臨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有效止血,改善產婦生命體征,無嚴重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