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鸞慧
現(xiàn)在很多人以捐錢的多少來衡量捐助者是否有愛心,是否是真正的慈善家。
我不否認富翁和慈善家們的義舉,捐錢捐物確實可以讓貧困家庭擺脫生活困難。但我以為這是授人以魚,實非上策。
一個真正貧困的人, 一個真正清貧的家庭,不僅經(jīng)濟條件差,更可能因此而失去生活的熱情,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慈善家們捐出錢財,剛開始是可以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可之后因為他們沒有好工作,沒有高收入,沒有奮斗目標,照樣會窮下去。倘若不僅僅在資金上給以援助,更給以精神資助,那情況肯定會改觀。所謂精神資助就是讓慈善家們將自己白手起家的歷史、奮斗的歷程告知貧困者,從而讓貧困之人重振生活的信心。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慈善,不僅是物質上的慈善家,更是精神上的慈善家。讓需要幫助的人自力更生,通過自己的奮斗來改善生活,改變精神狀態(tài),無疑是上上之選。
慈善不僅僅是慈善家的事,普通人也應加入其中,應給那些有勞動能力,卻因各種原因導致貧困乃至失去生存愿望的人以希望。曾看過一則小故事:一個殘疾乞討者死皮賴臉地挨家挨戶討要錢物,一個小孩想給他一些錢物,母親制止了他,讓乞討者把他們家門前的碎磚全部搬走。乞討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磚搬完,母親拿出錢雙手遞給乞討者,真誠道謝:“先生,謝謝您!您為我們一家掃清了出行的障礙,這是您的勞動所得?!焙髞砟莻€乞討者從建筑工人做起,一步一步成為了一家公司的大老板。
故事中的母親是智者。她并未給出很多錢,但雙手遞錢的動作,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語無疑讓乞討者明白靠自己的勞動獲得錢財,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這讓他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最終通過奮斗走向了成功。總之,這種明智之舉,保全了社會底層人物的尊嚴,能讓他們樹立生活目標,進而自我奮斗,在物質脫貧的基礎上實現(xiàn)精神脫貧,活出人生價值。
善亦有道,不僅要“授之以魚”,幫受助者擺脫物質困境;更要“授之以漁”,讓他們自立自強,擺脫精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