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欣賞是藝術感受與欣賞,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的重要載體,是幼兒園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幼兒審美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為探索幼兒的審美教育,借助音樂活動中的“學習故事”,分析解讀幼兒與音樂作品、師幼、同伴互動對話的學習行為,學習音樂中蘊含的諸多要素,以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音樂欣賞;幼兒;審美能力
一、 幼兒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一) 在歌唱活動中欣賞美
大班案例:小雨點在做什么
在完整傾聽老師的清唱后,你們紛紛表達自己聽到的關鍵詞:“小雨花”“他想去旅行”……當老師看到把伸出的小手縮回去的你,文文,話筒已經停留在你的嘴邊,3秒后,你用不太熟悉的旋律一個字一個字唱出來:“‘打出好小雨花?!蔽壹拥貙W著你唱:“開出好多小雨花”……
活動中因你們的突發(fā)奇想而打破老師已有的活動設計,但只聽一遍就能唱出那一句歌詞還帶著旋律的文文,你是怎樣的專注傾聽,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快速地記憶令老師震驚!
(二) 在聽辨節(jié)奏中感受美
中班案例:有趣的打擊樂
表演區(qū)里,童童在“拉拉鉤”的音樂中選擇了手搖鈴,開始在胸前有節(jié)奏地搖,在每樂句結束時還用兩邊劃圈搖的方式演奏。而當“蟲兒飛”的音樂響起的時候。他又去選了兩個沙錘開始演奏,一會兒點奏,一會兒搖奏,時而輕,時而重,時而快,時而慢,動作也很優(yōu)美,而童童呢,也認真地聽著音樂的節(jié)奏,認真地敲打著每一個節(jié)奏,有時一只手搖,有時兩只手……一直持續(xù)了近1個小時。
娟娟老師在活動閑暇間會為孩子們收集經典美妙的樂曲供他們欣賞,也會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點進行相關的打擊樂活動。故事中,童童對樂器的特點及其演奏技能已比較熟練,能根據(jù)不同的樂曲進行適合的配器,可開始探索同一種樂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如沙錘的點奏與搖奏。在節(jié)奏把握、樂器操作、樂曲聽辨中,童童將樂曲演繹更具美感,而且一直陶醉在這美的享受中。
(三) 在評價中鑒賞美
大班案例:回聲
一次與觀摩的客人老師合作演唱“快樂小雨點”后,孩子自信地說:“這次比上次唱得好!”老師問為什么?亮亮搶答道:“我們這組小雨點唱得很美,但客人老師‘滴滴嗒的回聲唱得很美,回聲應該要小聲點才好?!?/p>
審美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主要價值在于幼兒在其中獲得音樂的審美體驗。在前期感知與表現(xiàn)中幼兒獲得歌曲的旋律與歌詞的美感體驗,同時,基于亮亮對“回聲”已有經驗的再現(xiàn),提出“‘回聲應比‘原聲小一點”的評價建議。
老師支持了幼兒獨特的體驗和表現(xiàn)方式。
(四) 在音樂游戲中想象美
大班案例:大貓和小老鼠
“森林里住著一只大貓和一只小老鼠,聽聽這段音樂里,你認為哪一句可能是大貓來了,哪一句可能是小老鼠來了?”
隨著《香草咪咪》旋律的欣賞,你很快舉起了小手:“大聲的是大貓,小聲的是小老鼠!”“為什么?”老師追問?!耙驗樨埍壤鲜蟠笱?!”你說。老師支持著孩子們能有更多的想法?!耙驗樨埧偸谴髶u大擺地走路,而小老鼠總是害怕,所以只有小聲的出來?!逼渌⒆邮艿搅藛l(fā)。
分析:聯(lián)覺是一種感覺器官的刺激引發(fā)另一種感受的心理過程,音樂形態(tài)和我們周圍的很多事物有著類似的特征,幼兒的音樂感受能力較強,能在音樂作品中感知聲音強弱的樂句與貓和老鼠外形的大小產生聯(lián)覺,進而產生對貓和老鼠之間的聯(lián)想。此處選擇了樂曲歡快幽默的風格,兒童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經驗決定了教師要從兒童的直覺入手,兒童音樂欣賞是由聯(lián)覺到聯(lián)想的必然心理過程,是實施兒童音樂審美教育最切合實際的做法。
二、 幼兒審美教育五步曲
(一) 選材是幼兒審美教育的基礎。一是有趣味性。不僅僅為幼兒所喜愛,所表達的內容、形象或情感也應是幼兒熟悉的、易于理解且能喚起他們興趣的,以便于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二是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幼兒好想象,愛幻想,生動形象,富于變化的音樂旋律與節(jié)奏能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同時富有情緒感染力的音樂能喚起幼兒內心感受。如經典的世界名曲《夢幻曲》《動物狂歡組曲》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樂等;三是具有多元性。內容上有反映生活的、自然的;形式上有不同歌曲的,器樂的;風格上有進行曲、搖籃曲、圓舞曲等。豐富多樣的音樂欣賞作品,擴大了幼兒的藝術視野,豐富了他們的審美認知和經驗。
(二) 傾聽是幼兒審美教育的前提。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欣賞離不開傾聽,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如音樂感受力、記錄力、表達力、審美力等都來自聽覺。同時,幼兒良好的傾聽態(tài)度直接影響音樂活動的開展效果。
(三) 感受與體驗是審美教育的核心。音樂欣賞是通過感受和親身體驗,才能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理解學習。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fā)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如音樂活動“小螞蟻”中,教師先與幼兒討論螞蟻的生活習慣和動作特點,鼓勵幼兒用動作模仿,表現(xiàn)小螞蟻的不同生活情節(jié)。
(四) 評價支持是幼兒審美教育的又一起點。針對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采用教師評價、同伴評價、自我評價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鼓勵為主,使幼兒在師幼認可與表揚中感受音樂欣賞,表演的樂趣,體驗參與帶來的愉悅與自信,激發(fā)繼續(xù)參與活動的興趣和需要。
(五) 相信兒童是支持幼兒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美。音樂的審美體驗是欣賞主體在審美感知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幼兒生活經驗不同,審美體驗也不相同?!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庇變壕哂蟹红`的心理特點,他們更容易移情。當幼兒體驗到某種情感后,會毫不遮掩地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從幼兒豐富多樣的外顯行為就可以看出來。教師應給予幼兒自由體驗和表達的機會,讓幼兒用自己特有的童心和純真去感悟音樂,尊重幼兒的個性表達,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和創(chuàng)造,表現(xiàn)他們最真實的自我。
參考文獻:
[1]許卓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0.
[2]許卓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
[3]黃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楊濤,重慶市,重慶市涪陵區(qū)龍橋中心幼兒園沙溪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