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興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重要的兩項生命活動,而且與生產(chǎn)生活實際密切相關,自然而然成為高考的重點考查對象之一,幾乎每年高考都占十分以上,且常常是以大題形式出現(xiàn)。而細胞代謝尤其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內(nèi)容,知識點多,涉及面廣,可謂紛繁復雜。如何在高考備考復習中突破這一重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我不斷進行探索與借鑒學習,積累和總結出了“用樹狀分支比較法”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內(nèi)容進行高效精準復習的做法,現(xiàn)在整理出來,供同行參考,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構建樹狀分枝,歸納比較復習
根據(j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內(nèi)容多的特點,分別對兩大方面的知識進行歸納,縱橫比較,構建樹狀分枝,直觀形象地展示了這兩部分內(nèi)容的知識框架,讓學生們心中有數(shù)。樹狀分枝圖如下:
二、抓住重點難點,高效精準復習
在復習當中,依據(jù)樹狀分枝圖進行,抓住重點難點知識,如有氧呼吸的過程和光合作用的過程,特別是影響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等。對知識點精細解剖,形成邏輯思維,剔除死記硬背。
三、疏通知識網(wǎng)絡,注重基礎夯實
夯實基礎,這是不管哪方面的內(nèi)容都是要重視的事情,為此,在備考復習中,對這部分內(nèi)容前前后后的知識進行疏通,構建知識網(wǎng)絡,并且形成專題進行復習,如酵母菌專題、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綜合測定專題等。
另外,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實踐,面對多數(shù)學生存在的知識缺陷和疑難,為幫助理解學習,還給學生補充了有關初中和其他方面的知識,如葉片的結構,讓他們明白了觀察葉綠體結構的實驗中取材時要取葉片下表皮帶些葉肉的原因,以及氣孔開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等;又如,補充新陳代謝概念及其類型方面內(nèi)容,雖然教材要求不高,但分散在各部分內(nèi)容當中,補充歸納之后,更利于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慮。
四、拓寬認識渠道,增強感性認知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知識板塊中,圖形曲線種類多,除了對這些進行分類整理復習外,在復習當中,還有選擇地增加一些圖形曲線,如線粒體與葉綠體的結構精細圖,目的不是要求學生掌握,這當然不會增加學生負擔,但能增加一些感性認識,讓學生知道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都有“核糖體”和DNA、RNA等,它們是相對獨立或者說半自主性的細胞器,能進行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等;如對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過程,增添了“三羧酸循環(huán)”和“卡爾文循環(huán)”示意圖,目的也不在于掌握,而是讓學生增添感性認識,明白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過程“復雜”就可以了;對于其他方面的圖形曲線,讓學生多接觸,以增加他們解題的信心。
五、對點強化訓練,追蹤檢測突破
為了突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這一重難點,我們按照上述設想進行資料的編寫,既有系統(tǒng)的網(wǎng)絡,又條塊分明,可實際操作性很強。另外,每課時都設置了知識點對點題目,進行強化訓練。此外,資料拋棄一般教輔書的做法,知識點過于松散,厚度過大,不便于學生記憶鞏固,知識點例題由教師自行在訓練題中選講;摒棄了二輪、三輪復習資料,僅此復習資料,改“三輪復習”的做法,而代之以“一輪復習,之后教師指導帶動學生反復復習與考練”為檢測評價復習效果,設置了檢測評價基礎卷和能力卷兩套試題,基礎卷突出主干知識,重點檢查落實過關,能力卷重在對知識的應用。
教學實踐表明,“用樹狀分枝比較法——高效精準復習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做法,普遍受到學生的歡迎,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這一重點難點知識掌握的程度,實現(xiàn)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