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剛,李 濤
(1.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 江門 529100;2.中國人民解放軍62213部隊,青海 格爾木 816000)
高原有著獨特的自然氣候與地理環(huán)境特征。具有低氣壓、低氧含量、平均溫度低、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等特點[1]。作為高原移居者的軍人在進入高原地區(qū)時,會出現(xiàn)高原反應或高原病[2],并可能影響其認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3-5]。世界軍事大國歷來都十分重視高原地區(qū)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特點對部隊官兵的影響,成立專門的高原醫(yī)學研究機構對如何改善軍人在高原環(huán)境下的身心功能已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6]。隨著軍事醫(yī)學的發(fā)展,各國逐漸認識到軍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與部隊的戰(zhàn)斗力和后勤保障息息相關。雖然我國已經(jīng)完成了中國軍人心理素質(zhì)的概念、結構和相關測評工作[7-8]。但目前關于高原運輸軍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報道較少。因此,本調(diào)查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對高原移居者的某汽車團軍人進行評定,了解高原環(huán)境下運輸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為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提供參考。
以駐守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平均海拔2800米)的某汽車團軍人為研究對象。于2017年7月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在全團897名軍人中抽取157人為調(diào)查對象。共發(fā)放問卷157份,回收有效問卷15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9.36%。
采用SCL-90進行調(diào)查。該量表由Derogatis于1973年編制,共90個項目,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個因子。采用1~5分5級計分法,1~5分依次代表沒有、輕度、中等、相當重、嚴重??傇u分和因子評分越低,表明心理狀況越好。
集中被調(diào)查者于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由經(jīng)過系統(tǒng)培訓的人員采用現(xiàn)場無記名方式進行調(diào)查,時間1.5小時,允許提前交卷。填寫前已充分告知被調(diào)查者本研究結果僅作科研之用,不會泄露個人的任何信息,無需對調(diào)查結果承擔相關責任和擔心。要求被調(diào)查者獨立完成,當場收回。
本次調(diào)查的156名對象均為男性,年齡19~42歲,平均(21.2±0.7)歲;已婚38人(24.4%),未婚118人(75.6%);戰(zhàn)士130人(83.33%),干部26人(16.67%);駐守高原一年35人(22.4%),兩年97人(62.2%),三年及以上24人(15.4%);具有高中(中專)學歷108人(69.2%),大學專科25人(16.0%),本科及以上學歷者23人(14.8%);家庭經(jīng)濟狀況:很好(12萬/年)5人(3.2%),中上(9~11萬/年)20人(12.8%),中等(6~8萬/年)66人(42.4%),中下(4~5萬/年)47人(30.1%),差(<4萬/年)18人(11.5%);研究對象入伍前就世代原居住地在高原地區(qū)的有14人(9.0%),未曾居住在高原地區(qū)的有142人(91.0%)。
高原運輸軍人軀體化、焦慮、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評分均高于軍人常模[9],抑郁因子評分低于軍人常模,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評分均高于中國成人常模[1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1)。見表1。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軍人SCL-90軀體化、強迫、焦慮、精神病性四個因子評分及總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2。不同年齡、是否為獨生子女、不同經(jīng)濟狀況、不同駐守高原時間的軍人SCL-90總評分及各因子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表1 高原運輸軍人SCL-90評分與常模比較分)
注:SCL-90,癥狀自評量表;aP<0.01,與軍人常模相比;bP<0.05,與成人常模比較
表2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軍人SCL-90評分比較分)
注:SCL-90,癥狀自評量表
以往研究結果表明高原軍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11]。本次調(diào)查結果表明高原運輸軍人心理健康狀況接近軍人平均水平,與以往研究結果不相同??赡芘c部隊重視軍人心理健康以及物質(zhì)條件和運輸條件有所改善有關,同時運輸流動性大、環(huán)境變化快可能起到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但在軀體化、焦慮、抑郁、恐怖、精神病性方面與既往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1]??赡茉蛉缦拢旱谝唬硭刭|(zhì)是心理素質(zhì)的基礎,獨特的高原環(huán)境對人體產(chǎn)生生理影響的同時,也影響著軍人的心理活動;第二,本次調(diào)查中有91.0%的軍人未曾生活在高原上,初上高原時易出現(xiàn)焦慮、憂慮、畏懼等;第三,本次調(diào)查的高原軍人承擔著進藏運輸?shù)姆敝厝蝿眨瑱C械作業(yè)單一,長期累積使得軍人感到苦悶煩躁;第四,駐地營區(qū)偏遠,交通不便,信息相對閉塞,缺乏與家人、朋友之間必要的互動交流。
本調(diào)查顯示,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軍人心理健康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高中學歷者優(yōu)于??苹虮究埔陨险撸c既往研究結果[12]一致。可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軍人,在部隊軍銜較高,承擔事物多、責任重,對自身要求高,同時面臨軍改,并且年齡偏大的軍人,婚姻、家庭等生活事件較多。
以往研究結果表明,高原軍人隨著駐守時間延長,心理健康水平下降[13]。而本次調(diào)查結果與之不同。這與軍人職業(yè)得到社會尊崇、待遇大幅提高、部隊生活條件的改善有關。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調(diào)查對象均為男性,結論的外推性受限,調(diào)查工具較單一,可能不能完整反映其心理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1] 謝印芝, 尹昭云, 洪欣, 等. 試述高原醫(yī)學基本名詞術語的概念與定義[J]. 高原醫(yī)學雜志, 1998, 18(1): 1-4.
[2] 楊國愉, 馮正直, 汪濤. 高原缺氧對心理功能的影響及防護[J]. 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 2003, 12(4): 471-473.
[3] Richardson C, Hogan AM, Bucks RS, et al. Neu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cognitive and brain functional adaptation in adolescents living at high altitude[J]. Clin Neurophys, 2011, 122(9): 1726-1734.
[4] Yan X, Zhang J, Gong Q, et al. Adaptive influence of long term high altitude residence on spatial working memory: an fMRI study[J]. Brain Cogn, 2011, 77(1): 53-59.
[5] Buguet A. Sleep under extreme environments: effects of heat and cold exposure, altitude, hyperbaric pressure and microgravity in space[J]. J Neurol Sci, 2007, 262(1-2): 145-152.
[6] 高鈺琪. 高原軍事醫(yī)學[M].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5: 238.
[7] 馮正直, 汪鳳. 中國軍人心理素質(zhì)量表構念效度的驗證性因素分析[J].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雜志, 2010, 19(7): 658-660.
[8] 汪鳳, 馮正直, 廖雅琴. 軍人心理素質(zhì)量表的編制[J].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07, 25(2): 101-104.
[9] 王煥林,孫劍,余海鷹,等.我國軍人癥狀自評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結果分析[J].中華精神科雜志, 1999, 32(1): 37-39.
[10] 馮正直, 祖霞.軍人心理健康評價——理論與模型[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 2015, 37(22): 2207-2212.
[11] 郭穎, 楊國愉, 馮正直, 等. 高原汽車兵心理健康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 2006, 15(7): 624-626.
[12] 邵景進, 李丹, 范李姣. 慢性病的心理適應: 概念、模型與影響因素[J].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39(2): 83-89.
[13] 汪瑞, 陶雨. 高原居留不同時間官兵心理健康狀況調(diào)查[J].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05, 23(6): 434-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