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高中階段學生的價值思維觀念逐漸成型,在此期間時評寫作訓練潛移默化鍛煉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結構,以辯證能力看待社會現(xiàn)狀,不僅是寫作上的組織架構排布,同時也是學生心靈的共鳴、心理認知的提升,高中時評寫作訓練應著眼于宏觀的視角,以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為本,轉變教學角色,學生從被動的旁觀視角逐漸脫離出來,代入自身的情感感悟,在時評寫作中不斷獲得全新的領會,豐富寫作內涵,提高文學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時評寫作;訓練;思維發(fā)展;提升
引言:
高中生面臨嚴峻的考驗,自然而然增添了無形的課業(yè)壓力,在高中時評寫作訓練中,高中生涉世未深,認知較為淺薄,教師對于寫作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仍舊以主流文化內容的鋪陳為主要教學目標,使得高中時評寫作訓練流于形式化,單靠學生自身的基礎水平,短時間在時評寫作訓練中獲得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是較為困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并在時評寫作訓練中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導入新鮮元素,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為社會儲備復合型人才做好奠基。
一、發(fā)展、提升學生理性思維
時評寫作訓練需要以宏觀的視角,整體性感知事件本身,透過問題的表現(xiàn)看本質,提煉出問題中的關鍵詞匯,獲得明細化的整合信息,但高中生真處于青春期,對于時事難免思維偏頗,認知狹隘,在時評寫作中又缺乏直抒胸臆的勇氣,只能按部就班、千篇一律的歌頌時事熱點,缺乏批判的信心與條理的思路,例如“杭州保姆縱火案”雖然已經審判,相應的人員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大多數(shù)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保姆“恩將仇報”這一層面,對于“碧桂園”為何沒有第一時間撲滅火災,任由火勢蔓延吞噬生命,背后是開發(fā)商單層面的縮減支出,放置敷衍了事的防火裝置,還是背后有人牟利徇私,通過受害人的質疑可以發(fā)現(xiàn),此次的縱火不僅牽扯出縱火事假本身,同時為什么高檔社區(qū)依然有嚴重的火災隱患,我國的建筑結構是否都能在未達標的情況下投入使用?相應的檢查是否未能落實?法律維權仍舊困難重重嗎?深挖到國民經濟、建筑等層面,提升了時評寫作的整體思想,但這些目前都是高中生所欠缺的,教師在課堂上可鼓勵學生深入淺出的看待時評寫作訓練,除了已知的現(xiàn)場狀況外,還可以將整個時事本身的背景、影響等綜合起來,擴大化事件本身的思考面積而進行論證,時評寫作訓練中需要學生關注熱點并關注網民的心聲,除了看到一些官方的言論外,同時參考網民的熱議為依據(jù),當然要在切實抓住問題呈現(xiàn)出的錯誤點進行抨擊,針對問題提出其與國家發(fā)展矛盾的部分。并結合自身的閱歷與所見所聞提供解決的觀點,避免捕風捉影的猜測,同時又要勇于質疑,引發(fā)讀者的共鳴,使得讀者認可時評寫作中提到的觀點,體現(xiàn)出時評寫作訓練中的個性化。不人云亦云,結合眾多案例的“反轉”效益獲得理性的思維提升。
二、發(fā)展、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
事件的發(fā)生都是有誘因的,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通過這句民間的諺語不難發(fā)現(xiàn),任何事件的發(fā)生都在一些可能思維的基礎上構建,時評寫作中必然要體現(xiàn)出事件本身的邏輯性,例如:央視新聞最新發(fā)布的“16億扶貧路偷工減料”,其中的邏輯可通過時間順序來梳理,需要扶貧修路---修路完成---道路問題良多需要重新修整---整改僅刷涂料敷衍了事,梳理清整個事件的邏輯線路后,就凸顯出一個矛盾的問題,16億的大投資與刷涂料的微小支出,這兩者是難以契合理解的,那么剩余的投資資產何去何從?負責的建筑施工單位對于修路后,明顯的路基裂縫等問題作何解釋?是否其中就存在違規(guī)作業(yè)?整改后仍在大山下建隧道是否通過有關部門的審核?可見本次事件并不符合常理,加之當?shù)鼐用衩枋觯骸皼]見修過”,這樣的一個政府投資的大工程,當?shù)氐木用窬谷粵]有見過修路,在不符合常規(guī)邏輯的情況下,按照正常的邏輯推理來分析,其中貪污腐敗、推卸責任的關鍵詞浮出水面,盡管目前還未對此次事件做出明確的責任落實與懲處,但“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邏輯思維使得時評寫作更加有層次感,邏輯思維中的新觀點是時評寫作中的基于事實的有利時評論證,高中生掌握邏輯思維便掌握了時評寫作訓練的竅門。
三、發(fā)展、提升學生辯證思維
時評要看到兩面性,有表面呈現(xiàn)出的內容,也有暗藏的真相,在實時政治、花邊新聞弄虛作假盛行的今天,更加需要高中生具備辯證能力,從內容的兩個方向著手,避免思維的單一化限制思維的發(fā)展。例如:住宅街區(qū)制的施行,就明顯具有辯證意義,雖然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活動空間,對于我國人口密集的問題有所緩解,但同時街區(qū)制的開放是否能夠保障安全性與隱私,在問題質疑中,要發(fā)現(xiàn)問題的優(yōu)勢與劣勢,酌情做出考量闡述自己的觀點,如此時評寫作才是一篇完整而有力的佳作。
四、發(fā)展、提升學生多角度思維
多角度思維是基于辯證思維上的多層面擴展,一些問題從不同的視角去看有不同的含義,這也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的出發(fā)點,每個人的思維不同,應保持自身的獨立思考意識,具備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的表述能力。例如:近年來我國的拆遷暴富案例層出不窮,可從拆遷群眾、拆遷隊、拆遷后組建計劃、拆遷對國家未來的影響等多個角度看待問題,持有不同的觀點獲得思維的能源迸發(fā)。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時評寫作訓練,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中不斷實現(xiàn)突破,教師應引導學生開啟時評寫作思維的閥門,提高時評寫作訓練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梅芳.高中時評寫作訓練應以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為本[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7(4):8-9.
[2]吳丹霞.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高中時評寫作辯證思維訓練之四[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2):86-87.
[3]于珊珊.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D].山東師范大學,2012.
[4]曾德娟.新聞時評式高中作文教學實踐研究——以貴陽市實驗三中高中班為例[D].貴州師范大學,2015.
課題:“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高考背景下時評類文章的寫作結構研究》(課題編號:JCJYC1701165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