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波
摘 要:當前,“一校一球一操”背景下啦啦操運動進校園已經(jīng)成為一種風尚,而中小學建立+啦啦操隊則是對落實這一政策的具體化體現(xiàn)。本文以南京市中小學啦啦操隊為調(diào)查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以如何建立中小學啦啦操隊并合理實施訓練為主題,從:啦啦操隊員的選拔、訓練時間的確定、啦啦操訓練內(nèi)容及方法的選擇、啦啦操隊伍的管理與拓展以及其他影響啦啦操隊建立的因素幾個方面進行論述,希望能為從事啦啦操訓練的體育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 啦啦操隊 建立 訓練經(jīng)驗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9(c)-0095-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One school a ball a gymna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eerleading exercise into the campus has become a fashion,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o establish a cheerleading team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olicy embodies the concrete. In this paper, the Nanj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cheerleaders as the object of investigation, using literature, interviews,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how to establish a primary school cheerleaders and the rational implementation of training as the theme, from: cheerleader The selection of the training time,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eerleading team, and othe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eerleaders. We hope that w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who are engaged in cheerleading training.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heerleading team; Establishment; Training experience
近年來,啦啦操作為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項目,以其“團隊、時尚、活力”的鮮明特點得到了中小學學生的廣泛喜愛。為了進一步落實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提出的“一校一球一操”工作要求[1],推動啦啦操項目在中小學校園中有效開展,南京市教育局已把啦啦操列為南京市青少年陽光體育節(jié)校園系列聯(lián)賽的一個項目,并鼓勵水平突出的隊伍參加更高層次的比賽。在此基礎上,各區(qū)級教育局也紛紛響應號召,定期組織區(qū)內(nèi)比賽,以選拔優(yōu)秀隊伍代表各區(qū)參加高一級別比賽。在這種濃厚的競賽氛圍下,中小學校園已成為啦啦操項目的開展沃土,越來越多的學校組建了校啦啦操隊,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展現(xiàn)學校的體育運動特色。
組建一支啦啦操隊伍看似簡單,但如果要求這個團隊能在各級各類比賽中都有出色表現(xiàn),甚至考慮到長遠發(fā)展,把這個項目發(fā)展成為一個學校的體育特色則并非易事。它需要一個極具經(jīng)驗的體育教師進行組隊、管理,協(xié)調(diào)訓練,并得到學校領導、老師以及學生家長等各方關系的支持。
1 啦啦操隊員的選拔
目前,國內(nèi)高水平啦啦操比賽項目中最為常見并具代表性的主要有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除了雙人項目和混合小團體項目外,其他各組別的參賽人數(shù)均限定在8到24人之間[4]。為了體現(xiàn)中小學啦啦操的特點、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南京市中小學校園比賽一般會將人數(shù)限定在24人。因此,如何從學校挑選出素質(zhì)條件最好的一批學生就成了建立啦啦操隊的第一步。啦啦操隊員的選拔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有無舞蹈基礎。有舞蹈基礎的學生柔韌性好,有的甚至可以做翻騰、跳躍類的難度動作,可大大提高體育教師的訓練效率以及團隊技術水平。因此,學??膳e行“舞蹈比賽”或者 “個人才藝展示”類活動,鼓勵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參加,那么有舞蹈基礎或者動作協(xié)調(diào)的學生便可脫穎而出。此外,符合這一條件的學生也可由班主任推薦。第二,學生的先天條件。例如:在學生的身材方面,以身高中等、身形勻稱為優(yōu);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以核心穩(wěn)定,手臂、腿部力量好,動作協(xié)調(diào)性好為佳。具備這類條件的學生可由其任課的體育老師進行選拔。第三,學生的性格特點。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帶隊訓練發(fā)現(xiàn),性格外向開朗,熱愛表現(xiàn)的學生往往能在訓練中獲得更快的進步并表現(xiàn)出更好的舞臺表現(xiàn)力。此外,對于態(tài)度端正、意志品質(zhì)較好的學生也可考慮作為吸收入隊的重要條件。
眾所周知,中小學學生學業(yè)繁忙,如若隊員訓練時間不統(tǒng)一,將嚴重影響訓練的進度。因此,在中小學組建校啦啦操隊還應注意,盡量選取同一年級或者作息時間基本一致的學生。伴隨著學生升學或者其他各方面原因,啦啦操隊伍內(nèi)部也會有一定的人員流動,為此,體育教師可采取以舊帶新的方法,注重啦啦操后備隊員的儲備,以維持啦啦操隊的動態(tài)平衡,促進啦啦操隊伍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 啦啦操隊訓練時間的確定
筆者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小學啦啦操隊的訓練時間會因?qū)W段、學校的重視程度以及隊伍的建設程度不同而有所區(qū)別,但總的來說:在訓練時間總量方面小學相對初高中較為充裕;大部分學校會依據(jù)比賽時間而有針對性、有計劃地開展訓練活動,具體的訓練時間大多分布在大課間、中午休息、活動課、放學后等;根據(jù)訓練時間段的不同,單次啦啦操隊的訓練時長多為30~90min不等;少數(shù)有健美操、啦啦操特色的學校會專門開設啦啦操課程,有的甚至會安排周末時間進行系統(tǒng)化訓練。
中小學啦啦操隊的訓練時間因?qū)W校課程安排、啦啦操隊伍的水平和定位不同而有所差異,對此,筆者認為,在不影響學生文化課學習的前提下,啦啦操隊的訓練要盡可能安排多次并嚴格執(zhí)行,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采取碎片式、短時多次進行,這樣方能保證訓練效果,使啦啦操隊伍長效發(fā)展。
3 啦啦操訓練內(nèi)容及方法的選擇
啦啦操項目主要由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組成,其中舞蹈啦啦操又包括:花球、街舞和爵士三類。爵士啦啦操由于對運動員的舞蹈基礎要求較高,在中小學比賽中開展也較少,因此,除少數(shù)高水平隊伍外,中小學啦啦操隊伍中選擇爵士啦啦操作為訓練內(nèi)容的隊伍并不常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中小學開展啦啦操項目訓練的內(nèi)容多集中為花球啦啦操、街舞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ㄇ蚶怖膊俸徒治枥怖膊佥^容易上手,開展得最為普及,技巧啦啦操雖有一定難度,但已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嘗試并接受,且發(fā)展趨勢較好。
花球啦啦操是運動員手持花球完成的運動,花球啦啦操以其橫平豎直的動作形態(tài)以及短促有力的發(fā)力方式,較其他類別啦啦操更容易上手。體育教師在為零基礎的學生開展訓練之初要著重對學生32個基本手位定位的準確性,以及發(fā)力方式的正確性進行培養(yǎng);街舞啦啦操與傳統(tǒng)的街舞動作區(qū)別不大,教師在教學中可著重強調(diào)身體的放松、律動以及力量爆發(fā)點、動作與音樂節(jié)奏的配合等;技巧啦啦操與其他類型啦啦操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是以翻騰、托舉、拋接、金字塔組合舞蹈動作、過渡連接及口號等形式為基本內(nèi)容的團隊競賽項目[4]。在對團隊成員自身素質(zhì)以及成員之間的的配合度方面會有更高的要求。目前技巧啦啦操根據(jù)難度不同會有從低級別到高級別的分類,調(diào)查中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學校可以完成0~2級的動作,少數(shù)學校甚至可以達到更高的層次。相關的體育教師表示對于技巧啦啦操的訓練經(jīng)驗也在不斷探索階段,但只要重視并強調(diào)學生的安全保護工作,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諸如尖子隊員身體的緊張性、隊員之間的正確發(fā)力與配合等,沒有任何基礎的學生經(jīng)過訓練也可以將成套動作完美呈現(xiàn)。綜上所述,對于不同類型的啦啦操的訓練,體育教師首先要重視打牢學生的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再安排學生反復練習不同水平的成套動作,方可鞏固、提高整個團隊的技術水平。
4 啦啦操隊伍的管理與拓展
中小學學生啦啦操技術基礎并無明顯差異,隊伍好不好,主要看體育教師的管理是否到位。因此,對于啦啦操隊伍的管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師首先要制定系統(tǒng)全面的啦啦操訓練計劃,并嚴格落實。
(2)加強科學指導,把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相結(jié)合,注重學生身體素質(zhì),尤其是力量素質(zhì)和柔韌性的提高。依據(jù)學生技術水平,在保證學生運動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增加難度動作的學習。
(3)紀律嚴明,形成優(yōu)良隊風。為啦啦操訓練制定嚴明的考勤制度以規(guī)范學生的訓練習慣。為營造良好的訓練氛圍,教師還要加大隊員的思想教育工作[2]。
(4)建立啦啦操隊網(wǎng)絡QQ群,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在群里布置作業(yè)或者通知訓練事宜,也可以對隊伍的訓練情況以及成果及時進行補充總結(jié),還可以定期向QQ群發(fā)送優(yōu)秀的啦啦操動作視頻供學生欣賞學習。網(wǎng)絡QQ的運用可大大縮減啦啦操隊訓練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提高訓練的效率,對于學生學習啦啦操的興趣以及團隊成員的凝聚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5)為了促使啦啦操團隊健康地成長,體育教師除了帶領團隊參加教育部門主辦的校園啦啦操比賽外,還可以讓團隊參與各類展示活動:如運動會開幕式表演、校慶演出活動、社會公益活動表演等,以鍛煉隊員的心理素質(zhì),增強學生的表演經(jīng)驗和自信心[5]。
5 其他影響啦啦操隊建立的因素
中小學啦啦操隊能否持續(xù)健康發(fā)展還受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影響,例如:教練員的自身素質(zhì)、學校領導的支持、訓練經(jīng)費的投入、家長的支持等[3]。目前,啦啦操運動的普及也不再僅僅局限于校園,“家庭親子啦啦操、啦啦操進企業(yè)”等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6],這些都得益于全國啦啦操委員會培訓機制的成熟。全國啦啦操委員會定期在全國各地開展教練員培訓班,使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通過培訓提高了自身素質(zhì)。體育教師活學活用,把學到的方法靈活運用于帶隊訓練中,既為學校爭得了榮譽,也為校園增添了活力。啦啦操運動對于校園文化的充實,德育功能的發(fā)揮都有促進作用,因此,多數(shù)學校領導及家長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
在目前“一校一球一操”模式的良好氛圍下,啦啦操進校園已然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趨勢,多數(shù)學校以及體育教師都具備完善的條件來開展啦啦操隊訓練。未來中小學啦啦操隊若想在錦標賽、冠軍賽甚至國際賽場上展現(xiàn)風采則需要更多的探索,我們也期待能夠看到更多的中小學啦啦操隊伍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 馬鴻韜.啦啦操運動概述[J].中國學校體育,2016(1):56-57.
[2] 梁峰.淺談學校課余訓練隊的“三個注意”[J].學周刊,2017(2):195-196.
[3] 黃家卿,周英華.啦啦操融入校園文化的可行性探究[J].田徑,2017(7):45-46.
[4] 全國啦啦操委員會.2017—2020周期啦啦操競賽規(guī)則[Z].2016.
[5] 韓裕松.略論啦啦操團隊文化的重要性[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0):165.
[6] 李錦梅.啦啦操運動的鍛煉價值和社會功能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