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福
摘 要:新課改后,語文這門在各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也進一步提升,教師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也隨之加強,尤其是小學階段就要給學生打好基礎。本文中,我將重點針對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展開探究,談談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究
眾所周知,語文是由語言和文學兩個方面組成,語言就是作為國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并一脈相承的母語——漢語;而文學則是以漢語為載體,經(jīng)過五千年歷史大浪淘沙所遺留下的歷代文人墨客所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而語文的教學就是以“聽說讀寫”四個基本要素為基礎,實現(xiàn)語言和文學傳承。不同階段,語文教學側(cè)重點不同,以小學語文來說,考慮到學生在智力發(fā)展和學習能力方面處待啟蒙階段,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以漢語的基礎知識——字詞教學為主,兼顧閱讀和寫作啟蒙,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文學思維。
并且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科教學來說,需要教師干涉的部分較多,尤其是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因為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漢語作為母語,在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學生一直處于漢語語言環(huán)境中,所以學生在入學之前就已經(jīng)具備了相對較為完整“聽”和“說”的能力,并且具備使用漢語思維思考問題的習慣。只是這種習慣是零散的,不成體系的,而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于,幫助學生將零散的、不成體系的思維整合成系統(tǒng)性的文學性思維,進而在學習過程中應用于閱讀和寫作中,為情感的體悟、抒發(fā)和文字的寫作打好基礎。因此,下文中我將從實際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從字詞、閱讀和寫作教學等三個方面,具體談談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做好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工作,切實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效率,幫助學生打好基礎。
一、課本字詞教學方面
對于語言類學科的教學來說,基礎知識的學習至關(guān)重要,而字詞就是漢語中最小的語言單位,不論是句子還是段落,甚至是整篇文章都是通過漢字的排列組合構(gòu)成的。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學生進入學校一開始就要做好字詞的學習,尤其是監(jiān)督和引導。因為小學生本身自我控制能力差,字詞的記憶和學習又是一個長期的、持之以恒的過程,在此過程當中,學生不自覺地會感受到乏味性和枯燥性,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做好監(jiān)督和督促工作,從而保證學生在字詞學習過程中能夠持之以恒的努力。
首先,在字詞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好監(jiān)督工作。字詞基本上都會包含在每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文章當中,而且需要學生掌握的字詞都會在課本每篇文章之后有詳細的列舉,作為教師的我們就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針對生字詞做好區(qū)分。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教師的威嚴給學生們學習的壓力,例如通過當堂檢查的方式,督促學生在課下自主進行字詞的記憶,因為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具有很強的權(quán)威性,所以即使學習字詞很枯燥,但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依舊會不自覺地遵守和執(zhí)行。所以,通過以上兩方面的結(jié)合,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字詞掌握率。
其次,在字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字詞記憶習慣。從方法來看,字詞記憶是一項瑣碎性的工作,并且主要依賴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進行不斷的重復,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單獨拿出大塊兒的時間來進行集中記憶,反而會導致學生很快就產(chǎn)生疲憊感和乏味感,進而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也隨之消磨殆盡。所以,最好的方式是針對字詞的零散性和獨立性,讓學生學會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記憶,這樣不僅能夠加大時間的利用率,也可以通過分散性的記憶,避免學生出現(xiàn)學習厭煩心理的風險。
而從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來看,我們可以通過字詞的記憶,讓學生習慣于有計劃的學習。例如,每天做好記憶的規(guī)劃,包含一定的字詞記憶數(shù)以及階段性復習頻率。這樣不僅能夠通過重復性的學習,最大限度的克服機械記憶所導致的遺忘規(guī)律,還能讓學生也不自覺的養(yǎng)成計劃性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約束能力,為語文其他方面知識,甚至是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閱讀與寫作教學方面
眾所周知,閱讀和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會隨著學生知識學習的不斷深入而不斷增強,而在新課改的境況下語文分數(shù)比重的增加,對學生未來各階段升學成績的影響程度也隨之提高。所以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雖然閱讀和寫作都還處在啟蒙和打基礎的階段,但依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足夠的努力,從而為學生未來語文全方面的發(fā)展打好基礎。而此部分中,我將主要針對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方面提出幾點建議。
首先,閱讀和寫作相對于字詞來說屬于文學的范疇。而文學最主要的特性就是主觀性,主要依賴于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尤其是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所以對于閱讀和寫作教學來說,最為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建立感性的思維模式。一方面,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以課本中所包含的課文參照,對照不同的文體以及題材,分析文章理解的重點和理解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感受字里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情感和寓意,搭建與作者通過文章進行情感溝通的橋梁,實現(xiàn)情感的共鳴。而另一方面,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側(cè)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散,并恰當?shù)奶岣邔W生情感抒發(fā)的能力。雖然小學階段所涉及的寫作要求字數(shù)較少,內(nèi)容相對教簡單,但這正好給教師提供了一個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性和藝術(shù)性的機會。通過以上兩點可以在閱讀寫作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主觀性思維架構(gòu)的建立。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因為語文本身就是一個需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進行學習才能夠?qū)崿F(xiàn)進步的學科。不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需要學生進行知識的廣泛累積。一方面,對于閱讀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精細化的學習和分析課文,還要在課下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進行文學作品的廣泛閱讀。另一方面,對于寫作來說,則是通過寫日記和讀后感等形式進行練筆。通過閱讀和寫作的結(jié)合,促進學生在情感體會和情感抒發(fā)雙方面能力的共同提升。
在我看來,字詞、閱讀、寫作是語文教學的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需要我們從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開始就要一步一個腳印,穩(wěn)扎穩(wěn)打讓學生具備良好的知識基礎,才能為接下來知識的縱身探究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