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希
父親退休后,心情郁悶,就經常往農村老家跑。老家空氣好,又特別的安靜,很適合老人居住。但跟父親年齡差不多的人,多半在城市里幫子女帶孩子,親戚們又住得遠,因此,父親覺得有些寂寞。我工作又忙,從城里往返農村需要半天時間,因此回家極少。
那天回家,父親拿出一個關公的工藝品給我看。我看著那工藝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便贊嘆道:“好看,真的蠻像呢?!庇蛛S口問了句,“您從哪兒淘來的,花了多少錢?”父親有點像得了夸獎的小學生,認真地回道:“我自己做的。有天,我在柴堆里發(fā)現(xiàn)一個樹瘤長得極像人臉,便用它來做了這個,沒想到還真像。我是不是很有藝術天賦?”我肯定地點頭,對他說:“爸,你真行!”父親得意地笑了。
父親年輕時雕刻過一段時間的石碑,在我們十里八鄉(xiāng)有些名氣,這也算有點美術基礎。三十多年過去了,我沒想到父親這手藝還在。要知道,木雕比石雕更難,需要更多的細心和耐心。
我想,這愛好可以讓父親轉移退休后的不適應,讓他老有所樂,便極力鼓勵他:“爸,您沒事就雕雕這個,到時出了好作品,我拿到網上去賣,肯定能賣個好價錢。”父親呵呵笑著,連連擺手說:“不賣,不賣?!?/p>
從那時起,父親就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愛上微雕刻。東家的桃核、西家的葫蘆、南家的竹子、北家的樹瘤,都成了父親愛不釋手的寶貝。而且經過父親的巧手雕琢,再普通的東西都會成為一件上好的工藝品。客廳的方桌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作品,不過這些作品父親卻是不賣的,碰上熟人喜歡便送上一兩個。父親還把注意力放到了雕刻實用品上,如鍋墊、筷籠、鍋架、筆筒等,都是專門為我做的。
看到這些父親給我的獨一無二的用品,我感受到父親那份濃濃的愛與關懷。偶爾,父親雕刻的時候,我會坐在旁邊陪著他。他戴著老花鏡,一只手拿著一枚小核桃,另一只手鉆孔、切口,然后用刻刀一筆一畫地刻。我看他拿著刻刀,全神貫注、小心翼翼地刻著,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便勸他:“爸,刻著玩,沒必要那么費心費神。”他卻回答我:“越小的東西,越要在細節(jié)上下工夫,雖然是刻著玩的,但也不能馬虎,人呢,做什么事都不能馬虎。”說得我一陣一陣地汗顏。
可不是,父親坐了多年的辦公室,雖然沒能在官場上大展宏圖,但從未因不負責任造成任何一件事情的失誤,也沒有因為親人關系,挪用過公家一分錢。因為凡事認真,母親常嘮叨他,嫌他做人死板,我們有時也不怎么待見他。但他年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受到領導和同事的愛戴,每年都能拿回來一些獎品和獎狀。父親一直說,他的人生,沒有遺憾。
精雕細琢,才能雕出精品;精雕細琢,才能收獲完美。我逐漸領悟到,這些年,父親是在用心雕刻著他的人生。只要精雕細琢人生,用認真的心去對待每一天,生活才能給你豐厚的回報,也才能擁有不后悔、不遺憾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