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摘 要】聲樂教育是我國高等院校音樂課程體系建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聲樂演唱和審美教育的重要責任。在我國高校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過去沿用的傳統(tǒng)聲樂教學法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聲樂演唱人才的要求,為了更好地促進人才教育質量,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綜合能力,高校聲樂教育需要運用改革拓寬思路。本文將通過分析當下高等院校聲樂教育的現(xiàn)狀,探討如何在聲樂教育過程中運用改革克服現(xiàn)存的問題,提高聲樂教育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高素質聲樂人才。
【關鍵詞】高校教育;聲樂教學;改革發(fā)展;教育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3-0186-02
“隨著藝術類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聲樂教學正在向理念創(chuàng)新模式邁進,為了快速填補聲樂人才匱乏的漏洞,滿足社會對聲樂人才的需求,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盵1]尤其是專業(yè)性人才,以往傳統(tǒng)音樂教育只注重對人才進行技巧性培養(yǎng),這也造成了高等音樂教育教學的諸多問題,使得學生和社會實際人才需求產生一定差距。對聲樂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立足于當下,我國聲樂教學改革仍處于起步階段,雖然獲得了一定成績促進了我國音樂教育發(fā)展的進步,但仍然存在一定問題,需要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繼續(xù)探索總結,不斷探尋聲樂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新思路。
一、我國當下高校聲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聲樂教學缺乏準確定位。雖然我國很多高校都開設了聲樂教育專業(yè),但是在教育目標上卻是模糊的。很多教師都認為聲樂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演唱的技巧,忽視了對聲樂藝術性方面的教育。聲樂表演中,演唱技巧只是一部分,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應當在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聲樂教學體系,情感教育和審美訓練才最為重要,如果只是學習技巧,則是舍本逐末不利于學生掌握聲樂藝術的精髓。
(二)聲樂教學方法較為落后?!坝捎谑艿浇虒W課時的限制,教師不得不偏重于技能性的講授?!盵2]對于非藝術類院校來說,聲樂教育是一門通識選修課,學生由于并不具備專業(yè)藝術系學生的學習背景,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區(qū)別對待。然而很多高校常常是將藝術類院校的教學方法直接搬到本校中,一概而論的教學方法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特殊性。同時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方式和網絡等也應當應用于高校課堂中,為聲樂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三)課堂設置的關聯(lián)性不足。很多高校聲樂教育都將學科作為中心進行深入教育,雖然在縱向加深了深度,但是卻常常忽略了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學生只是學到關于聲樂的專業(yè)知識和技巧,卻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無法將聲樂學習帶來的藝術體驗延伸到其他專業(yè)中,在廣度上缺少拓展性,造成了學生藝術綜合素養(yǎng)較低。
二、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思路
(一)提高高校聲樂教師對學科的重視程度,提高教學質量。高校聲樂課堂中,教師是最為核心的教學力量,同時也是講學的主導者,只有教師自身重視聲樂教學的重要意義,學生才能真正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所以,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第一步應當從聲樂教師入手,抓住教學改革的本質。首先,聲樂教師應當明確教學方向,根據方向制定科學的聲樂教學方案。聲樂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人文學科,是對學生的情感和審美教育,多年的應試教育使得中國大部分學生缺少人文精神的陶冶,進入大學之后,教師應當把握住這一關鍵時期,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以及藝術對個人品性的重要影響,教師需要將審美能力提高作為聲樂教育的初衷,然后圍繞初衷展開教學,制定科學的聲樂教案。聲樂教學雖然課堂氣氛可以更加活躍甚至“松散”,但授課內容不能過于隨意,仍然需要和其他學科一樣,根據學生特征梳理出重點和難點,以及針對不同內容的恰當教學方式,以清晰的教學思路進行授課。第二,聲樂教師應當選擇合適的教材授課。教材是聲樂教學中的重要依據,對于授課教材應該做到謹慎選擇,教材是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結果的關鍵,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材選擇,才能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3]。在教學剛開始的階段,聲樂教師可以選擇淺顯入門的聲樂教材,提高學生的聲樂學習興趣和基礎樂理知識,同時注重對學生聲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聲樂基礎的時候,可以選擇有難度的教材,讓學生掌握更深層次的聲樂演唱技巧,再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
(二)確立學生的中心地位,培養(yǎng)學生音樂綜合素養(yǎng)。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中的絕對主體,雖然課堂氣氛比一般的課堂要活躍,然而學生更多時候還是扮演著被動的傾聽者和接受者的角色。教師為中心的課堂雖然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內容,但也是對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熱情的壓抑,雖然增強了對知識的記憶卻不能靈活運用知識。在聲樂學習中確立學生的中心地位首先需要教師改善教學方法,避免將課堂變成完全的理論性內容,應當加大實踐部分,在講解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親自示范演唱,引導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教師需要不斷進行自我完善,不斷用理論提升自己,完善藝術修養(yǎng),緊跟社會發(fā)展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駕輕就熟,為聲樂教學提供更多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熏陶下增長見識。聲樂教師的教學也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中,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利用課余時間豐富藝術修養(yǎng),將音樂和審美培養(yǎng)融于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
(三)采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由于傳統(tǒng)的高校聲樂教學方法存在諸多弊端,所以對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聲樂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改變教學方法,采用情景教學法、合作學習法、角色扮演法等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在課堂內容的展現(xiàn)方式上,教師也可以從高校學生的興趣點入手,改變千篇一律的聲樂訓練方法,從當下聲樂發(fā)展現(xiàn)狀切入課堂,讓學生能夠在一定時代背景下欣賞聲樂作品,感受音樂對人情緒和審美體驗的影響。音樂教學注重互動性,教師去傳授內容只是教學的一部分,學生的反饋和互動也需要運用教學方法引導,聲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傾聽聲樂作品和學習演唱技巧之后和同學進行交流,分享聲樂鑒賞后的感受,營造互相啟發(fā)的學習氛圍,同時分享也是加深印象、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和自信心的方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大有裨益[4]。對于處于高校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聲樂教學的課時安排是有限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聲樂教學效率的有效方法,實際上激發(fā)學習興趣更多在于將學生從單調、無聊、枯燥的傳統(tǒng)聲樂教學課堂中解脫出來,音樂作為愉悅身心的存在,本身存在巨大的魅力,如果人為地為它蒙上一層面紗,注定會讓人興趣大減,在這個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非常重要,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需求,根據學生反饋制定課堂教學內容,同時輔以思維的碰撞、啟發(fā)式正向引導和自由的討論氛圍,創(chuàng)新教學并不是一件難事。
綜上所述,高校聲樂教學需要將素質教育作為創(chuàng)新改革的主要內容,調整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才能符合新時代的聲樂人才發(fā)展要求。在聲樂教學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也應當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音樂素養(yǎng),將聲樂教育作為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陣地。改革創(chuàng)新任重道遠,只有采用循序漸進的科學方法、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探索出符合社會人才要求的聲樂教育創(chuàng)新模式,真正推動我國高校聲樂教育的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解本康.聲樂教學的理念創(chuàng)新路徑初探[J].當代音樂,2016(10):11-12.
[2]徐茜.高師聲樂教學改革探究[J].當代音樂,2017(7):14-16.
[3]孫一迪.淺談我國高校聲樂教育改革新思路[J].藝術教育,2015(1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