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麥
在若干文明中,阿爾卡特草原上的石人像“穿”的高筒皮靴,是人類穿鞋的最早佐證。而幾十年前,在新疆樓蘭孔雀河出土的“羊皮女靴”誕生于4000年前,是人類目前發(fā)現(xiàn)的“第一雙”鞋子。
衣履可以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文明。多倫多的貝塔鞋博物館是全球最大的鞋類博物館,那里展示了一雙古埃及金字塔時期出土的鞋子,樣子看起來就象是今天的夾腳拖鞋。那雙由蘆葦草及紙莎草編織成的涼鞋,完成了人類史上第一個足部的夏季應用。
古代希臘的“涼鞋”,繼承了埃及的特點,卻顯現(xiàn)著一次生活上的變革。那一時期,人們對于美有了新的認識,即便是戰(zhàn)爭用鞋,也出現(xiàn)了實用性裝飾。
盡管它的形態(tài)簡陋,卻在彼時代表著某種身份,國王、神職人員和貴族才能將它穿于腳上。似乎從一開始,鞋子就象征著階級,它是奴役和自由之間的區(qū)別。貴族化使“羅馬涼鞋”變得浮夸起來,高級皮革與金銀裝飾把腳包裹成權力的象征。
在同一時期的中國,鞋子也被分為“舄、履、屐、靴和屣”等類別,用于區(qū)分人的階層。當時中國鞋履的分類似乎有意強調(diào)了它的功能性,從某種意義上講,階級賦予了不同鞋子不同的社會使命。
在絲綢傳入西域后,鞋才變得真正華麗起來。拜占庭帝國接近東方,淺口鞋子猶如唐朝的云頭錦履,鞋上的珠寶飾品具有典型的拜占庭特色。
一個常常被人提起的,是法國“太陽王”,這個因為自卑發(fā)明了高跟鞋的男人成為了傳奇。然而在鞋履進化史中,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則是一個被人忽略的名字。他將上千年來不分左右的“直角鞋”定出方位,這一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很多人開始“找到了雙腳的位置”。
得益于左右腳的區(qū)分,人的衣著才變得豐富起來,鞋子也完成了進化。
鞋子的顏色常常象征著權力。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成為羅馬帝國的皇帝,在征服了歐洲大部之后,查理曼大帝穿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紅皮鞋,上面綴著黃金和祖母綠,與他鑲嵌著珠寶的皇冠相映成趣。羅馬帝國初期,只有皇帝能穿紫紅色皮制的涼鞋,上面繡著金線,腳背上有只金色的雄鷹。根據(jù)羅馬法律,誰要是敢于穿同樣的鞋子,就會遭到流放,并且失去所有的財產(chǎn)。
鞋跟的高度也是一種參數(shù)。很多年前,一位叫戴維斯的博士指出,經(jīng)濟越不景氣,高跟鞋的鞋跟就會越高。持這種觀點的經(jīng)濟學家不在少數(shù),他們認為,在經(jīng)濟繁榮富裕之際,女人反倒愛穿平底鞋。20世紀20年代,低跟鞋和平底鞋暢銷;然而,在“大蕭條”期間,低跟鞋和平底鞋銷量下降,而高跟鞋的銷量卻上升。
當然,這個指數(shù)也在變化。最近的一份調(diào)查顯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英國女性鞋跟的高低與經(jīng)濟形勢之間有直接正相關,即經(jīng)濟形勢相對好時,女性對超高高跟鞋的需求增加;經(jīng)濟相對低迷時,她們更傾向于購買中低跟、讓雙腳更舒適的鞋。
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