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2017年12月,全國碩上研究生招生考試在各地開考。為保佑考試順利通過,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的考生們把日光投向了校園里的孔子雕塑,他們在孔子雕塑上擺滿r各種食物,密密麻麻連頭頂都不放過,蘋果、橙子、薯片、飲料……琳瑯滿日,有人還給孔子寫r“求過信”。
時事鮮評
每逢重大考試,“花式祈?!笨偸敲襟w少不r的報道內(nèi)容。比如高考期間,送考媽媽們會穿旗袍寓意“旗開得勝”;家長會給孩子吃一根油條、兩個雞蛋,希望孩子考100分;淘寶網(wǎng)甚至推出了“VIP智商充值卡”“掛科險”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產(chǎn)品。
有需求就有市場,強烈的考試求過心態(tài),催生了各種安慰式的商品和服務。買了“智商充值卡”就能智商暴漲嗎?媽媽穿件旗袍就能讓孩子考高分嗎?相信任何智商正常的人都不會當真吧!但為什么還有市場?因為焦慮是最好的營銷手段,而“儀式”則是最簡單易行的心靈安撫法。
近年來,“儀式感”成為網(wǎng)文愛用的熱詞,似乎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能與“儀式”扯上關系。那么,到底什么是“儀式”?范·根納普在《通過儀式》中說道,儀式的作用就是“使個體能夠從一確定的境地過渡到另一同樣確定的境地”。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儀式給自己一個確定性的保障。具體到各種考試的“花式祈?!眮碚f,就是用很小的成本,換取一個重要保障。
拜祭孔子能費多大事呢?無非是買點兒零食再花費一點兒時間而已。祈求的卻是考上研究生等足以影響人生的重大事件。即使明知未必能實現(xiàn)愿望,但只要能在心里罩上一層安全的幻紗,很多人也會樂此不疲。
從這個角度來說,“儀式感”能安撫人心,制造一種確定性的想象,其作用類似安慰劑。但是,人生苦短,很多時候我們靠什么堅持下去?也許就是心里的那一點兒執(zhí)念吧。在人生的重要關頭,能做到泰然自若、閑庭信步的人畢竟是極少數(shù)。因此,即使是安慰劑也有存在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能夠理解“花式祈福”的考生和家長們。
明白了“花式祈?!眱H僅是“祈?!?,才不會沉溺在“?!钡幕糜X中;明白了儀式就是儀式,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用一些方法適當舒緩情緒,是心靈必要的休憩,但這并不能成為生活本身。因為說到底,沒有任何事情能替代腳踏實地的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