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 暉
在今天的口語中,“敲門磚”比喻謀求名利的手段。但是在古代,“敲門磚”專用于科舉考試。清朝學(xué)者俞樾在《茶香室叢鈔》中寫道:“今人以時(shí)文為敲門磚,宋人已如此矣?!庇衢姓f“敲門磚”從宋朝就出現(xiàn)了,說得一點(diǎn)兒都沒錯(cuò)。說起來,這句俗語的來歷還跟蘇東坡有關(guān)系呢。
南宋筆記小說家曾敏行在《獨(dú)醒雜志》中繪聲繪色地講了這么一個(gè)故事:“一日,沖元自窗外往來,東坡問:‘何為?’沖元曰:‘綏來?!瘱|坡曰:‘可謂奉大福以來綏。’蓋沖元登科時(shí)賦句也。沖元曰:‘敲門瓦礫,公尚記憶耶!’”其意是指:蘇東坡的朋友沖元從窗外走過,蘇東坡問他最近怎樣,沖元說很好啊,很平安?!敖棥保╯uí),就是平安的意思。沖元這一句“綏來”讓蘇東坡想起了沖元登科時(shí)作的賦中的一句,于是隨口念了出來:“可謂奉大福以來綏?!奔雌桨捕鴣砟耸巧咸熨n予的福氣啊。這一句剛念完,沖元立馬就說:“哇噻!這是當(dāng)年敲門的瓦礫,您老人家居然還記得!”蘇東坡是大名人,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都會立刻傳遍全國,于是“敲門瓦礫”從此就用來比喻士人借以獵取功名的工具,一達(dá)目的,即可拋棄。
到了明朝,“敲門瓦礫”正式演變成了“敲門磚”。田藝蘅在《留青日札》中寫道:“《錦囊集》一書,抄錄七篇,偶湊便可命中,子孫秘藏以為世寶。其未得第也,則名之曰‘撞太歲’;其既得第也,則號之曰‘敲門磚’?!闭f得明明白白,為了應(yīng)付科舉考試所作的文章被稱作“敲門磚”。
魯迅在《準(zhǔn)風(fēng)月談·吃教》一文中也寫到了清朝這一俗語的意思:“清朝人稱八股為‘敲門磚’,因?yàn)榈玫焦γ?,就如打開了門,磚即無用?!笨婆e廢除后,“敲門磚”這一專用于科舉考試的俗語卻流傳了下來,泛指一切謀求名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