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本課為湘藝版教材第十課教學內容,《叮鈴鈴》是一首帶有湖南民歌風味的兒童合唱歌曲,用幾個骨干音的巧妙組合勾勒出高山白云、快樂的牧童、活潑的羊群等組成的美景。旋律流暢、情緒活潑、歡快,描繪了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和牧童悠閑自在的田園生活,抒發(fā)了對大自然和對生活的熱愛。
第一、二樂句在旋律和節(jié)奏上基本相同,帶有陳述的性質。第三樂句突然出現(xiàn)了短小的動機,并配以間奏,是鈴聲與回聲的模擬,也是對前面聽到的吆喝聲和鈴聲做出的肯定回答。合唱部分師歌曲的擴充,采用了襯詞加滑音的唱法和二聲部效果,烘托出一個熱鬧的場面,在美景、鈴聲、吆喝聲、琴聲交織的情境中,牧童正在趕著羊群悠然自得地歌唱著。歌曲中的“叮鈴鈴”既是羊群鈴鐺的聲音,也是人們希望和收獲的象征。
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基礎,想象力豐富,表現(xiàn)力強,思維方式逐漸轉向理性思維,期待得到肯定和表揚。隨著孩子們視野的拓展,除了接觸到課本音樂外,開始逐漸形成一些自己的喜好,如流行歌曲、藝術歌曲、器樂作品等,但對我國民族音樂的風格理解較窄,興趣不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感受湘西地區(qū)民歌的風格,學會用親切、活潑的歌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叮鈴鈴》;分組合作表現(xiàn)二聲部,能用比較和諧統(tǒng)一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2)過程與方法:采用整體聽唱法,引導學生參與聽、唱、說等實踐活動,通過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來表現(xiàn)音樂美。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唱歌曲《叮鈴鈴》,讓學生在歡快、活潑的情緒中感受歌曲的意境,培養(yǎng)其喜愛民歌、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用優(yōu)美圓潤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1)用和諧統(tǒng)一的聲音演唱合唱。
(2)變化音#5的正確演唱,以及裝飾音、下滑音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作用。
教學準備: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導入:
(1)師生問好。
(2)合唱練習。
師:今天,老師帶同學們到湖南省的湘西地區(qū),看看那里的風景和少年兒童的生活。(多媒體播放湖南風景圖片)這是美麗的張家界,你看到了什么?(生答)有縹緲的云,藍藍的天和沉穩(wěn)的山,老師想請第一組同學演唱mi來表現(xiàn)沉穩(wěn)的山,請第二組的同學演唱la來表現(xiàn)藍天,請第三組同學演唱dol來表現(xiàn)縹緲的云,現(xiàn)在讓我們來試試!
(練聲時提醒學生注意站姿,腳丁字步,挺胸抬頭)
師:同學們演唱的非常好,mi、la、dol這三個音是好朋友,他們三個在一起,就發(fā)出和諧動聽的聲音。
(設計意圖:通過練聲,讓學生初步感受mi、la、dol三個音的和聲效果,為歌曲的二聲部學唱做鋪墊。)
學唱歌曲:學唱第一聲部旋律。
(1)初聽歌曲。師:層層疊疊的白云好美啊,孩子們,你聽,遠處的山坡上傳來了動聽的歌聲,你們聽到了什么?(生答)叮鈴鈴的聲音你們想到了什么?
(2)復聽歌曲。師:歌曲唱了牧童在趕羊群,他在趕羊群時心情是怎樣的?剛才同學們聽到的這首歌曲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叮鈴鈴》,歌曲中出現(xiàn)了這樣的旋律(教師哼唱第一句)有一個音和別的音有一些不同?你聽出來了嗎?它在音樂中出現(xiàn)了幾次?
生:#5。
師:同學們聽地真仔細!#5是這首歌曲的變化音,比我們經常唱的基本音級5要高一點(課件出示)(教師范唱5 #5 6和6 #5 6)。
生跟琴唱,初步感受#5的唱法。
(設計意圖:通過聽音樂,使學生對歌曲風格、情緒有了整體感知。學生跟琴唱#5,為歌曲的學習做準備。)
畫出歌曲旋律線:師:請同學們再次欣賞歌曲。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我的動作,并和我一起畫一畫。(播放歌曲,教師畫出歌曲旋律線)
(綠色線條表示低聲部旋律線)
說一說老師畫的是什么?同學們能看著我的畫唱出美景嗎?
師:民歌的形成和當?shù)氐牡匦翁卣饔幸欢ǖ穆?lián)系,湘西地區(qū)崇山峻嶺,所以這里民歌的旋律起伏較大,嘹亮動聽。
(通過畫旋律線的方式,讓學生清楚了解歌曲旋律走向,白云等裝飾的加入,使旋律線變成一幅畫,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興趣。)
學唱第一聲部旋律:教唱歌曲。
(1)教唱難點樂句。
(2)講解襯詞。
襯詞是民歌的一大特色,本首歌曲中的襯詞作用是渲染歌曲氣氛,襯詞內容沒有實質意義。
(3)解決裝飾音、下滑音及頓音的演唱。
學唱低聲部旋律。
(1)師:山里的孩子都喜歡唱歌,剛剛我們學唱的是西村牧童的歌聲,東村的牧童聽到歌聲也想和他們一起演唱,我們一起跟隨音樂唱一唱東村牧童的旋律。播放音樂。教唱低聲部旋律。
(2)隨琴學唱低聲部旋律。解決#5、頓音記號和下滑音的演唱。
二聲部合唱:
(1)學生分成兩大組,一組學生扮演西村牧童演唱高聲部,另一組學生扮演東村牧童演唱低聲部。(播放歌曲伴奏,師生演唱低聲部)
(2)低聲部、高聲部互換練習合唱。
(3)潤色歌曲,解決力度記號的演唱。
師:老師覺得同學們唱得太好聽了,但是老師覺得同學們還能唱得更好聽,(出示歌譜)你們聽,羊群離我們越來越近啦(教師范唱漸強樂句),學生學唱;羊兒吃飽了之后又漸漸走遠了(教師范唱漸弱樂句)學生學唱。
(設計意圖:通過鼓勵性語言,樹立學生學唱二聲部的信心,使學生不再害怕合唱歌曲。力度記號的加入使得歌曲更加生動,活潑。)
小結:
今天同學們和老師一起領略了湖南湘西地區(qū)的民歌特點,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希望同學們喜歡我們國家的民歌,將我國的民歌發(fā)揚光大!下課!
作者簡介:孫吉芳,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東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