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濤
一、教師需要解放
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農村小學,是教育的基礎階段。由于信息相對閉塞,教師年齡偏大,接受新事物較慢,所以大多數(shù)的數(shù)學教學仍沒有擺脫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束縛,停留在教師一言堂的灌輸式教育形態(tài)下。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當中,往往只是一味的教導,而忽略了學生才是課程的主體。教師具有絕對的權威性,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教師講,學生聽,聽不會記不住還不行。把書本奉為“圣經”,只重視知識的傳授,一人主宰課堂,以講解和提問為主,課堂教學手段單一,枯燥乏味,把知識硬生生地灌入學生的大腦。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之前,教師要進行細心的備課,鉆研教材,并進行課后反思,如此繁重的工作日復一日,容易造成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因此,教師需從傳統(tǒng)教學中解放出來。
二、學生需要解放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負責系統(tǒng)的教,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思路,被動的進行學習。老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老師讓學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師說的到什么時候都是對的,書上寫的就是對的;一切惟師是聽。在學習過程中不質疑、不探索、不交流、不分享,即使交流也只限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長此以往,學生逐步喪失了創(chuàng)造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質疑能力,形成封閉、單調的學習品性,致使思維僵化。因此,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上課形式,學生也應該脫離傳統(tǒng)的學習法。
結合以上兩點可見,無論是從教師的角度還是從學生的角度,數(shù)學教學都需要解放。
學生是有思維、有靈動性的人,小學生的天性是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稊?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學習數(shù)學課程的時候,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做課堂真正的主體,教師要適當?shù)倪M行引導和點撥,協(xié)助學生解決問題。學生要有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討論交流,從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也需要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和引導學生的能力,并時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然而然的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學生學習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先把學生按好、中、差混合搭配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設一名組長、一名記錄員、一名報告員。組長負責組織本小組成員進行學習,記錄員負責分發(fā)小組練習資料,記錄小組討論成果。報告員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的匯報。三個崗位的設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定期由小組中每個成員輪流擔任,實現(xiàn)角色的互賴,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數(shù)學知識是存在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的,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因此,每節(jié)課前我會認真鉆研教材,認真?zhèn)湔n,確定教學重難點,找出相關知識,給各個學習小組布置一些相關復習內容,然后要求學生課前一定要預習,預習時完成預習鏈接單,記錄自己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以備課堂上提出來與小組成員交流探究。
教育心理學中講“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興趣”是內在的動機,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生只有產生學習興趣,才會主動積極的去學習,數(shù)學課堂上才會有較高的學習效率。為了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我會組織學習小組活動。由組長組織本小組成員之間交流分享預習的收獲,每個成員都把自己預習時學會的知識內容與本小組同學交流分享。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各種思維形成碰撞,互相彌補。與此同時還能梳理知識點,查找出都沒有理解的共性問題,這時再組織各學習小組匯報交流預習成果。此過程是由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學習上升到全班的交流學習,在大范圍內碰撞思維。至此,新課教學任務就已完成了大半。此時,再把各小組提出的問題加以梳理、歸納與點撥再次拋給學生。如果學生再有不懂的問題就可使用講解技能加以解決。
在拓展應用環(huán)節(jié),要精心設計有梯度的習題,用以對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檢測。當然,此環(huán)節(jié)也是安排在學習小組中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完成。教師可以根據(jù)每個小組的最終討論結果進行評價和詳細講解。
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讓學生自我進行總結和自我點評,既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布置有梯度的作業(yè)后,再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鏈接單,以備下節(jié)課教學使用。
除了課堂教學外,在評閱作業(yè)時可先評閱各學習小組組長和個別學困生的作業(yè)。如果小組長的作業(yè)有錯誤,為其講清,通過小組長和學困生的作業(yè)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然后由小組長評閱本學習小組內其他同學的作業(yè),并把其他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反饋給教師,以便上作業(yè)講評課時把典型問題講清。
此外,學習小組的小組長還擔任輔導本學習小組內其他同學學習的任務。特別是在課后做練習冊的時候,組長要負責檢查本組成員的練習情況。在此過程中如遇困難教師可以幫助。
三、成果顯現(xiàn)
在整節(jié)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講得很少,把以往的教師全程講解提問換成對學生的評價、激勵與點撥,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因為學生才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
學生在教師的評價、激勵與點撥下不斷主動探究數(shù)學知識,通過聽、看、說培養(yǎng)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完成對數(shù)學知識的認知、理解內化與應用,同時也加大了課堂容量,拓寬了學生學習空間。教師在教學中應對學生多一份“放手”的信任,少一份“關愛”的指導,做到學生能通過自學學會的知識,堅決不在課堂小組合作中學習。這樣堅持長久,學生增強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得以培養(yǎng),更能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學科的興趣。
小學生對工作的責任心非常強,榮譽感也非常強,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讓學生參與作業(yè)評閱和課后輔導,對他們也是一項鍛煉,例如瀏覽能力、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甄別能力等。如此一來,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提高,教師也從繁重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解放了出來,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