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湖北省將正式進入新高考。近兩年,筆者有幸?guī)状畏指跋绕诟母锏貐^(qū)浙江和上海進行了深度學習與培訓,學習后的心態(tài)經歷過慌張害怕——淡定接受——期待盼望三個階段,感觸頗深。下面想結合學校管理實際,談談自己就“走班教學”的幾點思考。
考試模式選擇科目學考科目選擇機會 滿分值 錄取方案浙江省“3+3”,學考+選考選考7選3學考10門選考一科2次機會選考滿分100分考分錄取,三位一體上海市“3+3”,合格考+等級考等級考6選3合格考6門等級考一科1次機會等級考滿分70分考分錄取,三位一體,春季高考
從高考方案上看,浙江改革的步子大,是大方向;上海改革的步子小些,顯得穩(wěn)妥。目前湖北省出臺的《湖北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借鑒了兩套方案,其中計分的方式還未明確。
湖北省采取的是高考錄取總成績“3+3”,選考6選3,每學科1次考試機會。學考每年組織兩次,6月和12月。選考與學考相同科目采取“二考合一”方式,以“必考題”+“附加題”呈現。學考成績分及格和不及格;選考成績以等級呈現,再轉化為等級分,方法未公布。
湖北省自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新生開始全面實施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整體與高校招生錄取改革全面對接。
新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將倒逼中學教育更要重視教育過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過程。作為國家戰(zhàn)略,新一輪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引導每一位教育者更多地去考慮教育的根本問題,即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該怎么去培養(yǎng)的問題。而這一輪回歸教育規(guī)律的變革,恰恰是我們所期待的。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新高考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選擇”,在選擇性教育理念下,學校要尊重學生選擇的權利,由此“走班教學”就成了必然。只有通過走班教學才能讓學生可選擇;學校要用豐富的課程來增加學生選擇的機會,讓學生有選擇;學校要通過高中三年的教育來提升學生選擇的能力,讓學生會選擇。這種選擇理念的確立至關重要。
先走一步的浙江和上海的大多數學校都實行了兩類走班:分類走班和分層走班。有的學校實行大走班,如浙大附中,條件比較好,一生一表(課表),實行大走班,這叫既分類又分層。有的學校上午在固定教室上課(上必修課和公共課),下午走班上課(選修課),這叫只分類,不分層。有的學校則根據選修科目編班,多數學生固定班級上課,少數學生、少數學科走班(紹興一中定2走1)。還有些農村高中放棄走班,實行組合套餐制,這種方式看起來操作簡單,但無法滿足學生的選擇需求。目前各校的形式不一,組織教學的能力也不均衡,但我們在交流中也發(fā)現不想走班的,抵制走班的學校最終是行不通的。
上海建平中學從2014年起就率先全面走班,既分類又分層,運行良好。那是因為學校從1999年開設校本選修課程多達300門,供學生選擇進行分類走班。幾年前學校又開始嘗試在數、英、理、化四個必修課程上進行分層走班;這十五年里積累了大量的走班教學管理經驗,當這一輪新高考到來之時,這所學校能迅速適應并在上海市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湖北省新高考到來前的準備期,學校一定要統一思想,通過對課程的領導來實現學校的內在價值和工具價值,因此增強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豐富學校的課程,來滿足學生的教育選擇,讓學生有課程可選;通過增強課程的選擇性,來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其實校本課程、選修課程的分類走班在我們區(qū)很多學校都已經嘗試,只是課程的深度開發(fā),走班教學的組織有沒有堅持,有沒有改進,各校有著比較大的差異。市區(qū)教育局這兩年一直在打造精品校本課程,以便推動選修課程的開發(fā)與設置。2015年和2016年我校陸續(xù)有兩門校本課程被評為市區(qū)優(yōu)秀校本課程。為了更好的迎接新高考,我校于2018年3月從高一到高三已全面實施學科拓展課程,生活實踐課程和特需課程的走班,提供給學生選擇的有44門選修課及10門特需課程,高一高二選修課的內容分別涉及文史哲理工農醫(yī)藝術心理學等系列門類,高三的特需課程主要是數學、英語、物理和地理等必修課程的分層。雖然“走班教學”的過程中有很多諸如“校園小,教室少”的困難,但最后都得以解決。
從浙江和上海的學生對選考科目的選擇數據上看,文理兼報(兩文一理或兩理一文)的比例是占大多數的,這也符合國家的頂層設計。多重選擇的復雜也導致了老師上課的潮汐現象嚴重,(有些老師課多,有些老師沒課,同一個老師有些學段課多得上不了,有些學段又沒課上)尤其是浙江。
教師用量的不確定性和校本課程的深度開發(fā),都將倒逼學科教師要大幅度提高“一師兩課”的能力。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具備至少開發(fā)一門校本課程的能力,以便在工作量嚴重缺乏時,用選修課時去均衡工作量,同時以豐富完善學校的校本課程體系,保持學校管理的和諧和穩(wěn)定。浙江和上海早在五六年前就對每一位中學老師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所以很多學校都有多達上百種各種各樣的校本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同時也積累了很多選課走班的經驗,我想這也是國家將這一輪高考改革率先放在這兩個地區(qū)的重要原因。
同時,高考改革后必修課的全面走班,弱化了班級概念,學生的專業(yè)定位前移到高中,這就要求老師迅速提高“一崗雙責”的能力,都能做好學生的成長導師,陪伴學生成長,指導學生人生規(guī)劃,這也是全員德育的要求。
浙江上海的經驗告訴我們,新高考下的教師要達到三個新的要求:“上好一門主課,開好一門選修課,做好學生的成長導師?!笨梢?,新高考對教師的管理要求變高了,老師們面臨被選擇的壓力將與日俱增,教師必須順應這種發(fā)展和變化,那么教師對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修煉將變得必不可少。
面對新高考改革和走班教學,學校的排課系統,考試組織系統,教研管理系統必將發(fā)生巨大變化,學校管理文化(教師評價,學生自主管理,班級管理等)的重構也變得異常重要。我認為,信息技術與大數據的采集運用,智慧校園的建設將勢在必行。
在區(qū)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我校自2012年以來在構建信息化平臺,深入課堂改革,建設校本資源庫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績與經驗。尤其是我們通過六年的行動研究,在電子白板交互式應用、基于微課程的翻轉課堂和基于大數據的智慧課堂實踐探索中,大大提升了教師的信息化素養(yǎng),提高了學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這些都為打造智慧校園,迎接新一輪高考改革打下了一些基礎。2018年3月,我校打造的“智慧校園”平臺,已建成五十余個應用模塊,包括教與學系統、評價系統、管理系統和服務系統,初步形成了學校各項工作的數字化。比如,在這次被廣泛應用的學生選課模塊,開課前教師在網絡上發(fā)布課程介紹,學生可以先全面了解各項課程的內容、要求、時間、開課條件等,然后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網上選課;教學管理部門根據學生選報情況進行教師、教室等資源的配置,同時在網絡上組建數字班級,為后續(xù)教學管理搭建信息溝通和數據交換的平臺;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并開展教學評價。
在新高考來臨之際,教育信息化領域是有很大空間可為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準確把握國際教育信息化的趨勢,進一步優(yōu)化校園信息化環(huán)境,能借助技術的力量來破解新高考改革所帶來的一些管理難題,從而真正通過技術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讓技術能貫穿人、數據、資源、專業(yè)知識,為每個學生提供更有效的教學,通過技術來測量相關內容,通過評價數據來改善學習,改變學習體驗。
總之,要應對新高考,課程領導力的提高,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修煉,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學生自主管理水平的提高這四個方面都將是我們在準備期該關注的重點。作為國家意志,高考改革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每一位教育者都要堅守自己的教育理想,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