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0日,在圓滿完成各項會議議程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
3月5日至20日,在這16個日日夜夜里,代表們一回回真切的發(fā)言、一次次熱烈的鼓掌,定格成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最高議事殿堂里,代表們更加凝神聚焦于會議議題,嘩眾取寵的“雷人雷語”少了,實實在在的真知灼見多了,會紀會風,煥然一新。
人代會是代表集中履職行權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大代表平時不接“地氣”,審議沒有“底氣”,“雷人”語錄漫天飛;有的代表干脆信奉“沉默是金”,鮮有議案、建議提出。更有甚者,挖空心思把莊嚴的人代會會場當成了個人撈取政治資本、提高知名度的“名利場”。凡此種種,表面損害的是人大代表的形象,實質(zhì)是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戕害。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如果人大代表在履職過程中“開小差”“打折扣”,不能切實發(fā)揮作用,最終勢必影響人大制度功效的發(fā)揮。
發(fā)揮代表主體作用,須首先認清“代表”二字承載的分量。人民通過民主選舉產(chǎn)生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大代表不僅是一種“政治榮譽”,更是參與行使國家權力的公共職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拔也话l(fā)聲,便意味著背后無數(shù)選民的失聲”。人大代表唯有準確領會“代表”二字的深刻內(nèi)涵,時刻牢記“代表”二字的沉重分量,才能“不用揚鞭自奮蹄”,不斷增強履職意識,不負選民信任和重托。
當然,空有“為民代言”的一腔熱忱,而不具備較好的履職能力,在依法行權的路上同樣“步履維艱”。新時代對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大代表要大興調(diào)查研究之風,深入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為推進改革發(fā)展、增進民生福祉、做好人大各項工作夯實基本功。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無論是審議討論還是提出議案建議,都要講真話、道實情,保證人大通過的法律、決定決議經(jīng)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
“人大搭臺,代表唱戲?!贝舜稳珖舜鷷希?5位人大代表在新開辟的代表通道上談民生、述民情、論發(fā)展,唱響新時代的“好聲音”。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繼續(xù)為代表履職創(chuàng)造條件、搭建平臺,深挖發(fā)揮代表作用的潛力,拓寬代表參與常委會工作的渠道,在常委會立法、監(jiān)督等各項工作中留下代表印記,讓人大真正成為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的代表機關。
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我們有理由相信,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代表們將把大會期間的好作風、好狀態(tài),一如既往地延續(xù)到閉會期間的履職行權中,不停歇、不松勁、不懈怠,交出一份無愧于新時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