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歷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年之演進,造極于趙宋……”其言不假。
宋朝是一個經(jīng)濟、文化、教育都達到封建社會巔峰的時代,為后世留下了無數(shù)瑰寶,其中一項是錢幣。
泉界有一句行話叫“宋錢看臉,清錢看背”,意思是宋朝的錢幣錢文千變?nèi)f化,美不勝收,單看文字,就能發(fā)現(xiàn)罕見的好錢。當然,偶然發(fā)現(xiàn)一個后面帶字的,那就等于中了彩。
而清朝錢幣千篇一律,一水的都是楷書,字面沒有什么好把玩的,識版別、看珍稀,必須好好地觀察后面。
我多年收集錢幣的經(jīng)歷中,碰到最多的是宋錢,除了零星的,經(jīng)常能夠碰到“窩兒”,幾斤、十幾斤甚至幾十斤地收集,這在別的朝代是比較少見的,也顯示了宋朝的富裕。
宋代的鑄幣量每年都在幾百萬貫,而且,宋朝的皇帝有個其他朝代的皇帝沒有的“改年號”嗜好,每過幾年就要改一次,例如仁宗趙禎這一朝,就先后有天圣、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等九個年號,每改一次年號“必更鑄,以年號元寶為文”。
同時,一個年號錢又分為通寶、元寶,稱為“對錢”,錢文書法備及真、行、草、隸、篆,可謂種類繁多、琳瑯滿目。結(jié)果是,宋朝的錢幣除了數(shù)量大,另外就是品種多,五彩紛呈。
宋錢很多,罕見的好錢也不少,比較有名的像“靖康通寶”“靖康元寶”,許多人都知曉,但我更想揀到的是“皇宋通寶九疊篆”。
皇宋通寶是北宋第四位皇帝仁宗趙禎于寶元二年開始鑄造的錢幣,之所以命名為“皇宋通寶”,是為了避免錢文重復“寶元”里面那個“寶”字。它非年號錢,正因此,它的鑄造時間比較長,從寶元二年一直鑄到皇祐末年(1039年—1053年)。
“皇宋通寶”的錢文為真書、篆書兩種,直讀,光背。小平錢徑2.5厘米,重3.7克左右。材質(zhì)除了銅錢外,還有鐵錢。因為“皇宋通寶”鑄造時間長,鑄造量大,所以存世量巨大。但其中的“皇宋通寶九疊篆”這個版別卻極其罕有,為古泉大珍。
九疊篆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篆書,是以小篆為基礎(chǔ)、筆畫反覆折疊、盤旋屈曲的書法,均勻?qū)ΨQ,點畫皆有縱橫兩個方向,填滿空白部分,求得均勻。
“曲屈平滿”是九疊篆書法最大的特點,至于每一個字折疊多少,則視筆畫的繁簡確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之所以稱為“九疊”,則是因“九是數(shù)之終,言其多也”。
九疊篆原本是一種主要用于印章鐫刻的字體,流行于宋代的“國朝官印”(現(xiàn)在印章中也有使用這種字體的),將其運用于錢文,在中國古代曾經(jīng)鑄造流通的數(shù)千種錢幣中,“皇宋通寶”是孤例,故被歷代收藏家視為稀世珍品。位于北京西交民巷十七號院的中國錢幣博物館藏有一枚“皇宋通寶九疊篆”錢幣。
該錢最大特點集中在筆畫處,由于書寫錢文的人深知漢字的筆畫布局特點,構(gòu)思時注重折疊筆畫恰到好處,每一字每一筆畫的折疊處都是九十度角,保持筆畫間距的相等,一些突出的筆畫,對其進行平縮修飾,修平不規(guī)則筆畫的走勢,靈活地對筆畫簡略的字適度變形,強調(diào)整體效果的和諧。從而在整體上給人筆畫折疊均勻的直觀感覺,筆畫布局呈正方形,填滿錢面,非常漂亮。
至于當時為什么要鑄造“皇宋通寶九疊篆”,現(xiàn)今錢幣學家一般都認為該錢幣為“置樣錢”或“開爐錢”,不是正式的流通錢幣。
但我猜測它可能是一種專供皇親國戚把玩的類似于“羅漢錢”那樣的“吉祥錢”,每一枚,都是單獨制作的手工藝品,皇帝高興了,賞賜用的。得到它,是一種榮譽,一種身份的象征。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還缺少史料的證明。
世間“皇宋通寶九疊篆”的數(shù)量非常少,在當今市場上很難找到,物以稀為貴,其價格也上漲到讓人咂舌的高度,現(xiàn)在市場拍賣價,最高時候曾經(jīng)問鼎人民幣九百多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被權(quán)威泉譜定為大珍的遼金錢幣,紛紛從東北黑土地上冒出來,下山出林,也開始有新發(fā)現(xiàn)的“皇宋通寶九疊篆”問世,不但有小平、折二,還有銀質(zhì)、金質(zhì)等過去沒有入譜的品種開始出現(xiàn),就筆者所知,已經(jīng)有近十枚之多。
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最可能是“靖康”國難,金兵進入北宋皇城開封大肆擄掠時,順便把這些藏在官宦人家的“皇宋通寶九疊篆”和其他金銀財寶一并擄掠走,帶到東北藏起來了。
當然,也有壞的可能,那就是造假,其中一些錢幣就有可疑之處。
總之,突然冒出的大珍都“妾身未明”,來龍去脈、贗品或真貨都是個謎,需要專家學者從文字、銹色、光澤、聲音、形制、味道等多方面進行驗證,由表及里,去偽存真。
驗證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如果能有許多過去不知道的隱密故事在這過程中浮出水面,豈不樂哉!
編輯:劉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