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貴華
一、教學目標簡明,把握文本脈搏
教學目標就是要求,就是方向,就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關系到教學活動的導向,教學內(nèi)容的取舍,教學手段的運用和課堂問題的設計,及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等。它就好比是一堂課的“心臟”。一堂課設定的目標太多,每個目標都想抓,不分主次,那么你的課只能是什么都抓不了,什么都抓不好。一堂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目標是制定不完的。這時就需要智慧教學,制定最簡明有效的目標,學生才能把握文本脈搏 ,會有足夠的時間反復揣摩文本,獲得最真切感受。
如《觀潮》一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并說出段意。
3.掌握本課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屹立、橫貫、恢復、奇觀、浩浩蕩蕩、若隱若現(xiàn)、山崩地裂、風號浪吼、人聲鼎沸、漫天卷地、齊頭并進等,比較沸騰、奔騰的含義,并積累這些詞語。
(二)教學重點
課文中“潮來時”這一部分。
(三)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學生字、給課文分段(略)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
(四)教學過程
一是點撥“潮來前”,學習課文1~3節(jié)。
1.讓學生齊讀課文第一節(jié),點撥學生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
2.讓學生了解“潮來前”錢塘江面的景象及觀潮人的心情
二是精學“潮來時”,學習課文4~5節(jié)。
教師指導學生自己讀4~5節(jié),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三處“寫潮來時的聲音”和四處“寫潮的樣子”。(1)知潮聲。(2)知潮形。(3)知其序。(4)訓其說。(5)解其聲。(6)解其形。(7)解其情。(8)表其情。
三是自析“潮過后”學習課文第六節(jié)。
四是再憶“潮來前”,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天下奇觀”。
五是師生歸納板書。
二、精選簡約的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的“簡約”,是實現(xiàn)“簡約”課堂的關鍵。語文教學,要教給學生的東西太多了,可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需要老師深入研讀教材和教學內(nèi)容,發(fā)現(xiàn)那些學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東西,以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價值。要做到“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1.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語言發(fā)展的生長點
我們備課時,需要對整組教材和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研讀,確定了簡明的教學目標,接下來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學什么、不學什么,學習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地預測學情,把能幫助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內(nèi)容,作為教學的重、難點,集中時間、整合問題,引導學生有重點的體會、感悟、積累、運用,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語文實踐,真正實現(xiàn)“用教材教”。
2.精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提問簡約
“簡約”不是簡單、機械地減少教學內(nèi)容,減少教學的知識容量,而是要求教師認真地鉆研、解讀教材,對文章進行科學、合理的整體把握,在深入解讀教材上下工夫,在淺出教學內(nèi)容上做文章。語文教材的主體是課文,課文是教學內(nèi)容的載體,教學內(nèi)容隱藏在課文之中。語文教師難當,語文課難教,這第一難,就在要靠教師鉆研教材,通過對教材的二度開發(fā),來確定“教什么”,也就是解決教學內(nèi)容的問題。依據(jù)什么來確定每課教什么呢?依據(jù)年段目標、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確定每課的教學內(nèi)容。具體地說,教師先要作為一般讀者閱讀教材,“鉆進去”“潛心會文”,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jù)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在對課文語言來一番“虛心涵詠、切已體察”的基礎上,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nèi)容,諸如,需要理解的詞句,需要積累的語言,需要習得的學法,需要揣摩的寫法。要在備課上下功夫。一位特級教師在一次公開課后曾經(jīng)說:“我備這堂課直接的時間只有15分鐘,但是我一輩子都在備這一堂課。”
3.我們應立足文本,學會精選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扎實、緊扣讀寫
何為基礎訓練?就是立足于字、詞、句、段、篇的語言文字基本技能訓練和著眼聽、說、讀、寫、觀、習的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但是一篇文章中所蘊涵的知識點很多,如果我們逐一講解、訓練,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會“滿堂問”“滿堂練”“滿堂講”,不僅不能使學生印象深刻,而且也講不透、講不完,因此,教師應善于“精選”、“精講”。
4.教學導入簡潔,手段簡化,靜心研讀文本
如今的課堂,活躍的氣氛往往成為一堂優(yōu)秀語文課的標志,環(huán)節(jié)多了,形式也多了。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演講,表演,辯論會,講故事,看錄像,還有豐富多彩的獎勵措施等諸多方式是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似乎為語文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但是透過熱鬧的表象,冷靜反思我們的教學,是否熱鬧有余而寧靜不足,是的,我們課堂就是缺少那一份“靜”界。而簡化教學手段,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去改變這種現(xiàn)狀。
閱讀教學最質(zhì)樸的要求就是讓孩子們專心地讀書,靜默地讀書,自由而不受外界干擾地讀書,即自然狀態(tài)下讀書,學生能從閱讀中體會快樂和啟發(fā),獲得基本鑒賞能力,增強對生活的感悟能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然而,現(xiàn)在學生的課堂閱讀基本是“戴著鐐銬跳舞”,少有真正的心靈自由。各種各樣的“活動”代替了學生潛心品讀,深入體悟,自主表達,課堂上沒有讓學生靜思,細讀的空間,教師的強勢主導壓迫著學生,學生已剝奪自由閱讀,自由思考的權利,更別談驚喜和體會。
我認為語文課繁瑣的教學手段可以少些,再少些,課堂需要寧靜。對于文本,只有靜靜地閱讀,細細地品味,才能走進文本,感知文本,智慧的火花才會綻放得更加舒展艷麗。這種成效老師的各種“活動”是無法代替。
最后,我想到了汪潮教授的話 “簡約不是簡單,它是一種課堂感受;簡約不是隨意,它是一種精湛設計;簡約不是低能,它是一種高效整合;簡約不是無為,它是一種教學境界。”相信我們的課堂會因簡約而變得更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