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柯宇
摘 要:金錢是商品的交換媒介,人們可以利用金錢衡量商品的價值,也可以用金錢購買一般商品或者其他特殊商品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理財是對金錢的一種管理,是制定一系列的計劃安排最大化滿足自己消費欲望的一種行為,理財能力的強弱決定著個人能否用有限的金錢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民收入日益增加,中學生手上有了越來越多的“零花錢”。然而他們并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反而肆意揮霍手中金錢大量消費。面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應該以客觀理性的角度正確看待,從中學生的金錢觀和理財現(xiàn)狀中了解成因,對癥下藥地引導中學生理財。文章基于高中生的角度,對當代中學生的金錢觀和理財現(xiàn)狀的改善作一個淺析。
關鍵詞:中學生;金錢觀;理財現(xiàn)狀;改善
曾有新聞報道指出,當下許多中學生的消費水平過高,常常大肆揮霍胡亂消費。個別中學生在經(jīng)濟困難時也不反省,甚至通過向網(wǎng)貸平臺借錢或是偷父母的錢大肆揮霍。這些報道反映了當下中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在消費方面不懂得節(jié)制,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
一、淺析當代中學生的金錢觀與理財現(xiàn)狀及其成因
當代大部分中學生的金錢觀是不正確的,他們對于金錢的重要性沒有正確的認知,這種情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家庭教育中忽視了理財方面的教育,中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第二是中學生屬于青春期,做事比較容易沖動,往往隨著心情的好壞而盲目消費。第三是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商店的普及,購物變得越來越方便和快捷,超前消費和網(wǎng)絡貸款給高中生過度消費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利的條件。將當代中學生的金錢觀與理財現(xiàn)狀及其成因列舉為以下三點:
(1)大量消費盲目消費,以此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跟上一輩人進行對比,當下中學生更熱衷于人際交往,他們更愿意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同學朋友進行人情上的往來,并且常常為此支出大量的金錢。中學生熱衷于“請客”和“被請客”,很多學生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因此就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與他人進行交往,一方面跟別人交流感情,另一方面彰顯自己的富有。此外,中學生正處在某方面成熟與某方面不成熟的年齡之下,正處在一個標示自我,彰顯自我個性與尊嚴的年齡段,常常為了滿足這種心理上的快感不顧一切地與人攀比。許多在虛榮心驅使下的中學生衍生了一系列的交往性,攀比性,短視性的金錢行為,買比人家貴的鞋子衣物,用什么都要用名牌,卻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
(2)中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使得我國居民的家庭收入普遍增加,中學生能夠從父母的身上得到越來越多的零花錢??上У氖?,中學生一般不對零花錢制定使用計劃,常常憑借一時的快感大肆揮霍金錢,將幾乎不會使用的奢侈品買回家里閑置。此外,在中學生與人盲目攀比過分攀比的時候,許多家長并沒有進行批評教育。他們認為不能委屈自己的孩子,其他孩子吃好喝好玩好,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夠輸給別人,鼓勵孩子大量消費。事實上,家長鼓勵孩子進行大量消費攀比消費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這種消費方式并不能使中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還會使中學生養(yǎng)成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壞習慣。
(3)不善于理財,常常入不敷出,喜歡貸款消費。許多家長忽略了理財方面的教育,學校更是沒有普及相關理財知識,沒有在理財對中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和教育。生活中總有大部分中學生缺乏正確的金錢觀念,不善于理財,不懂得節(jié)制,常常入不敷出。更可怕的是當他們經(jīng)濟困難時還進行貸款消費,許多中學生樂此不彼利用螞蟻花唄、小米貸款等低貸款消費軟件進行超前消費,絲毫不管自己透支了多少錢。然而貸款是存在巨大風險的,中學生一旦忘記還款,自己的征信將受到嚴重的影響,足以讓自己后悔一輩子。
二、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培養(yǎng)良好的理財能力
當下我國大多數(shù)中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在消費上經(jīng)常與人攀比,不顧后果地大量花錢,情況令人堪憂。但這種現(xiàn)象并非中學生有意為之,而是中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有效地教育,。如果家長或學校愿意給中學生一些鼓勵和幫助,中學生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并理性消費。提升中學生的理財能力需要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使其理性全面地對待金錢,將這些方法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中學生要清晰地認知到,自己必須根據(jù)自己實際的經(jīng)濟能力進行適當消費,一味地為了“打腫臉充胖子”是不可取的,因為這樣做自己早晚會承受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影響自己的健康發(fā)展。此外,中學生還應該認識到,自己的消費需求如果得到適當滿足,也能夠充滿動力地學習知識,所以也不能不消費,而是適度。
(二)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中學生應該認識到盲從并不能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因為別人的消費需求不等于自己的消費需求。即便自己支出大量的金錢去購買別人需要而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也無法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中學生也應該意識到,盲目從眾消費并不是一種理性的行為,自己擁有他人需要的東西未必能夠得到快樂,只有擁有了自己心儀的物品才能夠真正快樂。中學生要盡量要減少這種消費,控制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增加精神文化的消費支出,減少物質文化的消費支出。
(三)合理計劃,管理支出
一份合理的計劃當中應該包括生活飲食,社交娛樂,存貯,文化消費。中學生應該制定詳細的消費計劃,包括這段時間買什么,應該用到多少錢,這樣無論怎樣消費自己都心里有數(shù)的。為什么同樣一份生活費,有些中學生能夠過得有滋有味,而有些中學生卻負債累累?歸根結底是后者不善于合理地計劃消費,不會管理收支。中學生科學安排自己的消費結構,達到讓自己的消費合理化,精細化,能養(yǎng)成更加良好的習慣,更清楚的認識自己的金錢去向,有效減少經(jīng)濟上的壓力。
綜上所述,高中生正確理財觀念的樹立和理財能力的培養(yǎng)是極為重要的,雖然現(xiàn)階段我國大部分中學生的消費情況令人堪憂,但中學生應該通過正確的方法去培養(yǎng)自己的理財能力,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中學生在做到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合理計劃,有效地規(guī)劃和支配自己的財富,才能夠免受經(jīng)濟壓力,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心源.中學生消費問題淺析[J].現(xiàn)代營銷(下旬刊),2016-02-20.
[2]陸玉紅.當前城市中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華中師范大學,2008-04-01.