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
雪花、沙粒、霧霾、油、鹽、醬、醋……在我們用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微觀世界,你能想象它們被放大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幾千倍后,居然可以變成美麗的風景嗎?沙粒像寶石般通透晶瑩,蝴蝶翅膀上的鱗片像花瓣一樣綻放,就連電池的漏液也好像一幅幅絢麗的名家畫作……這些都是顯微攝影師張超通過顯微鏡看到的微觀世界。
張超拍攝了一系列的顯微照片,帶領大家去看身邊的“小世界”,并先后獲得了國內(nèi)外顯微攝影大賽的一等獎、大師獎等。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可以成為他眼中的藝術(shù)品,他扛著一臺顯微鏡,看遍了塵世間最平凡卻細膩美好的事物。
從光年到微米
張超曾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國家天文臺工作。他日常的工作就是用一臺大型望遠鏡觀察遙遠的星空,面對浩瀚宇宙,他一張一張地拍攝,一拍就是半年。
剛開始的時候,他覺得星空攝影趣味橫生,為了拍出具有沖擊力的照片,也為了滿足自己的科學探索欲,他像很多星空攝影愛好者一樣,閑暇時去拍星空、拍極光。
可是滿世界地跑來跑去,兜了一大圈他才發(fā)現(xiàn),最美的風景不僅僅在無盡的穹宇,也存在于身邊的細小事物中。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東西,人往往會感到震撼,因為你會看到一個與你日常印象中全然不同的世界。張超記得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東西,看到的是一位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科學家從釣魚島海域取來的海水的水樣。顯微鏡下的世界讓他很驚訝:一小管看起來透明的海水,在顯微鏡下竟然有那么多生物存在,而且那些生物的形態(tài)和結(jié)構(gòu)絲毫不比我們?nèi)粘K姷暮Q笊锖唵危耗鞘且恍┬湔浒娴聂~鱉蝦蟹。張超琢磨著如何才能把這些用肉眼看不到的東西拍攝出來。
于是,在工作之余,張超把鏡頭從遠至光年之外的隕石和星空,轉(zhuǎn)移到了近在身邊且小到微米量級的雪花和沙粒等物體上。
顯微拍攝是通過連接顯微鏡與攝影裝置,去拍攝用肉眼無法看清的標本。原理看似簡單,但是要拍出一張完美的顯微攝影照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里面大有學問。
我們看到的顯微攝影照片,往往是通過處理相機,把相機調(diào)整到最佳狀態(tài)拍攝下來的。用相機拍攝時需要設置光圈、速度、感光度,同時換裝各種鏡頭,添加各種濾片。每換一次鏡頭和濾片,顯微鏡下的世界就為之一變,所以,每張照片的拍攝效果都不同。其中最關鍵的還在于用光的技術(shù),它決定了畫面是否讓人賞心悅目。
比如拍雪花,就對光源及時間要求很高。張超一度對拍雪花非常狂熱,但這是一件比較苦的差事,他必須在特別冷的地方觀察雪花,在野外用一臺高倍顯微鏡,把相機接在顯微鏡上,放到戶外充分冷凍。后來,他嘗試改用更小的顯微鏡或者金屬顯微鏡,將光源換成冷光源,以便盡可能地降低周圍的溫度,拖延雪花融化的時間。
為了拍“鵝毛大雪”,他的車停在天山里五六個小時不能動彈;他在東北牡丹江的“雪鄉(xiāng)”頂著零下23℃的氣溫作業(yè),身上穿了兩條秋褲、兩條毛褲、兩件秋衣、兩件毛衣、兩件羽絨服,甚至在臉上貼了7個暖貼,卻都不管用。所幸,他拍到了他見過的最漂亮、最大的一片雪花,但那還只是個分支,如果它是完整的話,直徑將超過兩厘米。他和妻子曾經(jīng)去吉林、新疆等地“追雪”,只要雪在下,他就不會提前收工,為了拍出最好看的雪花,他一拍就是一個晚上。在吉林的時候,他在雪地里工作最長超過10個小時。最終,他收獲了50多張較為精美的雪花照片。對于張超來說,越難做到的事,成功后他就越有成就感。
你有沒有真正認識一粒沙
沒有雪的時候,張超喜歡去嘗試拍各種各樣的題材。從接觸顯微攝影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10年的時間了,但他從來不會感到膩煩。張超說:“這是因為顯微攝影題材非常廣泛,像雪花、種子等,都是有收集價值的東西?!焙髞硭l(fā)現(xiàn),生活中我們忽略掉但實際上很美的東西太多了,根本就收集不完。
比如沙子。常人可能很難理解,覺得沙子有什么好拍的,但很少有人想到夏威夷海灘與塞班島海灘的沙子有何不同,也沒有人注意塔克拉瑪干沙漠與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子有何不同……在顯微鏡下,它們的組成成分的確不同。
沙子看似不起眼,實則可能蘊含著一個地區(qū)環(huán)境、氣候、生物類群等方面的信息。從夏威夷島海邊的細沙中可以找到很多有意思的物質(zhì),顯微攝影清晰地顯示了它們的成分,比如各種熱帶海域軟體動物的外殼殘骸,與火山噴發(fā)有關的橄欖石與黑曜石。這些來歷不同的碎屑組合在一起,它們被海水打磨得形態(tài)各異。
塞班島是一個由珊瑚礁構(gòu)成的島嶼,但是在海邊的沙灘上,細沙中的成分卻不僅僅是珊瑚和針狀的海綿骨骼,其中數(shù)量更龐大的是古老的海洋生物——有孔蟲。有孔蟲在地球上已經(jīng)存在了5億多年,它們的體表分泌有鈣質(zhì)或硅質(zhì)的殼,殼的形態(tài)宛若天上的星星。塞班島上的這些“星星”沙,顆粒大小為1毫米至5毫米。在顯微鏡下你可以看到沙中有大量有孔蟲,很美麗。
張超說:“用肉眼在顯微鏡下看沙子很震撼。來自吐魯番地區(qū)一處沙漠中的沙粒,是我目前拍到的最小的沙粒,跟花粉的大小一樣。太小了,我想用針撥一撥都不成,一撥就沾在針尖上了。”有照片為證,那些花粉般大小的沙粒,在照片中圓潤如珍珠。
朋友們知道張超的愛好后,每次去各地游玩時都給他捎帶一些沙子樣本回來,幾年下來已裝滿了120多個小玻璃瓶。他也會在閑暇時,從玻璃瓶里倒出一小堆沙子樣本,用針挑選出有特色的沙粒。雖然過程有些費時,但在顯微鏡下觀看沙粒就像是看一場微型的展覽。這一切讓他沉醉,顯微鏡下的世界已顛覆了他過去的一些認知。
多年下來,張超漸漸玩出了名氣,他拍攝的顯微作品登上了《中國國家地理》《博物》《大眾攝影》《攝影世界》等雜志。他參加過“全國顯微攝影大賽”,獲過兩次一等獎、一次大師獎;在國外的“小世界”和“生物視界”等顯微攝影賽中,張超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油、鹽、醬、醋皆是作品
張超由“顯微”到知名,是在2015年春天。那時北京的霧霾很嚴重,天空灰蒙蒙的,走在街上,每個人都戴著口罩。朋友提議要不要試試拍下霧霾是什么樣的,不想這一提議,卻被張超放在了心上。
2015年3月底,他在8樓的天臺上搭好架子,放置上一塊實驗室里常用的載玻片,從上午8點開始將它暴露在空氣中,等待12小時,收集落灰樣本,再把樣本帶回實驗室,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直到將其放大了1000倍,才清晰地看到霧霾的樣子。霧霾包含了礦物質(zhì)、動物皮毛、昆蟲的碎片、種子和燃燒后的粉塵等物質(zhì),還有一些很難辨別的物質(zhì)。雖然霧霾的成分很復雜,一直處于變化之中,但是有一樣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早春的霧霾中含有花粉顆粒,張超在拍攝的每個載片上能看到10個花粉顆粒。這也部分解釋了早春時的霧霾會時常讓人感到不舒服的原因。
他把拍攝到的顯微鏡下的北京霧霾照片放到微博上,立即引起了網(wǎng)友的瘋傳,他也在一夜之間成了網(wǎng)絡名人。對此,張超多少感到一些意外,因為霧霾照片其實只是他的顯微攝影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
很多人想不到,廚房里的油、鹽、醬、醋也是張超鏡頭下的作品。張超說,關注到廚房很正常,因為那是他和妻子一起做菜的地方,洋溢著愛的味道。妻子也是天文系出身,在工作和業(yè)余興趣愛好上對張超都非常支持,一直伴其左右。他們還喜歡一起拍云,并和朋友合出了《云與大氣現(xiàn)象》一書,書中云朵的圖片有一半是張超拍的,還有一部分是妻子的作品。
他們喜歡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廚房里的日常調(diào)味品在顯微鏡下也能呈現(xiàn)不同的一面,特別是醬油的結(jié)晶體形狀多樣,非常有意思。有時候做完飯菜,他們就開始探索廚房里的“藝術(shù)品”,后來拍攝的“廚房晶體”系列顯微作品,同樣發(fā)表在許多專業(yè)雜志和科普報紙上。
張超說:“顯微攝影是很好玩的事情,因為它是一種收集,人們可以享受用相機去收集的樂趣;顯微攝影還是一種發(fā)現(xiàn),當你發(fā)現(xiàn)了別人沒發(fā)現(xiàn)的東西,那種感覺非常奇妙;顯微攝影還是一種偶遇,只要堅持,就一定會遇到驚喜?!彼?,無論何時,張超的包里都會有一臺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